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不废话,上干货!

2022-10-18 23:15   先知研报   2022-10-18 - 小 + 大

中国企业构建全球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世界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竞争力正在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大国的领头地位也日益受到越南、印度等其他新兴经济体追赶,关于产业转移外迁的担忧也此起彼伏。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在哪里,哪些可能消失、哪些仍会存在、哪些可能进一步加强,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全球产业链,更有助于我们在投资上聚焦未来中国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主要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超大市场的规模竞争优势。按名义价格计算,2021年中国GDP是17.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2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则中国的GDP规模目前已经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中国拥有的超大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巨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市场优势决定了规模生产更能够出现成本优势,过去二十年里这种竞争优势在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凡没有太多技术更新或者迭代较慢的产品,中国企业几乎可以碾压国际同行。


另一方面,依托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拥有更强的新兴产业发展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体现在更大的科技创新回报、更低的研发投入试错成本、更高效的先进技术扩散效应,以及重要技术路线选择的商业决定权。后者相比于前者更高级也更重要,正因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金融危机以后,从智能手机、到移动互联网、到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次新兴产业爆发发展中,我们都看到了中国发展速度领先全球。


第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目前中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都居全球第一。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全球工业体系和行业门类最完整、产业链条最长的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齐全的产业门类,使中国拥有众多制造业产业链配套完整的优势,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供应链成本、以及更强的科技创新协同能力。


第三,后人口红利时代竞争优势:人才红利+数字化转型。中国在2010年左右达到了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国家由劳动力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2010年之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导致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中国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当前已经成为共识。人口红利消失叠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了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这是当前很多观点公众号:讯息社认为中国制造业有向外转移到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论点。


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也并没有完全丧失劳动力方面的竞争优势。这里有两方面因素值得注意,一是我们所熟知的“人才红利”或者有些地方称之为“工程师红利”,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约等于美国、欧盟、日本之和,高素质劳动力队伍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学理论中劳动者薪酬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海量的学术研究文献结果表明,每增加一年教育对应劳动者薪酬提高约8%至10%(returntoeducation)。二是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是领先的,技术取代人力,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同时要求更高学历技能的劳动力。这一点我们在整体宏观劳动力成本对上市公司人工成本占比影响数据中可以看出端倪。最近十年(2011年至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年均增长是9.8%、名义GDP年平均增速是8.9%,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快于整体经济增速。与之相对应的是,全部A股上市公司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定义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除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总成本),2015年以后至今基本维持在9.2%左右,并没有持续提升。


第四,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快速上升,部分领域世界领先。企业研发支出是产品升级创新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一直广为诟病的问题,主要就是模仿较多创新不足,是制造大国而不一定是制造强国。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就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在很长期间内总是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优势。但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最近几年里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大幅提升,目前已经大幅超越日本和德国直追美国。根据OECD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企业的研究支出突破了4000亿美元,同期美国的企业研发支出约4900亿美元。如果再考虑中美两国物价和劳动力价格的差异(例如一个应届博士研究生科研人员在中美两国就业的薪资差异),应当说当前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实际强度已经不弱于美国了。当然,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决于研发支出的历史存量积累,而不仅仅单看当年的流量投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企业离世界科技创新最前沿仍有一定距离,但流量已经起来后存量超越也不会太远。


总量之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在不同行业领域间差异也非常大。在部分制造业领域(比如化工),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已经具有全球领先优势;在部门领域(比如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等),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在不断追赶接近全球领先水平;在部分领域(例如生物医药等),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即使看流量也与世界前沿仍有较大差距。


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完成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改革、成立北交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等多项重大改革任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对A股市场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见证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国上市公司崛起。


以往几次全球产业变革大风口吹来时,A股市场一直苦于没有很好的投资标的。2000年全球互联网浪潮中,中国的科技产业还刚刚起步,基本没有具备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2015年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几个互联网巨头企业也都不在A股市场上市。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之际,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世界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大的长期竞争优势,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更加稳健和可以预期。这一次,当时代的风口吹来之时,我们的市场已经有了很好的本土企业。


投资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当时代的风口来临时,能出现本土的优势企业。当企业个体的风采与历史的际遇碰撞之际,能够火花四射斑斓夺目,成为资本市场中最闪耀的明星。


最后,我们为大家梳理了新兴成长产业链图谱,供大家参考聚焦未来中国的优势产业,具体企业的相关投资机会,我们后期会在先知小秘圈为大家进一步挖掘提示。


新兴成长产业链图谱汇总:





上一篇:这个板块建议先兑现收益!

下一篇:异动停牌新规以来,一直捍卫龙头的人

先知研报 的最新文章:

市场关注的问题!

原创2022-11-21

“利空”落地!

原创2022-11-20

史诗级熊市!

2022-11-17

利好,共振!

原创2022-11-16

预期,转折!

2022-11-14

关注先知研报公众号
先知研报的微信号:AGYW169

研究创造价值,比研报更先知,守龙头,抓拐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