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重要政策,指明方向!

佚名   先知研报   2021-12-12 - 小 + 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市场的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经周末交流讨论,机构认为要点影响如下:


基调:“稳”经济的诉求非常强,但非刺激


1)“稳字当头”前置于“稳中求进”,上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类似表述见于2019年底。2)首次将稳经济的任务落实分摊到各地方。会议首次提及“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


——短评:稳经济的底线诉求较强,对财政和信用前置更加乐观,至少利好明年一季度的行情。


货币+财政:货币中性偏松,明年主要看财政


1)货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降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降融资成本的共仅3次,其中15年底、19年底提及之后的次年都有降准降息)。2)财政:强调的篇幅较多,“加快支持进度...减税降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但同时强调“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短评:1)货币端,再次强化了对明年流动性环境的乐观预期,2022年不会是熊市。2)财政端,是近几年表述最积极的一次,甚至未提稳“杠杆率”。一方面突出了明年的稳经济压力大,另一方面也在有底线(不增地方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作出了很大程度的对冲准备。或改善明年的财政基建端的悲观预期,基建链可能有阶段性的估值修复。


资本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


——短评:资本市场改革阶段性最后一环,政策环境依然处于友好期。注册制已经先后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落地实施,且北交所已正式开板,明年预期将在总结注册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序稳妥地推进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改革。明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缩短审批流程、提升融资效率;涨跌幅放开,提振主板成交量;券商约定申报融券制度扩容,做大融券业务。同时,围绕共同富裕、三方引流等也有望推进。监管频繁释放全面注册制的信号,同时也在退市、交易、中长期资金入市等领域发力。随着年金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权益市场,机构投资者市值余额预计将持续攀升。


产业政策:制造业最突出,地产政策底已现,新旧能源发展更具体,科技边际增量最大,农业、国改、生育有亮点


1)【制造业】:力度显著提升,关键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基础再造项目”、“一大批‘专精特新’”。


2)【地产】:坚持房住不炒底线,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新旧能源】:由去年的面式的“大力发展新能源”,转为今年线式的“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能源供应保供稳价”,“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4)【科技】:首提“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重视基础研究。


5)其他:【农业】强化了“种业振兴行动”、首提了“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上一次提农机是09年底提补贴)。【国改】强调了“电网、铁路”的改革。【生育】政策要“落地见效”。【消费】在于长期“共同富裕”。


——短评:1)更加看好明年受益海外资本支出的【中游出口制造链】(需求端有外需拉动,成本端有国内资源品价格稳价,份额上供给替代),制造业隐形冠军是未来A股最大的超额回报。2)【新能源】机构继续看好,但明年分化程度加大,继续看好绿电投资、电网改造、风光电、电动车,中下游确定性更高。3)【基建链】阶段性估值有修复有空间。4)【消费链】机构更看好大众品、种子种植农机。



---------------------


新能耗政策简评:


关于此次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观点认为,光伏供应链中能耗水平较高的工业硅、硅料、硅片环节,可以不受能耗双控限制,只考虑电价、政策、区位优势等因素,灵活扩产。



但周末听了机构召开的电话会议(已上传小秘圈)专家指出,"原料用能”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化工生产原料,使用能源产品,但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情形,原料用能不纳入控制,可以理解为如果煤炭石油产品如果用于化工、工业,不是用来发电供热的也可以不计入考核。并不意味着新能源制造相关高耗能环节的产能建设可以无限制展开。


而可再生能源用能,并不是指新能源上游工业硅这些高耗能环节,而是用的电是新能源发电,不计入考核。本质还是能耗总控的放松。虽然硅,石墨化,未来有其他政策可能放松,但预计也是国家、省级的大项目才会有些能耗放松,利好的还是有产业地位的头部企业,而且工业硅随着明年产能逐步投放,后续不太会成为卡脖子环节。


当然,从简单的"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很明显在鼓励所有终端用能领域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也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的一个重要变化。世界收割了我们电厂的韭菜,以前能源控制是为了成本,现在是为了“碳”,本次政策制定抓住了牛鼻子,要减“碳”,而不是减“能”,减碳不一定控能,控能不是限电。“碳”不好测算,所以暂且用“能”这个媒介来控碳。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工业电气化。


更多宏观政策市场策略行业公司的详细跟踪点评及机构内部观点请见先知小秘圈,今天就讲到这,晚安。



上一篇:这波行情的核心,找到了!

下一篇:利好超预期!别加仓别加仓~

先知研报 的最新文章:

市场关注的问题!

原创2022-11-21

“利空”落地!

原创2022-11-20

史诗级熊市!

2022-11-17

利好,共振!

原创2022-11-16

预期,转折!

2022-11-14

关注先知研报公众号
先知研报的微信号:AGYW169

研究创造价值,比研报更先知,守龙头,抓拐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