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12-05 - 小 + 大
周末好。 老樊给大家系统性介绍一下,老樊的新号:老樊机构投研。 老樊研究院,也运行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互动的时间里,老樊有2大重要感悟: 1、很多投资者没有建立投资框架 对于投资框架的重要性,老樊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是我们和机构选手最大的差别。优秀的机构选手,都是以自己搭建的“投资框架”为准绳,去挖掘市场最具超额收益的方向。 普通投资者购买基金,之所以要收管理费,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为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买单。 老樊经常会给大家做一个比喻,我们的投资能力,就像是一个圆。以你的“投资认知”为原点,以投资框架为半径画的圆。 比如你的认知原点是技术面,你就会用技术工具,赚博弈的钱,如果你的认知是基本面,就会深度研究企业,赚优秀企业价值成长的钱。 而不管是你的认知原点是什么,投资框架就是“放大器”,因为只有投资框架有价值,有含金量,这个半径才会足够长,画的圆才足够大,代表的投资能力才足够强。 针对这个问题,老樊在公号创立之初,就不断和大家分享“唯产品论”投资框架,随后更是通过直播课和小密圈,系统性讲解“唯产品论”投资体系,以6好价值因子为抓手,站在买方机构视角,去识别和挖掘潜在爆发力的投资机会。 2、大部分投资者陷在“机构信息不对称怪圈” 怎么来理解这个怪圈呢? 二级市场投资有效性在不断增强,大家会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是越来越多了,财经自媒体等资讯,是满天飞,但老樊想说的是,这些信息,往往都是噪音,对投资帮助意义很低。 真正超有价值的信息,往往只是掌握在机构选手的手里,比如个股基本面深度逻辑的梳理、上市公司调研纪要、专家电话会议、机构路演信息等,这些市场中稀缺的机构内部资料,是机构获取投资收益的“基石”。 但大家想要获得这些机构内参,门槛太高了。 比如一家券商研究所的服务,定价起码都是10万起步,国内知名的研究所起码10家以上,打个包来看,起码是100万的费用,所以普通投资者,想要获取这些最有价值的投研资讯,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老樊决定,开启一个新号,系统性和大家分享机构内参,并且站在买方机构的角度,进行点评,减少信息差,即机构圈稀缺价值信息+买方视角的归纳点评,让大家和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做投资。 这个新号,更新周期大概会控制在2-3天一更,这个更新节奏,主要是2方面的考虑: 1)主号“老樊研究院”是大本营,2个公号每天更新确实要耗费老樊很多精力和时间,所以老樊决定以主号为基本盘,新号上精力后续慢慢倾斜。 2)为维护小密圈同学的利益,老樊分享的机构内参只是部分截取“小密圈”,小密圈每天筛选数份机构圈的内部资讯,且老樊第一时间跟踪点评。 最后,老樊想和大家强调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一定是要有价值的,所以米要从机构手里取,其次还要当一个巧妇,就是要学会分析和运用,这点老樊会在新号上持续输出,既给大家“机构手里的米”,又用机构的工具“做分析”,双轮驱动。 送给大家一句话:要想在投资这个长跑中不垫底,那一定要携手与机构同行,与机构同行,最好的策略就是关注-老樊机构内参! |
上一篇:惨,美股崩了
下一篇:周末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