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12-02 - 小 + 大
11月新能源车的产销数据,继续高增。 从目前车企公布的11月销量数据来说,各家车企环比增幅,可谓炸裂: 蔚来汽车:10878辆,环比+197%;累计销量8.1万辆,同比+120%; 理想汽车:13485辆,环比+76%;累计销量7.6万辆,同比+188%; 小鹏汽车:15613辆,环比+54%;累计销量8.2万,同比+285%; 哪吒汽车:10013辆,环比+24%;累计销量6.0万辆,同比+344%; 零跑汽车:5628辆,环比+54%;累计销量3.7万辆,同比+394%; 在8月27日《这个方向,再爆!》中,老樊就和大家强调过:电动车有“消费品属性”,所以一旦消费者达成共识,销量就是走J型增长模式。这是不可逆的产业趋势,所以前期市场担忧电动车销量下滑,未免是杞人忧天了。 从投资机会上而言,依旧是聚焦在零部件(单车价值量增长)和锂电中游紧缺环节。 鑫椤锂电发布了2022全球锂电产业链展望,老樊对其判断的明年紧缺环节,很是认可,建议大家找来重点看(已经上传至老樊交流圈)。 ----------- “集中采购”带来的降价担忧,从医药刮到了军工股上。 进而引发军工板块部分个股的调整,比如中简科技等,围绕在军工头上的“这颗雷”始终都在,机构又开始扎堆式解读,但机构白话式解读却是少见。 不得不说,现在卖方机构圈都这么“内卷”了吗?连深度解读都得带“白话”,是怕买方的基金经理没时间看,方便人家看关键词吗? 总的来说,对于军工的集采,机构都是持乐观态度的,即对大部分的军品集采,即使降价,幅度也会很低。只可能出现极少数产品的暴雷,即那些竞争格局相对较差,供应公司相对较多的产品。 ---------- 实际上,对于军工集采的问题,在【老樊交流圈】就分析过。 站在“唯产品论”的角度分析,答案极其清晰。 即从产品的安全性和研发周期的角度出发,就能够很好的明白,军工产业链的独特之处,在于产能的稳定供应,不在于价格,也就不存在大幅压低盈利空间的动力。 这里第三点老樊在展开说一下,即军工产品的甲乙双方,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这个产品是单一供给、单一需求的。 比如歼击机,全国只有2家企业在造,沈飞和成飞,2家公司还是同一个控制人,再比如装甲车辆,只有中国工业兵器集团在做,这就是一个单一供给的行业。 所以甲方想要降价,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一旦降价,人家不就生产了,所以甲方想要大幅砍价没那么容易。 这和医药集采完全不同,药品单一需求变成医保局,而供给着却是持续增加的,就像pd-1,以前有7家,未来会增加值20家。 这种单一供给,就导致价格的确定,是甲乙双方寻求最优解的过程,而不是甲方最优解。 所以通过对军工产品的理解,困扰投资者的问题就会自然瓦解,而不是去看哪个机构的分析,或者自己在那“原地踏步”。 找准研究的方向,比如“唯产品论”,深度的认知就会跃然纸上,投资价值如何,也就猛然清晰。 老樊对军工股的观点依旧,即使军工板块前期涨幅过高,可能会出现阶段调整,但若调整兑现,反而是较佳的配置窗口期,继续etf策略上车。 ------------ 再和大家聊聊留言区。 近期很多朋友在围绕“错过投资机会”VS“好产品积分卡”价值几何提问。 老樊认为与其在那感叹,错过哪支牛股,错过哪个爆发的板块,不如脚踏实地,深耕基本面,基于自己搭建的投资框架,去研究透优秀公司的价值,赚价值成长的钱。 这就像最近网上爆火的“西南大学老师的恋爱观”。 你喜欢一只蝴蝶,千万不要去追它,因为你追不到它,你应该去种花、种草、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蝴蝶自然会飞回来。 对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亦然,与其看着一个暴涨的板块、一支牛股,与你完美错过,不是在高位去追它。 即使追到,也是在高位,你应该去搭建成熟的投资框架,这是投资的种花、种草,等到基于框架看懂其价值所在,未来的超额收益,自然“飞回来”。 (点击名片,关注老樊新号) |
上一篇:这家公司,清仓止盈
下一篇:中信证券又来推荐白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