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重大变化点评: 周末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去掉了“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大家要明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是货币信用的晴雨表。 机构理解: 上次去掉这两个词是20Q1-Q2,再上次是18Q4,随后信用扩张。从周末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总理座谈会报道中可以嗅出对经济的担忧,看到了货币政策宽松的希望,所以上周五的突然上涨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上周五市场传出的银行对地产贷款积极态度变化预期是真实的,但并不超预期,机构认为从“宽松?”到“宽松也没用”,松地产利好的也是广义制造业和硬核科技。 具体逻辑: 1、宽松试图应对地产信用的内生收紧,及其伴生的信用风险链式传导可能性。机构认为央行在这么短的时间发生如此大的改变,一定也是形势紧迫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甚至需要抽着鞭子让银行放钱。但与之前几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再也没有猪周期来帮忙压制CPI了,所以对于货币政策延续性保持观望。当前判断,肯定是信用的底部,但起来的幅度和力度暂时不好说。 2、宽松有没有用?控制金融风险?有用!恢复地产产业景气?没用!地产企业如果看不到未来盈利的空间,不拿地不新开工,松了货币政策也没用,货币乘数起不来(已经在历史高位,未来只能靠降准维持);有些人说央企带着政治任务拿地就行了,别忘了,央企也有资产负债率约束,这里的问题还是你的底层逻辑是政策逻辑还是商业逻辑。 3、关于资产价格的影响: (1)地产行业格局变化反而有利于“剩者为王”的地产股票,两码事,但中长期投资还要确认开发商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对ROE中枢究竟影响多大。 (2)松地产,试图宽信用,最后受益的还是碳中和+智能化+安全的广义制造业。1.75绿色金融再贷款意义更重大,机构粗略测算,绿色投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3万亿一年,可以对冲地产投资-5%下滑(-10%无法对冲),2021年末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2020年末的白酒是完全不同的,加上安全相关的军工船舶制造等、加上产业数字化落地的各行业,2022年新旧经济动能仍将继续分化。 (3)整体市场走势:短期宽松无法证伪(未来两个月存量续建的开发贷需求得到满足可能确实导致社融回升),或有反弹,但指数依旧没有大级别机会,安心投身新能源新经济,坚定地与时代站在一起。 4、未来一年的主旋律还是不断挖掘【产业延续爆发】的未来之星+【困境反转】的中下游制造龙头(具体机会请见小秘圈机构内参跟踪解读),近期可明显感受到机构也开始提前布局。阶段性的政策扩张导致的蓝筹占优可能是插曲,因为最近两次情况来看,即便消费制造出口失业数据全崩了,政策扩张时间也就是1-2个季度,并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与确定性。 5、成长风格演绎复盘,帮助大家建立体系: ①长期维度——政策导向和经济结构决定利润分配最终决定不同行业的长期表现。(需要对宏观经济与政策方向进行跟踪判断) ②中期维度——产业周期和景气度决定成长板块的中期趋势和方向,追逐高景气是A股市场不变的“哲学”。(需要对行业景气度与公司基本面进行跟踪判断) ③短期维度——流动性和利率的阶段性变化决定成长板块的节奏。(需要对市场策略进行跟踪判断) ④综上所述,投资的政策逻辑大于产业逻辑,产业逻辑大于成长逻辑,成长逻辑大于估值逻辑,所以先知对应投资长中短期影响的点评分为宏观经济、市场策略、行业与公司,这也是主流机构的分析框架。 所以我们小秘圈的机构投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够理解政策,读懂产业,跟踪行业,预判趋势,识别拐点,分析供需,确定环节,找准龙头,调研公司,动态评估,信息支撑,数据验证,适时修正的基本面景气度趋势投资,这样有更高门槛的专业投研方式,才能不断寻找出高景气高成长高确定的投资机会,才有更高赔率胜率和更多超额的收益,想要无可替代就必须与众不同,拒绝平庸。 近期自媒体行业监管趋严,考虑到合规风险因素以及付费用户权益,就在先知研报主要讲一些大方向大行业的简要更新,更全面详细深度前瞻的市场策略观点以及行业公司观点,先知会在具有投顾资格的小秘圈进行及时点评解读,小秘圈大量及时紧密的调研调研点评与机构内参资料来之不易且成本高昂,请学员珍惜劳动成果认真消化吸收。 今天就讲到这,晚安。 |
上一篇:眼巴巴看着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