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5-13 - 小 + 大
大A本周是“一片祥和”的,但却发生2件遭遇“大血洗”的重磅事件。 1、币圈暴跌,超级大风暴。 昨晚的币圈,刮起一场血雨腥风。号称是“币圈茅台”的LUNA币,在昨晚遭遇灰飞烟灭式的冲击。 4月5日还曾达到119.5美元高点,但直接狂泻99.99%,据传一夜之间,37万海外用户爆仓,爆仓价值9.38亿美元,约63.6亿元人民币蒸发! 币圈的崩盘,屡见不鲜,但速度如此之快,甚为罕见,难怪大家在感叹:币圈一天,大A一年。 老樊想说,应该是币圈一天,大A十年。崩盘之下,是不计其数投资者的“被迫出局”,悲惨的故事屡屡上演,但却抵挡不住,部分投资者那颗“豪赌的心”。 老樊是不碰币圈的,虚拟货币的价值,是无法研究和衡量,这是你想去拓展自己能力圈,但又感觉无从下手的。 尽管说“存在即合理”,但老樊也不建议大家玩,就老老实实,炒炒股票,买买基金就挺好。 ----------------- 2、TMT板块明星白马“海康威视”,遭遇重锤。 导火索是某外媒报道,美国正准备对中国安防企业海康威视,实施新的严厉制裁。 上周四、周五2天大跌,尽管卖方电子团队和上市公司,紧急辟谣,但市场并不买账,本周继续大幅回落。 2018年海康就被列入“制裁名单”,2019年再度被列入到“实体清单”,但海康的硬实力那是相当强。 尽管2020年制裁下,营收增速从19年的16%下滑到10%。但21年清单的影响,就基本消散了,海外销售额增加了24%。 这次传言的,是公司将被列入“SDN”清单,和此前的实体制裁清单相比,“SDN清单”更重视在经济上打击企业。 二者的区别在于,实体清单用于出口管制,SDN清单常带有金融制裁属性。 考虑到目前海康境外业务,在21年年报数据占比近3成,所以这一传闻下拖累下连续调整。 目前仍旧是“传闻阶段”,尚未坐实,后续还要跟踪验证,但不管是否最终落实,这轮调整后的海康威视,是下一轮趋势性行情的绝对底部,目前来看再度下行空间不大。 海康越来越软件化,早已不是传统的硬件公司,无论是从公司的定位还是从财务数据的表现,已经朝着软件公司转型。 毛利率的逐年提升,就是最好的佐证。 “制裁事件告一段落后”,市场会认识到其成长实力,站在远期角度来看,AI赛道上能够抢先跑出来的2家公司,海康是有一席之地的,另外一家是科大讯飞。 原因在于“产品的安全性”,因为不管是安防行业,亦或是教育领域,其细分赛道对长尾场景是不太敏感的。 说白了,就是对于识别错误的耐受度是偏高的,但如果平移到自动驾驶,或智慧医疗,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场景,发生错判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安全等级要求低,AI率先落地的概率更高。 ----------------- 有记者从权威人士获悉: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将于近期发布,该人士透露,该政策最快于本月出台。 在该消息的刺激下,汽车股展开暴力拉升,登顶日内涨幅榜第一,以长安、长城为代表整车股而言,正在从阶段性杀跌的大底部,缓步爬坑。 从短期角度来看,整车股股价弹性>零部件弹性。 核心在于整车股,基本面盈利改善是趋势,且这轮股价调整力度相当猛烈,是低关注、盈利底部,基本面边际性回升下,对股价的短期刺激很灵敏。 从中期维度衡量,零部件趋势性空间>整车股。 这个问题,在此前的复盘中,和大家重点提示过,整车股的“产品属性很差”,整车股的趋势性行情,是完全依赖于“新品放量”,即爆款车型,拉动基本面的大幅扭转。 而这点来看的话,零部件是相对占优的,不管是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是从单车价值量的提升,产品属性上是远好于整车的。 ----------------- 另外,零部件,不管是智能化相关的零部件,还是电动化相关的零部件,还有3条“加量多头逻辑”: 1)产能利用率回升。 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在2018年之前有过一轮高速扩张,因为当时对未来的销量有很高的预期。 但是18年以后,在疫情等突发因素的拖累,整体销量是没有回升,总量还是萎缩,导致汽车零部件的产能利用,在逐渐往下走,导致过去3年多时间,汽车零部件的资本开支很小。 一旦这个行业,发生向上变化,整个汽车零部件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力度的弹性,会相当直接。 2)整车竞争格局走差,反向提升零部件议价能力。 互联网大厂,造车新势力等玩家,皆豪掷重金,势必在汽车这一未来重磅智能终端下,占有一席之地。 但玩家不断的出现,整车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碎片化的,对整车股是“噩梦”,对零部件公司却是好事,因为对零部件的议价能力增强。 3)单车价值量的提升。 整车的未来趋势,先是电动化、轻量化,再是智能化,在该背景下,产业升级的地方有很多。 于零部件公司来说,不仅能够赚到单一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的钱,典型如持续重点挖掘的伯特利,还能赚到品类扩张的钱,比如拓普集团。 |
上一篇:太神奇,太重要了!
下一篇:惨!踩大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