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09-29 - 小 + 大
距离十一假期,还剩明天1个交易日,盘面上的表现,一个词完美概括: 无心恋战。 当然短期有2个不好的因素,对投资者的情绪,很有杀伤。 一个是“新股破发率”。 9月份首日破发率,是43.59%,破发率位居年度第二,仅次于今年4月份的48.57%,可见场内情绪是多么低迷。 今天首发上市的“万润新能”,顶着年内最贵新股的光环,1秒破发,上市大跌27%,中一签亏4万多。 难怪大家戏称: 凭实力赚的钱,又凭运气亏回去了。 新股破发率,是一个很好观测市场情绪的指标,当这一指标逼近历史极值的时候,已然说明指数进入到“杀情绪的偏后段”。 另一个是“惨淡的汇率”。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动作,且加息预期不断升温后,10年期美债利率破4,美元指数也是同步创出20年新高。 但各国汇率,却在相继贬值,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大家可以看一媒体用的标题,基本上都是:XX创10年,或者20年新低。 虽然不同的经济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比如韩国央行跟随加息,股债汇三杀,目前韩国的压力,可以说是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 人民币汇率,在这其中表现算是不错的,但压力也是不小,搞得央行都出来强硬喊话: 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在岸人民币短线急升1000点的“暴动”,已然能够看出,不是喊话这么简单。 虽然说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还没有彻底消退,但相对于美元的贬值,或许已经接近于尾声阶段。 --------------------------- 昨天浅聊的医药板块,成为今天领涨两市的排头兵。医药板块短期连续上涨,卖方研究员“坐不住”了,纷纷“慷慨陈词”。 老樊看下去,也就那么几条: 1)估值低+机构配置比例低+情绪低。 目前医药估值大底,ttm估值近20年新低,机构配置比例更是连续下滑,目前低配明显,创近10年最低配。 情绪低更加直观,已经有好些段子,将医药放在鄙视链的最底层,医药研究员去公募路演,更是传言被拒绝。 2)催化剂陆续出现。 创新药的谈判价格,逐渐回暖,再比如最新的种植牙集采和脊柱器械集采,均在某种程度有边际利好出现,以及新基建拉动医院投资建设等催化。 总的来说,几家卖方的观点,基本上述2条就已“全部概括”,没有特别出彩的“前瞻性分析”。 正如昨天而言,目前上述“可见的产业端变化”,尚不足以支撑医药板块,展开新一轮的趋势性行情。 只能是在长达一年的大幅度调整过后,很多医药细分领域的“筹码结构变优”,但凡出现边际性利好,都会引发短期资金的围猎而已。 实际上,医药的中长期成长逻辑,并未完全破坏,其创新红利、工程师红利、国产替代等需求潜力,叠加的产业长期向上趋势没变。 但市场需要的,是“用业绩来证明自己”。 接下来要看三季报的情况。 业绩超预期的品种,会强化市场信心,大概率未来会成为医药“核心领涨主线”,可能出现在创新药和医疗服务上。 --------------------------- 周二通威公告电池片报价:166/182/210报价分别为1.31/1.33/1.33元/W,,环比9月5日再调上调2-3分/W。 这次电池片的再次涨价,依然是继续脱离硅片的“自主报价”。 能够看到9月26日隆基发布硅片报价是,各尺寸是维持之前的报价水平不变的。 涨价的底层原因,就是当前大尺寸电池的供给紧张,所以享有对行业“阶段性的定价权”。 在近期《紧缺,爆拉!》、《大风险?》等复盘文章中,老樊就强调“大尺寸电池紧缺”的主要原因: 1)技术路线变革担忧,对老产能perc投入不足; 2)topcon等新路线,量产爬坡要时间; 所以“阶段性高度紧缺”带来“阶段性产业链议价权”,持续的涨价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也是在4月末挖掘“光伏困境反转主线唯二标的”-爱旭股份的核心逻辑,因为产品涨价,才能带来业绩的困境反转。 而产品涨价,底层源于“产品供需的错配”。 目前一线电池片单W盈利,已经来到7-9分,相比于1季度的1-3分,2季度的3-5分,7-8月份的5-6分,环比改善数据,相当明显。 以半年时间来看,大尺寸电池的硬短缺,仍旧是常态。 |
上一篇:节后红包,意思是涨到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