2022-11-09 22:56 先知研报 2022-11-09 - 小 + 大
最近市场关注点以及即将发酵的预期: 1. 关于FY政策:FY政策的定力或将远超市场预期,大会之后,当前FY政策各地一些微调动作的意图在于优化FY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财政成本和对经济的影响,使得动态清零政策可以更长期的行稳致远,而绝非改变或放弃当前清零政策。这也是上周末卫健委会议的核心主旨。 同时,这种各地对FY政策微调的探索,如同今年2-3月上海等地对于“精准防控”的探索一样,有个明确的界限,即:不发生疫情传播的外溢。一旦出现外溢风险,那么防控措施将变得非常严格,如:当前郑州、广州等地一样。如果FY政策真的出现变化,那么信号可能会是什么?从决策机制角度而言,参考越南FY等的经验,框架方面的政策如果想变化,要聚焦政治局会议。 另外,如果还想寻找更前瞻的指标,那么建议密切关注《人民日报》和各地主政官员的表态,当前各地主政官员对于FY政策的定力非常坚定。尽管FY政策大的框架并未变化,但是,一些地方和部委的优化试点,后续可能的国产MRNA疫苗和特效药的获批提速,依然会被市场理解为边际向好,并且畅想明年出现“大拐点”,且这一逻辑在四季度还将不断强化。 所以不从简单地预测放/不放来对应股票的涨跌,因为其路径可能要更为复杂:防K其实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细则的变化,也就是大家所谓的传闻,第十版等等;第二层是应对感染,地方选择,比如静默;第三个层次是大方针清0。 投资者可能会把这三个层次弄混,认为是一回事,比如大家会预期第一层松了,会推动第二层和第三层也松。但这个潜在的真实路径不一定如此,细则松了反而可能会增加感染或防K的压力,在医疗资源还没充分的条件下,那么第二/三层不见得会松,反而可能是相反的。第一阶段投资者对细则预期的变化会推动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但真实的潜在路径却使得盈利预期还是会非常模糊。 2. 同样的逻辑,还适用于上周五市场的另外几个传闻,如:中概股审计取得重大进展,德国亲中疏美,中期选举后中美关系将出现重大拐点。实际上,中概股审计等信号本质上是G20前,双方释放一些善意信号,为可能的元首会晤铺垫,而德国总理访华的大单实际上仅是确认半年前中国驻欧洲特使对空客采购意向,且中方会晤后首次明确警告俄罗斯不要在乌克兰威胁使用核武器,故布林肯表示:我们非常支持和赞赏德国总理访华的理由和原因。 3. 明年为稳经济增长“大干快上”,将会是即将发酵的预期:伴随市场风险偏好的走强,上周五鹤总在人民日报发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及,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下达,多省份额度相比2022年明显增长,以及即将出炉的10月社融等数据可能边际改善,将带来市场对明年换届后政策效率提高,稳增长“大干快上”,甚至经济企稳的预期,且这一逻辑在四季度亦将得到不断强化。 |
上一篇:还是轮动的市场
下一篇:刚刚!又一款“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