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09-07 - 小 + 大
昨晚,一个相当重磅消息来袭: 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两大关键词:“核心技术”、“举国体制”,相当高级别用词。 前者指明的是方向,后者强调的是力度。 核心技术,说白了仍旧是“卡脖子”的硬核制造这块,再度强化未来1-2年,这是市场的主要风向。 但市场的反应,相对平淡,比如说代表硬核制造的宽基-科创板,并未展现出很强的爆发力。 主要是目前“描述过于宽泛”,导致市场短期难以找到“聚焦点”,只能简单推演“半导体国产替代”等老故事。 目前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国产化率不到20%,如果是半导体材料,这个数值就更低了,所以,替代之路,虽有波折,但空间仍就很高。 但核心技术,并不是仅仅聚焦于“半导体”。 在硬核制造,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领域,是一条线,半导体部分环节,仅仅是这条线的一个点而已。 这条线,已是高层定调,可以看1-2年的投资大方向,后续等待更多细则出台,将会演绎出“层出不穷”的成长股新机会。 ---------------------- 昨天,小米智能生态微博官方宣布,米家太阳能板100W开启定金预售,建议零售价1299元,预售到手价1099元。 这折合单W售价11元/W,远高于当前主流组件产品2元/W的报价。 小米是国内著名的产品创新导向型公司,这次光伏新品的推出,可以理解为是一次积极的to C光伏推广尝试。 8月19日《吓崩了!》中,老樊深度剖析通威低价杀入组件环节,其冲击到底几何中,就再度强调一个观点: 组件是偏消费属性的产品,重品牌和渠道。 这和市场有声音认为,组件就是一种同质化较为严重的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看法。 此次小米发布的太阳能板产品,标志着组件产品,正逐步向消费品转型。 to C属性的强化,会增加组件产品的家电属性,家电产品的溢价相对较高,未来是能够大幅提升组件产品的盈利能力。 说到底,后面拼的,不是谁的产能多,而是谁,更能抢占消费者心智,更能在渠道上,有把控力。 搭建其品牌和渠道两个壁垒,组件企业,才能在to C端高价市场,分得一杯羹。 目前来看,头部组件企业,优势更大,更能笑到最后。 ---------------------- 除了说定价“吸睛以外”,最被二级市场关注的,更属米家这次采用金属穿孔绕卷技术,即为MWT电池。 这个电池技术路线,有2大优势: 1)更高输出功率+易携带; 2)兼容性很好。 前者是因为消除正面主栅线,减少3%的正面遮光面积,同时采用平面二维封装技术,以实现无铅化+无串焊微裂纹,便于携带。 后者,看重的是MWT可以适配于perc、Topcon、HJT等各种路线,兼容性好,可以做成MWT+TOPCon、MWT+HJT、MWT+叠层等电池。 实际上,MWT这种背接触电池技术,并不是原理的创新,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电池结构的改变。 而这种电池结构的改变,最为核心的工艺,是需要大量的激光打孔,最主要的就是把正面细栅电流引至背面,需要通过激光打孔实现。MWT电池制造中在硅片、铜箔和封装材料中做精准打孔是重要步骤。 直接利好的,就是光伏激光设备商,相对原有设备,单W价值量有50%的增加。 明确的受益者,还是老樊在圈子中重点挖掘的“唯一光伏设备股”-帝尔激光。 不管是当下热议的MWT电池,还是topcon、hjt,不管电池技术路线如何演绎,光伏激光设备,始终是刚需。 且在新的技术路线下,单GW激光需求,是数倍以上的增长。 相比于去猜测哪一技术路线,会最终胜出,去布局可兑现的增量需求,却是更加正确的选择。 这点类似于“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多变,要去寻找不变的产品”。 这里老樊再浅谈一下topcon和hjt路线问题: 二者均是高确定性落地的新技术,仅仅是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已。 Topcon在1到10的过程中,HJT即将完成从0到1。 今明两年是topcon的放量大年,hjt超越topcon的扩产规模,临界点是hjt的成本能够和perc打平。 光伏是偏半导体的产品,技术迭代是主旋律。 迭代背后是新老玩家的不断更换,唯有穿透到产品上,才能找到不断增强竞争力的“老玩家”,还有“受益于新技术”的选手。 |
上一篇:普京重磅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