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11-02 - 小 + 大
昨天复盘点出的“全面FK”传闻,又出新消息: 5大调整政策(较为敏感详见圈子)。 这次是券商卖方医药分析师发起,且是多家机构“共同吹风放松”,所以引发大盘继续向上反弹。 正如昨天的表态: 都是以“证伪告终”,这次也不会例外。 盘后就看到传闻中涉及的卖方首席,纷纷澄清,均否认曾发布过相关内容,外网更是传来消息-官方否认。 我们还是等着“官方的公开消息”。 但老樊想要强调的: 为何传闻屡次证伪,且变数很多,但市场还总是“买账”呢? 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的“人心思涨”。 即现在市场的预期在底部,预期再变差的空间很小,所以一旦出现边际性利好消息,市场会给予强反应,“给个破框就下蛋”。 股价位置不同,预期反应的强度不同。 正如周一复盘《三个好消息,袭来!》中指出的: 进入到业绩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会因政策等外部因素,缓步抬升,而偏好升=估值涨。 短期左右股价的变量,就是估值。 这里老樊再给大家更新一组数据: 当前位置万得全A估值水平与今年4月份底部,基本一致,与2018年的极值低点相差不到10%。 大A底部估值,如果以PB来看的话,也就是1.5倍左右。 所以当前的位置,老樊认为与其去看那些所谓的“极度悲观理由”,比如俄乌战争会不会扩大,美国通胀是否长期化,还不如看“货真价实的数字”。 不要相信情绪,要去相信客观数据。 -------------------------- 光伏产业链“企稳回升”,但上涨节奏却有分化: “单位盈利上行中或预期上行”,短期走强。 怎么来理解这一点? 1.单位盈利正在上行。 以4月末挖掘“光伏困境反转主线唯二标的”-爱旭股份为例,今日再度冲上涨停,源于大超预期的三季报,再出印证逻辑: 业绩反转背后,是产品单位盈利上修贡献。在爱旭的三季报点评中,老樊就明确指出:
单瓦盈利大幅提升,是业绩增长主因,大幅提升至约8分/w,环比提升近4分/w。 拆分其贡献值来看,是售价和成本2端发力: 电池片供需紧张,所以超额传导上游涨价,贡献2分/w;产能利用率抬升+薄片化降本,合计计贡献利润近2分/w。 电池片依然是主产业链里偏紧的环节。 目前基本满产,且库存很低,仅有正常周转库存,估计到明见Q1-Q2可能都会比较紧。 所以其反转趋势,仍在演绎进行时。 2.单位盈利预期上行。 即圈子中重点强调的“辅材环节”,当前光伏产业链企稳,很关键的要素在于硅料、硅片等相继降价,市场预期迎来装机量恢复。 但“量增逻辑”,适用于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如果有增强逻辑的品种,自然更会得到市场青睐。 光伏辅材,就是典型代表。 此前独立调整,主要系原材料涨价,以及组件出货量不及预期等因素所扰,导致单位盈利持续走低。 但站在当前时点来看,盈利低点是被市场观察到的,如果以明年视角来看,反而是盈利会边际往上走。 当前的辅材环节的领跑,就是反应该预期。 后续观察的重点,就是跟踪产品价格变化和边际业绩趋势。只要业绩有增速,业绩的变化趋势向好,股价强度的占优,就会有持续性。 但须明确一点: 当装机需求强劲恢复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 创新药,逐渐回归机构视野。 之所以开始被关注,和计算机板块有很强的相似性: 1)调整周期较长,估值一再被压缩; 2)整体的机构配置比例不高。 在一轮趋势性的调整周期过后,创新药的“利空因素”在逐渐区域趋于尾声。 比如说创新药的内卷化,此前大热的CRO板块,是高增速的订单支撑,这也是创新药“内卷”的真实写照。 但当前能够看到一级市场投融资热度下降,上市药企研发费用率同比下滑,侧面说明创新药的“内卷”得到大幅消化。 更加直白点,一轮足够长的调整周期后,行业再度洗牌,未来部分创新药的品种,竞争格局会好于预期。 当前唯一不足点,在于“业绩拐点的清晰化”,以致于市场要“见到兔子再撒鹰”。 而部分品种的领跑,目前是机构资金净流入支撑而已,即机构在打提前量,市场是聪明的,总有先知先觉的资金,走在业绩拐点的前面。 |
上一篇:今晚,大事件!
下一篇:低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