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策略会看到周期分会场的人山人海,再看到盘面上周期板块的波涛汹涌,昨天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大家提醒下不要太冲动: 毕竟连卖方的策略首席都有点慌,开个周期电话会议没想到挤进来这么多人,所以,人多的时候,洗洗更健康: 我们强调,短暂休整回调中长线科技成长股回落仍是以明年的视角去布局的机会,回调是布局良机,中短期看周期仍没走完,基本面继续改善,市场风格也不会一天再切回去,只是短期获利盘较多需要有调整和换手,才可以更好的向上,所以之前没上车周期的朋友这次可以等待二次上车的机会,有了基本面的认知,才能淡定看待涨跌。 -------------------------- 我们周一在《周期,反转!》中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仍在,昨天讲了这里来一次像样的洗礼,最好把不坚定的浮动筹码都交换一遍,对后期的走势是有帮助的,很多时候,短期的慢是为了长期的快。 不做K线的奴隶,要做价值的主人,继续跟踪基本面,只要基本面与景气度依然向上,就不用担心行情一波到顶嘎然而止。 有机硅:DMC市场价大幅上涨,逼近3万元/吨 本周有机硅DMC市场价再度大幅上扬近20%,目前全国市场价约28750元/吨,华东29000元/吨。现货供应仍然紧张:海内外高温胶需求持续景气、纺织助剂需求增加、有机硅库存低位、新安股份虽有新增产能但足够消化,中天爆炸对冲掉新安新增产能,合盛硅业石河子新增产能预计明年春节后投产。 再讲下先知这两天策略会上与新安股份与合盛硅业交流的要点: 1)需求超预期,特别是宅经济消费下,高温胶需求增速大大超预期,而本次不仅仅是海外需求好,国内需求比海外更好; 2)近几年有机硅新兴领域需求不断爆发:新能源的灌封胶、零部件用胶、电子封装用等,需求极具韧性; 3)预计本轮至少持续到春节前,未来合盛等为代表的龙头集中度愈发提高;21年市场均价也有望显著高于20年。 龙头年化业绩情况:如果按照DMC25000价格年化,新安股份、合盛硅业、兴发集团年化业绩分为17、35、19亿元,对应当前估值分别为6倍、11倍、7倍,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朋友问到,短期涨幅看起来高了,为什么还接着继续大涨的原因,因为机构测算业绩对应的估值即使连续大涨,对应明年业绩快速释放,被消化后的估值仍然便宜。 龙头成长属性继续坚定:新安股份:有机硅技改扩产项目投产,单体总产能达到50万吨;盐津县年产10万吨工业硅项目正有序推进;公司预计在未来2-3年投资10亿元在福建上杭县建立磷基阻燃材料基地。合盛硅业当前有机硅单体产能56万吨,石河子40万吨预计明年投产、另有云南项目80万吨单体及下游深加工项目等,未来成长性在有机硅行业中独占鳌头;兴发集团300万吨胶磷矿项目即将投产,乌海远期投资70亿建设有机硅40万吨一体化项目。 -------------------------- 隆基股份拟投资56亿元建设10GW单晶电池项目。公司与曲靖政府、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就曲靖一期10GW单晶电池片项目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公司计划在曲靖投资30GW单晶电池项目,其中一期10GW、二期20GW。 圈下重点: 1、总投资56亿元:单GW投资5.6亿元(含流动资金),资金由公司统筹安排,厂房及配套设施采用租赁方式; 2、项目进度和技术路线:计划在2022年投产,目前电池技术尚在讨论中,但文章下面的调研环节第二个问题高管讲到HJT投资设备的价格,所以对应本次单GW5.6亿投资,大概率HJT路线,利好设备商迈为捷佳。 3、曲靖基地现状:2019年12月、2020年9月公司分别与曲靖政府签订一期10GW、二期20GW硅棒和硅片项目,目前项目仍在建设中; 4、项目意义:进一步提升公司单晶电池产能,充分发挥公司电池技术的领先优势,提升一体化竞争优势。 市场担忧短期价格影响需求,但先知认为需求的短期意义是保证产业链的利润,价格需求动态平衡的结果的价格肯定会高于今年二季度,成本曲线斜率陡峭环节盈利均会改善,此外价格波动是短期供应短缺导致的,不改变行业长期过剩的市场化经济状态,不影响产业需求驱动因素和平价长逻辑。预计公司2020年底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0GW、25GW、30GW(不含越南光伏3GW电池和7GW组件),短期四季度业绩可能受涨价而出货不及预期,但仍会保持高速增长,明年市场仍继续看好。通威前天讲过了就不赘述了。 正好这两天在策略会上安排的上市公司调研中,先知也和隆基的高管进行了交流,在这讲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重点问题。 Q:价格方面的问题,明年电池片、硅片、组件价格? A:先说组件,受玻璃影响组件价格现在有一定回升,但是我们预测明年随着需求和玻璃产能不断扩产,玻璃价格可能有一定回落,对组件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明年组件的价格应该会维持在1.5-1.6,从明年一季度的订单来看的话,整个价格区间维持在这里。硅片,后面硅片价格大概率会有一个回落,具体说降多少还是得看整个市场的供需。 Q:明年组件1.5-1.6出货量?HJT进展怎么样? A:主要是从PERC和HIT性价比角度看这个问题,HIT技术优点是工艺简单,只有4道工序,包括它有无光质衰减的优点,双面裂化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的水平。它的缺点是①国产设备稳定性、可靠性需要验证;②目前HIT投资设备,尤其是国产单GW在5亿左右,最近听说降到了4.6-4.7亿单GW,跟PERC相比目前单GW在1.6-17亿,成本这方面差别较大;③转化效率,PERC量产效率超过23%,HIT量产效率做到24.5%,转换率差别并不大。后续主要看成本降到什么程度,转换率提升到什么水平,我们对HIT技术是不断关注的,目前公司的HIT技术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到量产的阶段。 Q:看到通威也在做HIT技术? A:我们其实对HIT技术包括TOPCN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持续的研究和跟踪,整个公司在这种重大技术路线上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的,所以说现在来看我们还是选择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技术。等到未来可能1-2年之内,如果说HIT的技术相对成熟之后,公司也会布局HIT技术,也会考虑得,但是目前还是大规模使用PERC技术。 Q:关于182和210? A:公司目前从度电成本和BOS成本这个方面考虑,182和210相比有较大优势,度电成本在相同组件价格之下,182成本比210低不到1分钱,从BOS成本来看,182比210低0.7分钱单W。对大型电站来说,一定程度上增加硅片的面积能够提高高功率的组件,有利于降低BOS成本和度电成本,但是并非尺寸越大越好,因为要综合考虑生产、制造、组件的运输、可靠性、人工、安装等这些条件的考虑。虽然说210组件功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这几个方面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所以我们还是首选182的组件进行推广。 所以通过和高管的调研,基本上能够印证我们的判断: 正好晚上中环股份也发布关于签订单晶硅片销售框架合同的公告,公司子公司天津环欧国际硅材料有限公司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单晶硅片销售框架合同,公司在2021年度向合同对方销售210尺寸单晶硅片,合计数量不少于12亿片,预估合同总金额约65.52亿元,占公司2019年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34.76%。 中环在20、21、22年规划的210硅片产能大概在20、50、80GW左右,产能提升的同时会带来更多的设备采购,再加上上机数控的210硅片的投产,所以晶盛的长晶炉设备订单也同样确定增长。 明年182mm、210mm等大尺寸硅片市场份额有望迅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182mm及210mm硅片市场份额分别有望达到30%、30%,将占据市场合计约60%的份额。预计至2022年, 182mm及210mm硅片市场份额合计将达到90%。尺寸之争的担忧为时过早,而且高管肯定比我们懂,至少到明年,隆基的166+182的产能还是市场老大地位,再到后面先知也会保持跟踪调研。 所以前期光伏板块回调主要源于市场情绪以及资金面影响,但行业需求旺盛,基本面稳健,估值不贵且明年更便宜,所以也该逐渐以明年的视角来重视机会。 展望明年,内外共振,行业景气向上。国内,2021年国内正式步入平价时代,政策端扰动消除,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吸引力足以支撑平价时代装机需求;中期看“十四五”规划有望尽快落地,非化能源占比提升将为中期装机需求提供锚点。海外,欧洲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32%以上提升至38%-40%,美国方面拜登也提出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再被夯实。预计2020-2025年国内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在71-94GW,对应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250GW以上,光伏行业景气向上,成长空间广阔。 把握4条主线: 1)2021年供需偏紧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 2)竞争格局最好的硅片和胶膜环节,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福斯特; 3)从0到1的HJT产业链与光伏设备,捷佳迈为晶盛京运通; 4)受益于国产替代、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的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 晚安。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推送机制,凡是点“赞”、点“在看”、添加过“星标”的粉丝,都会优先接收到文章推送,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读完文章后顺手点一下,避免错过我们前瞻先知又干货满满的文章! |
上一篇:这消息,很解气
下一篇:11月20日早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