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许多朋友留言问,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那今天先知也结合近期专家与机构的观点,来为大家解读解读,毕竟政策导向在我国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读懂政策,才能把握大势。 每天收集到大家的需求有很多,先知也要分主次轻重,来安排内容逐个讲解,如果不想听的朋友,请直接移步到文末,读完最后一句话,点赞点在看然后安心睡觉。 从政策视角的策略解读,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重要性不亚于当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正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政策贯穿了整个十三五期间。2016年,供给侧改革重点落在传统产业去产能,催生了一波轰轰烈烈的钢铁煤炭水泥行情。2017年,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重心逐渐转移至金融领域,金融去杠杆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8年下半年开始,供给侧改革的重心逐渐转移至补短板,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 总结来看,自2015年,总书记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三去一降一补”,即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和降成本、补短板成为改革的具体目标,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元年,站在十四五前夕,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的边际产出效益已经越来越弱,尤其是传统基建领域的老路行不通。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脱贫攻坚战完成。今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下一步如何走,尤其是消费群体的需求改善与升级如何实施,也是站在当前时点的一个关键考量。 2、“需求侧改革”要靠一系列改革政策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释放总需求 当然,提到需求,基本上主要如何扩大内需、如何进行需求侧管理,很少上升到“改革”。中央将“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侧改革”,我们机构认为这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强刺激,而是需要从“内循环”机制方面去理解。 “需求侧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扩内需,不是简单地靠刺激政策来拉动需求,而是要靠一系列改革政策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释放总需求,打通目前制约需求的各项环节,包括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供给、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如何保障市场消费信心,最终达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3、需求侧改革,重点是调整需求结构。 需求侧改革,重点是调整需求结构。我们在2021年度策略的政策部分也提到。区域政策上,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度将不断突破。人口政策上,为破解人口红利困局,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提高人口质量,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从宏观角度来看核心内容,把需求管理提升到需求侧改革,可以从人、物和机制去思考。我们现在要搞内循环为主体,内循环要打通生产、流通和分配等环节,核心还是在分配环节。从人的角度来看,未来核心在于提升内需,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分配是关键。对存量改革来说,那要增加财产税,转移给低收入群体,但这种改革难度较大;对增量型改革要从收入出发,我们预计政府会在社会福利、收入等方面努力,进而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这其中包括农村土地改革、土地财产收入,产业转移方面,可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这些地方与外部联系更加密切。 养老医疗教育方面,我们觉得是需求侧改革的重点。再远期的话,相信存量改革会有发展,尤其是税收方面。机构认为短期内税收调节空间有限,更多的还是在收入与福利制度上做文章。 第二方面,住房体系来看,尤其是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方面会同时有所调控;住房市场强调“房住不炒”,住房保障方面比如长租等相关保障会更多一些。 此外,在政治局会议里也有提到,比如新型产业体系里面,需求发力的点一是新基建,还有一方面是绿色消费。这两块时能引领产业结构转变的,而且与消费相关联,所以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第三方面人口相关联的,人口方面尤其是考虑到生育率比较偏低,对养老这个需求增加,那么我们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在这个3月政策方面改变可能会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明年。所以这是我们去理解就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其他方面我们也去可以去考虑。 所以核心就是接下来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提高中国整体消费率,促进内循环,这是改革的一个核心的方向。 4、供给侧改革下的消费行业投资策略:消费巩固与升级,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同时关注出口红利。 消费巩固与升级,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随着国内国外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确定性增强,低风险的必选消费品股票的确定性溢价将会边际减弱,盈利修复及风险评价下降使得可选消费将优于必选消费。如家电/汽车/酒店/旅游/家具/纺服。 出口红利受全球共振复苏、贸易环境改善、欧美补库周期三位一体,尽管疫情修复供给优势逻辑持续性有限,但是需求端超预期才是核心动能。看好出口的持续表现,涉及家电/纺服/家居等行业中出口占比较高的公司。 ------------------- 市场方面今日就先不写了,继续按着前面文章的观点去延续跟踪,篇篇都是深度干货,且基本面的价值不会随着每天股价波动而发生变化,值得回看加深认知,可直接用公众号内搜索功能查关键字。 继续看好成长型机会的光伏、六氟、半导、机械、工控、面板,景气旺盛,逻辑未变。 关注改善型机会的有机硅、铜铝、银行,未有恶化,继续改善,稳中向好,看到年底。 另注意,不要让短期机会打乱长期战略,要根据成长性确定性来权衡组合配比,觉的最有潜力最能成长最为看好的行业与股票,就用最多的仓位长期持有并持续跟踪,而且长期持有的仓位不要随意用其他的机会替代,要分清主次,不要追涨杀跌,更不要本末倒置,否则接触机会太多,反而容易迷失方向,如此并非先知初衷。 因此保持平常心,尽量持有仓位,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保证自己能够准确地预测到大涨的时机,因此只能以时间换空间,不让短期的市场波动影响心态,耐心持有等待真正的破茧成蝶的一刻。 晚安。 |
上一篇:新龙确立,主线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