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证指数在震荡中创下年内新高,周线收盘点位也是年内最高,再看历史悠久的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在5000点以上一共只有35天,本周迎来了5000点上的第36-38天,亦可证现在的结构性慢牛无疑。 虽然指数创下年内新高,但已有强弩之末之感。道理也很简单:老经济体即使开花,亦无昨日香艳;新经济体已经万千宠爱,泡沫沸腾。不管是沉寂还是泡沫,都需要时间来消化,更需要时间来证伪和证明,而资金的攻防意愿,只能由市场自身的体温来说明。 短期如果回调后再次突破前高,春季躁动与慢牛憧憬的预期将被草草兑现,如此这般,或许一个完美的诱多反倒形成,理由也都是现成的,去平静地看看各个板块的估值,预期早已花样隐含。未来对估值的消化,可以用时间,也可以用回调,叠加经济复苏。所以短期亦不用过于悲观。 如果短期没有加速突破,中期明年通胀强度以及货币收缩不如大家预期的猛烈,那么这个边际变化又可顺理成章地使市场重归慢牛轨道,但无论短期何样演绎,先知相信在多年后回看这些行情,会好像只是一个大型乐章的小小变奏。 在牛市中,账面收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浮盈的钱最后都会吐回去,牛市攀比收益相当于谋财害命,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面对盈利不盲目乐观、骄傲自满,选择谨慎稳健的理财方式,用长期思维对待投资,走正道,路越走越宽,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高级的。 ------------------- 中芯国际的状态:上周被国防部加入黑名单、被美商务部剔除VEU(经验证最终用户名单),属于利空消息,中芯国际可能面临更多管制不确定性。 1、 目前国防部黑名单实际限制条款尚未明确还需继续跟踪,被加入国防部黑名单的直接影响是美国投资人无法购买中芯国际股票,60天后生效,美国国防部清单不直接限制设备出口。 2、 VEU方面: 1)公司此前在最重要名单里对应购买美国设备材料渠道顺畅; 2)此前美国商务部在考虑扩大军事最终用户的界定范畴、对应中芯国际面临被剔除风险; 3)公司3Q20已经实际面临美国进口限制问题但尚未被剔除VEU名单;(有所预期) 4)上周传出消息被美商务部正式剔除VEU名单,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公司购买美国设备和材料时需要做更多许可申请、面临外部经营不确定性。 两个影响: 1、加剧全球晶圆厂产能紧张 2、加快上游去美设备国产化 就在美国将中芯国际列入国防部名单的当天这个时间节点,中芯发出针对性的进行公告: 事件:中芯国际于2020.12.4公告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和亦庄国投订立合资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50亿美元,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和亦庄国投各自同意出资25.5亿美元、12.245亿美元和12.255亿美元。 来规划未来进一步扩产成熟制程,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能够持续正常经营的信心以及对于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趋势的决心。 此前公司在2020.8.1曾公告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公告相当于前次协议框架的落地,项目主要聚焦于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金,月产能为10万片。 机构测算此次成熟制程的扩产对于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拉动较大,相关龙头公司的订单增量有望达到30-40亿元。 中芯国际以外,长江存储、合肥长鑫、ICRD、华虹集团、积塔半导体、广州粤芯等国内主要晶圆厂存储厂的扩产进展仍在加速,对于核心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趋势不可逆,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长期来看,合资企业本次扩产最受益的是晶圆厂存储厂产业链成熟制程的国产替代龙头,但同时也被中芯本身高端制程扩产受限而影响;中短期看,半导体行业产能紧张持续,涨价潮逐步蔓延,截至目前涨价趋势下行业加大备货,预计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制造端作为本轮周期最受益的环节将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自带产能的IDM类公司也将从涨价周期中获利,具体逻辑周二周四已连续跟踪提示,不再赘述。 风险提示:晶圆厂扩产进度不及预期,设备材料厂商进展不及预期; 最近半导体公司的真实写照: ------------------- 周末又参加了一次颗粒硅的专家交流,一句话总结:协鑫涨是应该的,通威跌是没道理的。逻辑我们在周三的文章讲的很清楚,只不过市场把两年后的担心压在了近期的表现上,基本面没问题,逻辑没发生改变。 光伏玻璃我们也强调一个月的风险了,周五福莱特跌停,除了我们强调的基本面逻辑层面发生改变的担忧,还有还有市场交易层面的风险,11.26日的公告,福莱转债自12.3日起开始转股,转股价13.48元,周四正股收盘价35.42元,所以大家自己关注的股票要多看公告。 继续维持我们光伏最新的观点,明年的光伏关注四条主线: 上周五光伏设备再次大涨,尤其HJT技术路径代表的捷佳迈为创出历史新高,因为捷佳伟创宣布在PECVD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公司正式具备完全自主的高效HJT整线交付能力,迈为股份也在周五当天组织召开了HJT产业的第一次全产业链盛会,讲量产级国产化HJT2.0设备全面推向市场。 验证了我们四条主线中对从0到1的HJT产业链的看好逻辑: 从参会的行业技术专家、设备厂商、电池片厂商、银浆厂商、靶材厂商的报告发言来看,HJT技术在2022年实现与PERC电池生产成本打平、效率达到25%的确定性极高。 而行业龙头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莅临与豪华级阵容参会更使得HJT技术在未来5年内的唯一方向性得以确定。HJT技术100%替代PERC技术的历史进程将在2021年全面开启。 HJT技术自2020年1月呈现“修正成本优势”以来,在通威、安徽华晟、阿特斯、东方日升、天合等电池、组件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已于2020Q3启动GW级量产。 迈为股份异质结技术要点 1、HJT电池量产效率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刚开始23%,现在突破24%,预见到2021年底,量产超过24.8%,接近25%; 2、设备成本:2年内,1GW设备投资下降50%。当前1GW设备4.5亿元左右; 3、PECVD产能:从2019年的5000片提升至2020年的8000片。 量产级国产化HJT2.0设备全面推向市场。在HJT2.0产品的助力下,HJT电池技术实现了以下两个重大问题的突破: 1、通过“高精度串焊设备+银包铜技术+薄片化半片大片”三项技术,彻底解决HJT技术生产成本仍比PERC高0.18元/W的问题。2022上半年HJT生产成本将与PERC全面打平。 2、伴随着行业龙头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莅临与豪华级阵容参会,全产业链在PERC/TOPCon技术与HJT技术间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HJT成为“未来5年内光伏电池的唯一方向性技术、未来10年内光伏电池的唯一平台级技术”已成定局,继续看好设备商在研发端与市场端的不断突破。 晚安。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推送机制,凡是点“赞”、点“在看”、添加过“星标”的粉丝,都会优先接收到文章推送,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读完文章后顺手点一下,避免错过我们前瞻先知又干货满满的文章! |
上一篇:周末利好,明天看修复
下一篇:聊“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