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1-12 - 小 + 大
下午和晚上,约了2家机构交流21年投资策略。 没有时间发长文了,这里简单说几句。 早盘,在小号【老樊机构投研】上,第一时间更新机构对于国网“十四五”特高压规划,大超预期的点评,大幅受益标的机构已圈出。 点击名片,关注小号【老樊机构投研】 这里老樊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特高压直流建设是主线。从特高压的建设来看,十四五直流特高压体量,是远高于交流特高压的,但对于24交12直的情况,应该是有大偏差的,估计是统计口径的问题。 2021年主要也就是3直、2交建设,国网到现在总共才建成16条交流,所以当下曝出来的数据是很夸张的。 老樊和机构碰了一下,十四五估计是9-10条直流,3条交流,大概率是在22年核准开工出订单,23-24年兑现业绩。投资节奏就很清晰了,这种偏to G的产品属性,跟着规划走,走势偏稳,但不会特别出彩。 新能源赛道,终于迎来调整的“喘口期”,这是在多重利好的共振下的结果。 比如电动车方向,是碳酸锂期货暴跌,以及乘联会上调22年销量数据,其上调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至550万辆以上,渗透率达到25%,21年的渗透率是14.8%。 再比如光伏方向,今天曝出的硅料价格,普遍上涨0.3万元/吨左右,说明硅料价格开始有企稳的迹象,这也说明光伏产业链博弈的空间,在缩窄。 产业链各环节博弈的动力,也在走向衰减,只有衰减,才会带来装机量的缓步修复。 从排产数据来看,胶膜龙头1月基本满产,各家组件排产环比提升20%+,需求并未如市场预期般大幅掉落。 新能源大赛道,站在中期角度来看,中下游在基本面上会更加受益,比如说电动车产业链上的动力电池和整车、光伏产业链的电池组件运营商等,因为21年上游持续涨价,压制下游产品的盈利,22年有盈利修复的动能。 多说一句,对于整车,要从“产品差异化”找机会,而差异化的重点,在于智能化,车企智能化程度是车企的胜负手,所以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的关键硬软零部件有超额收益,这就是为何挖掘的执行层伯特利、车载镜头等零部件股价强势所在。 |
上一篇:反弹的第一枪,打响了!
下一篇:我减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