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06-01 - 小 + 大
锂电产业链排产开始恢复正常,6月环比增10%左右。 根据卖方机构最新调研反馈来看,下半年旺季,7月排产预计环比进一步向上,预计Q3排产环比增20-30%+。 排产数据向好之下,锂电材料环节,开始蠢蠢欲动,但老樊认为,锂电产业链的机会,从21年的“面状机会”,走向“点的机会”。 聚焦在1-2个环节上,是最优选择。 比如供给有限的隔膜、困境反转预期的电池环节等,特别是后者。 5月20日《突发消息!》中,老樊就明确提示:当下动力电池的“困境反转”,已然可期,看好一线梯队的宁德和亿纬锂能。 动力电池是市场公认的“高阶博弈板块”,怎么理解所谓的高阶博弈呢?即和基本面并非是同步运行的,短期通常是预期拉动的,即基本面最差的时候,有可能已经走出了股价的底部。 圈子中,更是反复重点提示:逻辑类似于21年下半年的组件环节。 21年H2阶段的组件,就是在硅料价格在相对高位企稳后,组件展开趋势性行情。 领涨的天合光能等品种,因为业绩好于悲观预期,进攻性会更强,股价一骑绝尘,演绎出一轮凌厉的估值中枢切换行情。 同样的逻辑,当下映射到动力电池上。 ---------------- “智能驾驶”专题课上,老樊和大家系统性梳理智能驾驶产业链的“面的机会”,核心拆成2个部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又分成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怎么来理解三者的关系呢?简单理解,你可以将“自动驾驶”这个重要组成部分,设想为“一个人”,需要眼睛、耳朵接受信息,大脑来处理信息,再交给四肢再来执行。 车辆的自动驾驶,就是通过:摄像头等获取信息(感知层); 再之后以大算力芯片等处理和判断数据(决策层); 最后传递到“车的手和脚”-线控制动等执行层,实现车辆制动和转向的控制。 执行层的环节上,机会点是相对明确的。 除了在21年4月份以来挖掘的线控制动-伯特利以外,“线控悬架”亦是重中之重。 ---------------- 线控悬架,通过主动控制车身底盘高度、车身倾斜度和减振阻尼系数等,显著提升驾驶体验。 比如说高速路段行驶时,主动降低底盘,悬架变硬,来增强车身的稳定性。 以前线控悬架,都在配置在40-50万以上的高端车,比如宝马7系、奔驰S级,但伴随着以蔚小理国产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这些新晋玩家主动搭载线控悬架。 本意是通过“差异化的配置”,来增强产品吸引力。 线控悬架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压缩机、空气存储罐、阀等)、空气弹簧、减振器、以及电控单元和传感器等部件组成。 目前空⽓悬架所有的零部件,只有1-3家全球顶级供应商供货。 空⽓弹簧是国外⼤陆和威巴克两家垄断。 空压机全球只有威伯科和AMK两家来供货。 国产线控悬架供应商,正在崛起的路上: 1)本地化采购,国产供应商乘东风。 以蔚来代表的主机厂,更有意愿采用本土的供应链,因为产品迭代速度、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在追赶中,但产品价格仅有海外龙头的一半,替代的窗口期正式开启。 2)配置价格区间下探,低渗透下的爆发可期。 以前线控悬架,是搭载豪华品牌高端车型上,但未来25万以上⻋型,线控悬架是个必然事件。 从1-2个点的渗透率,到10%渗透率的成长趋势很清晰。 国内有潜力的玩家,是拓普集团、天润工业、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 基于竞争优势的维度上来看,中鼎股份和保隆科技会相对占优:中鼎的强项在于收购AMK,获得空气供给单元等技术难度较高的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及生产能力,国内玩家,还难以在空气供给单元突破。 保隆的优势,作为国内乘用车空气弹簧龙头,已经获得国内空⽓弹簧的主机项目,打破的国外的垄断。 二者作为线控悬架的“领跑者”,在车规级“高安全属性”+“技术高壁垒”下,继续畅享格局占优的高成长红利。 |
上一篇:跨节妖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