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1-14 - 小 + 大
大A打新,单票亏损,再创新纪录。 今日新股翱捷科技上市,新股发行价164.54,中一签是8万2,最低跌34%,刷新20年多来,新股首日破发纪录。 按照科创板500股为一签来看,每中一签投资者亏损,接近2.8万元,此前新股破发亏损最多是百济神州,这次再度刷新记录。 单票能出现如此亏损,这如此的意外,核心在于发行价过高。顶着A股第一家上市基带公司,全球稀缺的基带芯片厂商的“头衔”,但年年巨损,且基带芯片仅用于功能机,智能手机的基带芯片收入是0。 就这质地,尽管公告业绩大幅减亏,但给50倍PB估值,是不是也太疯狂了,不过这次券商也是损失惨重,因为当时弃购的那部分,被券商包销了。 大家可以在留言区,吐槽吐槽这段时间,打新“掉过的坑”、“踩过的雷”。 ------- 不过,新股的陆续大幅破发,也向市场表明,没有所谓的“一招鲜”。 套利,或者说政策红利带来的低风险机会,都是特定阶段下的产物。现在的打新策略,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个市场,就是要求我们持续进化。 这和昨天老樊在圈子里,给同学们分享的高毅资产卓利伟总,谈到的投研体系进化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段思考,也分享给大家: 尽管对基本面投资的思维框架,在多年前就基本形成,但这更是一个持续学习优化的过程,它永远是一个进行时。 还是要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对很多行业与很多新知识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好奇心,从业越久,就越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所以成见与偏见就会越少。 其次,由于覆盖的范围更广了,所以需要在更多的现象、事实与数据之上,抽象出从经济学与投资逻辑出发的规律性与原理性的思考,这也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老樊认为,机构仍旧在保持如此高强度的进化速度,对于在基本面研究深度,和信息面广度上弱于机构的大家,更要拿出十二分学习的劲头。 唯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市场的进步,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若想在二级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日拱一卒,不断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慢即是快,迭代对公司的认知、产业的洞察和方法论的进化。 --------- 再论智能驾驶,当前市场“独领风骚”。 智能驾驶的2大分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均成为元旦后最为稀缺的领涨主线。自动驾驶分支,挖掘的执行层伯特利等,再创新高。 自动驾驶部分,分为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除了执行层的投资价值所在,感知层和决策层同样蕴含着机会,这就是老樊提示的,这是β机会。 今天更新一下感知层中,车载摄像头的基本面情况。 从行业的成长空间来看,到2030年可以触碰到3000亿,当然这取决于自动驾驶的各级别的渗透率。 乐观机构的预测,L1级别是3个摄像头,L2级别是6个,L3是13给,L4是30颗,L5将会更高,所以车载镜头是很明确的,在智能化趋势下,量增的受益产品。 再说价升维度,车载摄像头,分为前视、后视、侧视、后视等,从单品价值量来看,前视的价值量最高,其是ADAS摄像头,其升级的趋势是最明显的。 再给大家科普一下,车载摄像头的核心硬件,包括镜头组(由光学镜片、滤光片和保护膜等组成)、CMOS图像传感器、UV胶等单元构成,加上算法芯片,再由摄像头集成商进行系统集成,最终交付整车厂进行输出。 对车载摄像头,进行产品的场景还原可以发现,价值量高,且最值得重视的,是车载镜头和CMOS图像传感器2部分。 这里重点说一下车载镜头。车载镜头的壁垒是很高的,其高壁垒体现在2个方面: 技术壁垒高。特别是全玻镜头,加工难度很高,要求非球面,需要新工艺,新材料,重点在于配方和工艺,这也是为何很多玩家无法突破的关键所在。 认证周期长。认证起码得3-5年,方案商认证1年,tier1认证需要1年,车厂认证需要1年。 这也是就是为何,ADAS镜头,不像其他环节,内卷那么严重,清晰格局凸显。这也是老樊不那么看好,同是感知层的激光雷达的原因。 因为激光雷达的技术路径不清晰,现在是100多家厂商提供产品,10几条技术路径,不管是激光雷达,还是车企,都无法看清楚未来谁会胜出。 所以尽管这是从0到1的增量市场,但格局太不清晰,不确定性很高,不像车载镜头是相对稳定的格局,现有的玩家舜宇、联创先发优势很明显。 |
上一篇:囧,满仓抄底被套牢
下一篇:确定了!今年最看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