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及港股市场有所回调。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特别是中国稳增长政策效果尚不明显,同时疫情防控方面依然充满挑战。市场整体处在“磨底期”,市场短线可能还会有所反复。机构综合快评如下: 内外部因素依然复杂,中国“稳增长”及疫情防控依然有挑战。周一A股及港股有所反复,上证指数回调2.54%,板块上稳增长相关的部分板块相对抗跌,而受疫情潜在影响的供应链相关的板块,包括新能源、电子、汽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近期中国市场出现反复的原因是较为综合的,内外部因素均有、以内部因素为主。从外部来看,俄乌局势依然在僵持,海外滞胀风险仍在发酵,美联储近期会议纪要显示加息与缩表的步伐可能会加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2.75%的近年高位,海外市场在担心通胀形势的同时,也开始在担心美国经济下半年或明年出现明显滑坡甚至衰退的风险,比如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与10年期收益率出现倒挂,这在历史上看是较为可靠的经济衰退的预测信号。 今天发生了2010年以来中美10年国债息差第一次倒挂。正常来讲,倒挂出现会带来一定压力。因为全球资本流动是套利驱动的,即资本借发达经济体的廉价货币与利率去投资新兴市场。如果利率反转,就意味着这一套息结构已经被完全打反,打反后会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对新兴市场的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形成一定的压力。机构判断这是中美周期异步及美国紧缩步伐大幅滞后通胀形势所致,后续更为重要地是关注中国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及美国经济的后续走势。当前人民币兑美元虽相比此前的强势有所弱化,但总体依然稳定。沪深港通北上资金周一受此影响净流出约60亿元。 中期来看,基本面定胜负,美债收益率上行只对业绩下行和业绩稳定的板块影响较大,今年光伏的基本面景气度向上,新能源车和半导体基本面景气度向下,而且今年新能源半导体军工已经充分调整一个季度,今年重点看好的光伏在绝望性价比之下,估值甚至低于稳增长热炒的股票,并不具备进一步的较大回调空间。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的核心权益资产和美元流动性相关,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债实际利率没有太大变化,教育培训消失了,医疗、互联网、消费等都大跌后再大跌,我们自己的政策变化与市场调整已经超大幅度的提前释放了资产的风险,边际上美联储加息影响没那么大。未来国内资产价格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政策,“如果”走正确的路,就没什么可怕的。 美国经济战后历史上“大胀之后有大滞”,从内部来看,中国政策稳增长的效果尚不明显,增长依然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内部疫情局地仍在反复,且疫情有扩散的苗头,供应链及物流影响也开始显现。鉴于疫情新变种的强传染性,市场担心“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代价,且也会给“稳增长”政策实施也带来挑战。 当“稳增长”遭遇“供给冲击”。本轮“稳增长”与历史上前几轮“稳增长”面临的不同地方在于: 1)“后地产时代”中国要寻找增长新动力、寻求增速新均衡; 2)百年一遇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变局,供应链及地缘风险冲击时有发生; 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也在逐步进入攻坚阶段,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中国的“稳增长”面临更为综合的局面。 近期地缘局势的演绎引发的商品供应风险,可能是自1970年代“滞胀”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供给冲击,给未来物价和增长均带来不确定性。同时,中国内地多地疫情反复,疫情新变种表现出的强传染性,也给“动态清零”策略下的疫情防控及中国“稳增长”带来挑战。给定稳增长政策面临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政策效果可能尚不明显,一季度相比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改善的情况可能会有限。 “磨底期”的反复,“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相关板块可能会相对表现。市场处在磨底期,短期仍有可能有所反复,近期A股的再次回调可能就是这种“反复”的反映。综合内外部形势,判断外部因素可能较为重要,但当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内部的因素。 除了外部“滞胀”环境外,中国当前“稳增长”面临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市场仍需要消化这些因素。整体上,市场累计回调时间较长、幅度不小,估值已经在历史上相对低位,且对上述负面因素已经有所准备,中国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及灵活性。 市场处在前期快速回调后的“磨底期”,短线仍可能有所反复,对市场中期前景不宜过度悲观。虽然汇率尚稳,但四月的降息降准肯定蒙上了一丝不确定性。四月可能是投资环境最难的时候,外部是美通胀冲刺下的美联储最鹰最硬的时候,内部是疫情防控下的经济运行冲击和封城最严最困的时候。往后看,只要美国通胀见了顶或者内部疫情缓和,都会更容易一些。外面花都开了,但是好多地方人心还没雪融。越是悲观的时候,越要乐观,因为最坏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候,没有大衰退哪里有大复苏? 从配置上看,关注: 1)在市场“磨底”阶段,估值相对低的稳增长板块可能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仍具备相对收益,如传统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地产、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等; 2)高景气高成长板块主要关注光伏,风险已经有所释放,后续转机在于“滞胀”风险、全球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因素能否边际改善。 后续仍需要进一步关注俄乌局势及通胀走势、海外紧缩态势、中国稳增长及疫情、中美关系等方面的进展来更新判断市场走势。 |
上一篇:明后日深V!!!
下一篇:【胖哥复盘】又是崩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