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国家队,来了?

佚名   先知研报   2022-04-12 - 小 + 大

昨日有监管高层关心呵护股市,今日有机构首席预计政策力度加强,今天午后金融权重直线拉升,多板块ETF出现连续大额净申购,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昨晚不少投资者看到3月信贷社融数据后的感受都是,比预期中好,可内心并没有泛起太大波澜。有这种感觉,说明在经历了1、2月的“过山车”后,市场对宽信用的认知和预期回归理性,交易短期金融数据的意愿下降。


点评社融数据几处要点:


1)社融总量确实不错,超市场一致预期,3月新增社融4.65万亿,同比多增1.27万亿,信贷3.13万亿,同比多增4000亿,都比预期好很多,最近三个月社融季调环比折年率达到10.6%。


2)主要来自供给冲量,高社融主要来自供给冲量,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宽信用的力度就已经很大,今年2月社融低增后,金稳委要求新增信贷适度增长(不能少增),所以信贷的供给端是绝对给够的。但没有那么多融资需求的情况下,银行不惜成本放贷,寻找资源冲信贷。


3)需求还是偏弱,社融高 ≠ 需求好,3月社融的高增长,一个原因是政府融资前置,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短贷和票据高增长,主要是冲出来的,找几个关系好的客户短期借点钱、完成月度放贷指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其实3月以来疫情爆发,经济恢复被全面中断。经济的好转,需要等待疫情好转。


4)总量虽不错,但结构转好仍需时间,仍需要警惕“类流动性陷阱”的出现,虽然我们距离“资产负债表衰退”仍有一定距离。但在传统信用承载主体受限的情况下(地产、城投),未来宽信用第二阶段落地的力度可能更弱。当前居民、企业加杠杆意愿仍不足,政府只能充当暂时的“最后借款人”,后续降准降息的实际效力仍需要财政、产业政策配合,也需要前期对传统领域的融资约束有所松绑。


总结来看3月社融规模超预期,三个驱动因素里剔除掉表外融资同比多增(低基数+2月下滑太多)、预期内的政府债发力,剩下的就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主要还是靠对公短贷及票据冲量。边际改善的是,对公长贷和居民按揭有了恢复性增长。但考虑到2月长贷的表现实在太差了,所以3月长贷的恢复性增长,可能更多是2月需求的延后兑现,这种结构改善是否可持续仍有待观察。分析下来,虽然3月社融规模超出预期,信贷结构边际改善,但更多是对2月数据的修正意义,而趋势指向性不强。后面如果想判断需求的内生变化,可以重点盯两个科目,一是表内的“票据融资”,二是表外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什么时候银行表内不再用票据冲量,或者表外的未贴现承兑汇票规模起来了,就代表需求真的起来了。


从市场角度来看,3月社融总量超预期、结构冲量迹象比较明显。不过每次社融底部,都得靠冲量,自然需求都不行。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几个月社融太一波三折了,大家不一定相信社融增速会持续提升,鲁加疫情不确定性,经济预期的修复,还需要更多信号,因此市场短期可能继续交易稳增长的宏观逻辑。如果到了5月中旬,美联储缩表交易差不多了(实际利率与美债收益率上完了),疫情也搞定社融再来一个月增速往上(4月社融),那么经济预期可能就要改善了,成长、消费预期也会明显恢复。


便宜的估值与强劲的基本面就是硬道理,市场的总体估值便宜无疑提升了我们长期获利的安全边际。无论展望如何悲观,再次出现绝望估值性价比的便宜,胜过一切乐观的理由,无论展望如何乐观,太贵就是最大的风险。现阶段沉闷无奈的市场氛围,孕育的就是未来乐观的资本。不要在市场贪婪时比别人更贪婪,也不要在市场悲观时比别人更悲观。毕竟投资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忍耐与等待中度过,祝好。



上一篇:倒计时!还有三天

下一篇:股市源于生活

先知研报 的最新文章:

市场关注的问题!

原创2022-11-21

“利空”落地!

原创2022-11-20

史诗级熊市!

2022-11-17

利好,共振!

原创2022-11-16

预期,转折!

2022-11-14

关注先知研报公众号
先知研报的微信号:AGYW169

研究创造价值,比研报更先知,守龙头,抓拐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