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明年的主线!

原创:先知   先知研报   2021-12-29 - 小 + 大

市场策略深度点评:市场进入躁动后的冷静期,耐心等待新的宏观预期修正


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海外央行缩表加息进程加快,市场对于宏观流动性预期不断下修,部分新兴市场已经出现大幅资金外逃。虽然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不存在大幅收紧概率,但是外资短期仍有流出压力,这对于前期外资集中加仓的成长板块也带来更大调整压力。


从市场层面来看,随着年末的临近,不同风格基金为争夺年末排名的博弈也加速了市场的再平衡。今年以来市场整体呈现较大分化,以新能源板块明显跑赢其他主流赛道,在临近年末收官之际,为锁定收益也会有较强的兑现诉求。而在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的背景下,部分业绩稳定的白马龙头以及明年业绩改善预期较强的必须消费行业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


当前市场对稳增长力度持观望态度,今年基金净值增长中位数显著低于去年,且分化极大,赚钱效应远不如去年,所以场外增量资金不足,且企业盈利增速趋势向下,存量资金兑现诉求上升。这使得今年没有出现跨年行情,市场在12月经历了两周的调整期。时逢2021年底,从历史上看,越往年底,其博弈的成分越大。A股行业的涨跌,短期内与基本面关系不大,与明年春季躁动行情预期关系亦不大,更多的是充斥着“多头与多头,多头与空头”之间相互筹码的博弈。岁末年关时,A股市场的交易趋向一直较为清淡,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受到抑制。


12月以来一些高端制造的方向调整幅度比较大,复盘过去10年的其他高景气赛道,如果基本面与景气度没有低于预期的情况(锂电更多为提前博弈而实际景气度见顶在明年年中、光伏上下游博弈带来的景气度扰动只是需求递延而非消失),外部冲击导致的指数调整,大约在15%左右。经过调整,包括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锂矿在内的指数,都已经有大约15%上下的调整,进一步大幅调整的空间有限。


目前市场上机构对后市行情多数倾向谨慎乐观,一方面,当前市场整体风险不大,高估值板块已经经历了明显调整,到明年初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也有望获得改善。另一方面,当前稳增长政策力度尚待观察,如果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后期春季躁动行情高度。在高端制造的方向中,机构重仓的成长方向,都有较大幅度调整。总体感觉年末资金面的博弈比较严重,兑现的人多,同时没有买盘。但是到了1月份,机构业绩归零重新计算,很可能买卖力量会扭转。


从国内环境来看,支持10月以来“冬季躁动”行情的逻辑在逐步兑现,市场正步入“冷静期”。今年冬季躁动行情抢跑的核心原因来自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前置推动的社融企稳,随着12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稳增长的定调,11月金融数据的回暖,以及20日短端LPR利率的调降,推动市场上行的逻辑已经逐一兑现,短期市场进一步上行动力趋缓,从宏观层面看未来新的政策驱动力量需要等到3月“两会”前后。


从时点上看,明年初信用货币出现明显好转可能成为春季行情启动的信号,上周末的央行例会,强调了货币政策的“总量作用”,之前强调的都是“结构作用”,这可能意味着降息概率在增加。降息预期+社融预期,春季躁动应该不会差。考虑1月底之前年报预告出来相对高景气的还是高端制造的方向,同时跨年将迎来估值向明年切换,且12月的调整幅度也基本到位,预计等待后期春季躁动的主要方向还会是成长。


展望后市,市场正步入“冷静期”,虽然没有系统性风险,但是进一步上行的动力在不断削弱。中期市场风格,“二十大”叠加经济数据基数影响减弱,如果我国货币/财政退出宽松,下一步由谁来支撑经济?届时,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修复差距拉大,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沉浸在“庞大内需市场”的自喜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对周期股消费股的投资更像是短期稳经济的一种情绪渲染,而A股真正能够实现价值的,还是与产业链修复以及双碳战略相关的制造业。


具体方向上,景气度+确定性仍然是投资主线。


高端制造板块中,2021年价格大幅上涨是关键词也是股价的核心驱动,但是展望2022年,价格可能容易出现松动,随着供需的天平开始缓缓转动,基于供需格局的景气验证将是锂电光伏半导体等热门行业下一阶段的核心矛盾,因此机构更看好我们小秘圈讲过的纯粹的量的逻辑(没有价格变化驱动的环节),但是缺少价格催化下预计以量为驱动逻辑的行情要比今年弱,这个要做好降低心理预期的准备,而且短期对于成长板块的系统性机会仍需耐心等待流动性预期的再修正。


消费品板块中,机构明年关注的方向以养殖业、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中药、橡胶制品等具有较强价格传导能力的必须消费品为主。


此外在明年上半年稳增长预期逐步升温的背景下,新能源基建有望成为明年新亮点,当前跨周期调节的思路下,“新基建+结构性降息”的新模式或将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投资空间巨大且在新旧能源切换背景下具建设迫切性的新能源基建,在国家战略推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下,有望成为当前新基建最大亮点。



上一篇:今晚文章,价值千金!

下一篇:这件事,很关键

先知研报 的最新文章:

市场关注的问题!

原创2022-11-21

“利空”落地!

原创2022-11-20

史诗级熊市!

2022-11-17

利好,共振!

原创2022-11-16

预期,转折!

2022-11-14

关注先知研报公众号
先知研报的微信号:AGYW169

研究创造价值,比研报更先知,守龙头,抓拐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