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这个板块,买点已近!

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0-11-11 - 小 + 大

上周末以来,公号上来了不少新朋友,老樊表示欢迎,希望在未来价值投资的路上,我们能携手相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新来的朋友,可能对老樊不太熟悉,这里,老樊和大家简单自己的投资理念,即“唯产品论,好产品才是最好的投资品”。

 

我们都知道要去挖掘好赛道,找好赛道上的好公司,但究竟该如何下手呢?老樊故此搭建“唯产品论”框架,从找好产品入手,好产品决定了这个赛道的优劣属性、竞争格局好不好、是不是一个好公司,即产品决定了所有的商业结果。

 

这样,投资就归结到一点,即挖掘出好产品,做到“决策降维”,搞懂产品好不好,其他所有的研究要素也就清晰了,公号菜单栏上,有老樊基于“唯产品论”底层框架,搭建的“6好价值因子”,建议去读一读。

 

另外,老樊以前的研究,主要是服务于机构资金,做自媒体,面对普通投资者,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所以有不到之处,还望大家多多谅解,欢迎大家以后对我的文章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多提意见!


--------------


接下来,说说盘面的变化。

 

科技股再度遭遇“黑色星期三”,阿里、腾讯、美团等科技龙头,先后相继被锤,阿里2天跌超13%、腾讯跌超10%,美团更惨,2天跌下去17%,连带一众科技股“重力回撤”。

 

科技龙头,遭遇短期重挫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管总局突然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二选一”、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等行为,引发市场对平台类科技巨头涉嫌垄断的担忧,再叠加蚂蚁金服的事情,资金担心是一套组合拳,引发部分多头资金的止盈出局。



先说征求意见稿本身,让商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情况,确实普遍存在,二选一妨碍正常的竞争;大数据杀熟,更是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点个外卖、打个车,新用户就是单价便宜,而且还有不少的补贴,但老用户就是贵。

 

老樊听私募的机构朋友说,不单是征求意见稿,预计在双11之后,会有明确的执法动作,所以这次针对互联网流量平台的整顿,才开始拉台序幕,后续不排除一系列的操作展开。

 

但落实到投资上,短期科技巨头的回调,是好事,恒生科技指数从今年3月的低点涨上来一度翻倍,这些龙头几乎都处在历史高位,估值都不便宜,所以想买也有买不下手,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


之所以判定机会是跌出来的,是老樊认为,类似这种负面冲击,对这些科技巨头的冲击是有限的,核心逻辑,就是老樊在《唯产品论,好产品才是最好的投资品!》中指出的,产品的正反馈机制,决定了其是不是一个“好公司”。

 

这类受冲击的科技巨头,都有着共同的弹性,即产品的正反馈机制,且是强正反馈,即网络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用的人越多,产品越好用,产品越好用,就越吸引用户,用户更多,又提升产品和平台价值。

 

比如美团,买家越多,会吸引新卖家的加入,新卖家加入,提供的产品品类更丰富,进而吸引新增用户,平台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强,对用户的粘性会越来越高,所以形成“强正反馈”机制,而这种正反馈属性,带来的是巨头的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大象起舞。

 

看懂了这个产品属性,你就能明白,即使遭遇负面的冲击,但伤害的不是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逻辑,所以如果股价出现系统性的连续调整,是难得机会,而不是“相互踩踏出局”,这点适用于老樊挖掘的Saas赛道,其也是网络效应的典型代表,所以看到这个赛道的调整,老樊都是心中窃喜,缺的就是便宜入手的机会。

 

不过科技巨头的调整,把大A半导体赛道的一批标的,带下了水,2天时间,股价回调力度都不低,要说意见稿,针对的是半导体品种,这个逻辑就有点太扯了,毕竟半导体都是硬件品种,谈不上网络效应,不存在对平台类科技巨头涉嫌垄断的担忧。

 

只能说半导体品种,资金合力已不比从前,纯靠情绪、题材支撑,走不远,老樊在周一的《提示,一个风险》中,明确表示,半导体板块,很难复制“上一轮的高歌猛进”,更多是多头情绪冲击行情,要见好就收,不要恋战。




----------------------------


遭遇蒙杀的,不单单是这类科技巨头,近期医药板块的调整力度,也是不低,特别是医疗器械板块,导火索老樊在前面也说过,是冠脉支架全国集采价格超预期下滑,对价格的下降,甚至有段友开玩笑,说“昨天,一个支架可以买6瓶飞天,今天,一瓶茅台可以买6个支架”,侧重可以看出这次集采的重挫。



对于集采的担忧,继续承压医疗器械板块,甚至扩散至老樊挖掘的“化学发光赛道”,在《过山车,元凶》中老樊说过,化学发光赛道是很明确的成长属性医药细分领域,但介入的时机是非常尴尬的,因为上半年疫情的催化下,医药板块均走出轰轰烈烈的拉估值行情,包括化学发光赛道,以当时的点位来看,均给到21年50多倍PE的估值,算不上便宜,但近期走出这种杀估值的动作,上车的时点是越来越近了。

 

当然,要看到集采,是否会重挫化学发光赛道的基本面逻辑,是否对业绩端有较大冲击,目前来看,集采对医疗器械的影响,是在做新一轮的“供给端的优化”,未来的竞争格局会越来越好,化学发光当下还是集采的一块净土,即使集采,受损最大的还是占比8成的四大外资,国产替代的逻辑反而会继续强化。

 

以这次的冠脉支架为例,支架之所以能够进千元时代,是国产的三大家微创、乐普、蓝帆吉威意志坚定,势在必得的结果,所以价格已经快接近成本价,毛利率就在10%左右,再去看外资的表现,只能用“惨”来表达了,外资的产品,到岸价就要1300元以上了,外资在做的,仅仅是产品市场的留存,压根就没什么利润空间了。

 

挤压外资品牌的市场,淘汰一批小企业,供给端的优化,对行业竞争格局是一种重塑,国产龙头强化的逻辑,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易方达张坤先生说过,一个行业供给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赚多少钱。

 

投资要有“供给侧思维”,凡事要从供给侧来思考问题,很多投资的朋友,都是先看需求,认为需求拉起来,行业的景气度会提升,不是涨价,就是订单开始放量,业绩弹性大概率会爆发,所以一窝蜂买入,回过头来看,那可能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股价高点。

 

究其主因,就是你看到了需求,但没有看供给,都知道这个赛道赚钱了,资本一拥而入,快速摊低资本回报率,竞争格局恶化,盈利能力必然是快速下滑的,最后就是“烟花易冷,一地鸡毛”。

 

再来看产品属性,其是封闭式的产品,等同于类非标化,封闭特性体现在,仪器和试剂是配套的,进口的仪器,必须是进口的试剂,国产的仪器必须用国产的试剂,不像生化诊断,是一种开放式的体系,所以未来随着国产替代的逐步兑现,未来的装机量和单机产出,会双向增长,叠加医疗器械本身的类正反馈效应,新产品和新技术颠覆的可能性极低,这点不同于药品,药品是升级速度太快,变化太大,很容易被颠覆。

 

所以说,看到化学发光赛道,在利空消息的压制下,连续调整,已经给到21年40倍多的估值,理想的买点是越来越近,11月下旬会正式执行第三批集采,近期大概率医药板块整体股价还会承压,可以先加点仓,最好能在30倍PE正式上车。

 

最近很多朋友发现关注的公众号,收不到消息推送,这是公众号改版的推送规则所致,凡是你觉得有一定帮助有必要看的公众号一定记得设置为星标并每次阅读完文章后点在看,否则时间长了就会失去联系,老樊可不想跟大家失去联系哦!




上一篇:罕见,外资逆势加仓!!

下一篇:感谢不杀之恩

老樊研究院 的最新文章:

再度爆发!

原创2022-12-09

突发,好消息?

原创2022-11-24

集体爆了!

原创2022-11-23

新变化,重视!

原创2022-11-22

魔咒,要躲开?

原创2022-11-21

超级震撼!

原创2022-11-18

高调看空了!

原创2022-11-17

血流成河!

原创2022-11-16

大佬:主升浪开启!

原创2022-11-15

逻辑生变?

原创2022-11-14

关注老樊研究院公众号
老樊研究院的微信号:xmsg77

价值投资者,好赛道,好产品,好价格,好结构,好预期,好公司!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