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晚上好! 临近大选,最近川普又开始搞事了,先是被媒体放出风来他可能终止贸易协定,后是各种言论抹黑中国。 但这一次,我们的态度非常强硬!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内部一些人士呼吁开始新的谈判,想让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天平往中方倾斜。 如果贸易谈判重新回到起点,这对于美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代价,因为疫情削弱了其协议能力。但即便如此,除极端敌对情况,我国也不去考虑终止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原因也很简单,现在不是在国际上出风头的时候,而是去获取好感的时候。 而且美方也不缺乏回应的手段,就比如昨晚爆出的美方要对国内半导体工厂启动无限追偿机制。 这件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事件昨晚刚爆出时,中信电子团队迅速以“辟谣”的形式在机构群回应,国内公司并未收到类似信函。随后机构客户安心睡去,媒体也赶忙连夜转发,但是到了今早上班时间,陆续又有部分半导体公司回应确实存在收函情况,中信电子又更正观点并声明自己没有公开对媒体发声(求放过),剩下睡醒来后看到新闻一脸懵逼感觉被坑了的机构。 真是风口没抢好把自己摔着了,中信研究所在不再参评新财富后,还是被挖走了不少优秀的研究团队,这么多年券商航母的口碑与能力,被电子组这一天的来回折腾,引来各路投资机构的鄙视和质疑,当影响力大的机构在没有足够的客观数据和调研样本时急于发声,辟谣搞不好也可能变成造谣。 其实美方采取这样举动,先知依旧认为是美方对中方近期强硬态度的一种回应,威慑大于实际,双方在明面上都不会怂,也不会过份。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对我方军用芯片生产一直有实施管制,国内晶圆制造厂需要和美国设备公司签署不生产军用芯片的承诺书,美方也会派人员驻厂核查。 本次与以往不同的是,美方将限制范围从“军事最终用户”扩大为“军事最终用途”,即为无限追溯权。即使是民用公司,只要最终产品用于军工也会被限制。 但是我们却可以发现在美方政策中,仍未明确如何认定“军事最终用途”。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公司(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重要设备供应商)确实发函通知了下游客户,但对于具体如何执行也未有定论。 前面提到,如果让毛衣战重新回到原点对于美国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联系起来看,美方此次举动意在于想中方表态,我手上还有牌,你不要越界了。 以我们当前的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全部国产化的。无论是在半导体材料上,还是设备上。但技术封锁确实能加速国产替代,但这终究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这不,下午收盘后,中芯国际传来了好消息:
先知认为中芯国际Q1业绩表现上佳,同时二季度指引亦大超预期,充分展示了公司的长足竞争力。所以,对于当前的半导体,我们更应当有的态度是陪伴优质的、正在实现国产替代的公司成长,而不是寄希被市场一波能够炒上天。 最近,先知还参加了一场收获颇丰的全球对冲基金关于A股反弹后市观点的电话会议,提起对冲基金经理,很多人脑海中立即浮现这样的形象:一群对资本市场和人性了如指掌的大神,手握百亿资金,就像一只四处张望投资机会的巨鳄,随时准备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其实,对冲基金真没有这么神秘。我外婆利用“对冲策略”烧鱼的时候,对冲基金还没诞生呢(首只对冲基金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 举个例子,醋去鱼腥的原理:鱼有鲜味,但又有腥味。腥臭因为胺类等碱性物质;醋中含有乙酸,能够中和掉胺类,去除腥味,只留下鲜味。 这样你就会发现其实对冲策略一直都蕴含在我们的生活智慧中,对冲基金也是一样,通过精选股票组建一个能战胜市场的股票组合,然后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对冲掉市场波动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股票内在成长的收益。 所以对冲基金擅长于对风险和机会的考量与判断,所以他们的观点也比较有参考意义,兼听则明,我们来听听这些海外机构们对市场当前的观点: 首先,无论国内国外的大小机构,都在重点关注海外各国的复工情况! 之所以重点关注,是因为能否顺利复工代表着海外各国疫情是否迎来确切拐点,这是研判宏观经济复苏的重要节点,也是市场的强心剂! 其次,大家对于A股5月表现仍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但是在5月过后,不少对冲经理也表达了担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也就是说,全球各大对冲机构认为:基于全球供应链恢复和两会召开政策落地的正面影响,5月A股将会有不错表现。但由于刺激力度可能会低于期以及市场目前并无明确增量,在未来,我们需对市场谨慎。 其实总的来看,先知对于当前市场的看法大抵上是与各大对冲机构一致的。 理由很简单,虽然在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长线资金较好的配置阶段,疫情上半场所带来的边际影响也在递减,但是后续,疫情下半场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肯定是要面对的。 如在五一期间高铁客运量只有去年同期40%多的水平,长久居家隔离后需求没那么快复苏。虽新旧基建开始大力建设,但今年经济注定是下滑的。 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在它好的时候把它想的差一点,在它差的时候把它想得好一点,我们就会比别人快一步。 别小看这一步,多一步的思考,就能够帮你在狂热时逃顶,在人尽悲观时抄底。 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说,我不专业,我什么都不懂,怎么去提前一步? 我的建议是,多听比你牛逼的人的观点,再去寻找它逻辑的不充分的理由,如果你没找到,那就说明你认可它,如果你找到了,那你也就提前一步了。 |
上一篇:泡沫的味道?重点讲下应对方案
下一篇:孙哥笔记: 三大流派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