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1-06 - 小 + 大
面板价格风向标—32寸产品,1月企稳止跌。 在12月10日《提示,一个风险!》中,老樊就提示过,短期市场聚焦在面板的周期上,即盯着面板产品涨价看,但真正要看的,是面板价格方向标32寸产品,当时预判估计1月份见底。 目前来看是符合当时判断的,32寸产品的企稳止跌,也说明当前行业见底的迹象,在逐步清晰。 这里老樊给大家回顾一下,从2020年6月份以来面板价格周期。 上一轮面板涨价,是从2020年6月份开始,随后面板价格就一路攀升,涨价周期是13个月,涨幅创历史之最。该段上涨周期内,32、43寸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从32美元、66美元,上涨到84美元、132美元,涨幅分别到172%、108%。 但2021年7月份开始进入到下降周期,半年时间,价格就跌回到“原点”,目前价格的下降趋势暂缓,但已经逐渐逼近面板厂商的现金成本线。 21年H2面板价格的下跌,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比如TCL等厂商新产能释放,三星电视受疫情影响,越南工厂停产,海运原因海外市场产销不畅等,致使价格下降超预期。 站在当前时点,从周期角度来看,尽管说价格调整周期不够,一般来说是12个月左右,这次调整是6个月左右,但这次是调整方式是“急跌模式”,所以库存下滑很快。 唯一不足点,在于这次的“产业信心崩溃”还未出现。像07 年那次大反转,以及20年这次大反转,都是信心到了崩溃边缘之后,出现一个大反转。当时的信心崩溃,是既有行业内部的原因,也有宏观环境的压力。 但从股价而言,老樊认为是“底部区间”,因为面板龙头京东方、TCL股价已然在反应面板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冲击。 且要能看到尽管每一轮周期轮动,但面板龙头的市值却在不断抬升,说明京东方、TCL并不是简单的跟随着这个行业的价格的波动,而是产业链竞内部竞争力在增强,其市占率是在不断抬升。 短期受制于产品的向下周期性,偏左侧机会,在产品价格趋势上涨成为市场共识前,会被价格波动所累,缓步低吸,但中长期而言,成长属性会不断凸显出来。 ----------------- 22年将正式进入到“智能化元年”,汽车的下半场。 为什么电动车的放量,给了智能化启动的契机? 首先,电机的反应速度,比发动机再带动电机要快很多,而想要实现Level 3以上的自动驾驶,必须要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其次,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电子化的产品,包括电子电气的架构,都会重新搭建,耗电量更高,而电动车能够满足更多高压、高导的需求。 智能化,现在基本上是车企的胜负手,智能化的深度决定了汽车的差异化。而且从整车的利润模型上能够看到,已经从单车×销量,转变为单车×销量+软件服务费×保有量。 车企智能化后,才能称得上是新一代的入口级产品,因为会强化其具备高频使用的产品属性,上一个高频使用的入口级产品,是智能手机,其诞生3万亿市值的苹果,加一众千亿市值的零部件公司。 而相比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带来的成长空间更大,更持久。 -------------- 站在长期的维度来看,老樊认为汽车产业链的利润,会向关键的软硬件供应商倾斜,受损的利润,会是整车和Tier 1。 为什么会是整车和Tier 1(车厂一级供应商)呢? 于整车而言,在标准化和模块化趋势下,造车的门槛在大幅下降,所以未来必然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当竞争者或者搅局者出现时,该环节的盈利是会被削减的。 这也给我们找到整车牛股,增加难度。 于Tier 1而言,以前是海外Tier 1绑定Tier 2(车厂二级供应商)和Tier 3,为整车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是按照分工专业化模式展开的,这些Tier 1掌控了电子零部件的采购和顶级,获取汽车上游的超额利润。 就以最传统的音响为例,经过这些总成系统商后,价格直接增长2倍以上,而且它们为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性,很邵给国内电子厂商进入的机会。 但在智能化的趋势下,国内的Tier 2和Tier 3,可以直接绕过Tier 1,所以Tier 1的定价权会大幅削减,下滑的利润是被Tier2等厂商抢占的。 这给了国内一批软硬件的供应商机遇,不管是智能座舱,还是自动驾驶领域(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 于老樊而言,是更加侧重在“竞争格局更优”的环节。 比如4月份挖掘,早已翻倍的执行层伯特利,新晋挖掘感知层的车载镜头,以及提示的决策层明显受益的德赛西威、中科创达。 对于中科创达和德赛西威,缺点在于估值偏贵,这点老樊在去年也是反复强调,所以对于这类品种,要跌个30%左右空间出来,逐步低吸,而不是肆意追涨,要通过波段积累利润垫。 |
上一篇:2022,涨停依旧无缝连接!
下一篇:注意,这个方向今天涨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