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3-09 - 小 + 大
先是茅台“开先河”,再是中芯国际“争第二”。 昨天晚上,中芯国际罕见披露前2月财务数据:2022年1-2月,集团营收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1%,归母净利润3.09亿美元,同比增长94.9%。 彭博一致预期,一季度营收18.12亿美元,5.46亿美元净利润。此前公司预告中指引,21年Q1收入环比增长15-17%,对应18.17亿-21.18亿美元,毛利率36-38%。 鉴于一季度代工持续产能紧俏,涨价续力,三月份数据大概率会好于前2月。但总体看下来1季度超市场预期的力度并不大,单独披露1-2月份的经验数据,意图很明显,股价连绵下跌,上市公司本体开始自救。 于股价的中长期支撑,老樊认为倒是不大,发个公告,短期能止跌就已不错。中芯国际的布局价值,在于重资产搭建的高壁垒得到市场认可,且看到基于产品结构升级,或格局优化下的“毛利率的上行拐点”,而不是涨价,但很长一段时间,是看不到的。 今天又是一大批公司披露1-2月份经营数据,监管层和上市公司“联手维稳”来了。 ------------ 对于半导体而言,提示的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短期相对强势。 核心逻辑就是持续强调的: 22年IGBT的供应偏紧,加速国产替代的进度,产品和客户的突破,才是驱动股价持续上行最为关键的变量,涨价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 分享2组【老樊交流圈】中更新的机构最新信息:1.锦上添花的部分-涨价。 根据产业端最新反馈,MOS和IGBT,原厂从21下半年到现在都2次左右涨价,每次涨价10%+。22年到现在,暂时还没看到涨价,海外酝酿下一轮涨价,国产的有预期,国产厂商的本来就比国外便宜,所以涨幅可能会高于国外。 2.国产化加速,产品+客户突破。 在圈子中分享的机构圈逆变器交流纪要中,就透露:逆变器厂商,都认同22年IGBT的供应形势,依旧很严峻,所以逆变器厂商,都在给国内IGBT厂商做测试。 这也给了国内IGBT厂商,抢占海外大厂英飞凌份额的机遇。以前国产芯片能够生产出来,价格比海外便宜,但下游客户不一定愿意试用,但这次外部环境变化,下游客户才打开了这扇门。 至于市场担忧的产品技术问题,和竞争格局的问题。 老樊认为并非左右当下股价的核心因素,特别是竞争加剧的问题,IGBT以季度单位来看,是高景气度所驱动的,都是在“增量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产能过剩22年还看不到,所以以士兰微、斯达半岛为代表的优质IGBT厂商,会继续领跑半导体赛道。 ------------------ 从这轮成长景气方向的抗跌性来看,再度显示出6好价值因子中“好产品”、“好价格”的威力。 对比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逆变器、胶膜等好产品,抗跌性是相当凸显的,风电亦然,塔筒、海缆等好产品,股价仍旧在相对高位,二者展现出好产品,遭遇冲击的力度更多。 再对比光伏和风电,二者同为好产品,估值偏低者抗跌性会更强,这也是海缆玩家股价相当坚挺的核心原因,当然前提是6好价值“好预期”是对等的。 目前光伏也好,风电也罢,景气度是持续在高位的。 先看光伏的微观信号: 3月7日晚间,华电15GW组件招标落下帷幕,隆基、晶澳、环晟、晶科、天合分别为前5名候选人,从招标价格来看,组件报价从1月的1.8-1.85元/W左右,上涨至1.85-1.9元/W。 报价加权均值为1.87元/W,显示出当前需求是持续向好,年初以来陆续发布的招标项目,或组件规模超52GW,印证此前多次强调的“淡季不淡”。 22年上半年需求确定性很强,国内看分布式装机的高增,海外看Q1印度抢装,Q2欧美起量,机构大都上调22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至240-250GW,同比增长50%+。 再说风电的微观信号:3月第一周,风电机组招标量达3.3GW,即将超过2月全月3.83GW的招标量,目前都是陆上风机,有2.1GW项目明确单机容量在4.0MW以上,1.45GW项目的单机容量要求在4.5GW以上。 再度展示出风机大型化的必然趋势,同时能看到陆上风机开标价格,是再创新低的,不含塔筒的价格,最低报价已经到了1450元/KW 左右。 老樊认为这个价格,已经达到陆上主机价格的最低点,再下探的可能性很小了,这个价格下陆上风电大基地项目的IRR水平,到了13-15%左右,这个收益率使得五大四小的央企,装机动力相当强劲。 从光伏和风电的相当棒的需求数据,能够看出对于景气度下滑担忧,是站不住脚的,说白了,更多是对股价的担忧,而股价是基本面的影子。 不关心基本面,只关注影子怎么走,多少有些本末倒置了。 |
上一篇:力挽狂澜
下一篇:明天,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