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过这样的时候,能让全国14亿人民一起停下夙兴夜寐的奋斗脚步,也从未有一个时候,让大家真正开始反思与敬畏,贪婪与欲望,人性与制度。疫情突如其来,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各地纷纷公告延迟复工,机构认为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到底几何? 节后机构主要集中持仓的消费与科技板块基本面如何?疫情环境下开市后机构又会关注哪些细分的机会?机构对市场操作策略的一致性预期如何?接下来由先知为您在节后的第一时间呈上机构视角的市场全面专业解读。 一、疫情对经济的长短期影响不容忽视。 1、疫情的短期影响很大。 首当其冲的是服务业,例如住宿餐饮、交运仓储、批发零售、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等等,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53%,超过了一半。其中1季度又是服务业贡献最大的时候,1季度服务业占比一般都在57%,明显高于其它季度。 经济生产也有影响。从日度发电耗煤的情况看,一般春节前后的20天,生产都会受到春节影响,边际走弱。本次受到疫情影响,假期推迟至少11天。即使2月10日开始陆续复工,工业生产要恢复至正常水平,恐怕也要等到3月份了。例如,发电耗煤一般过了正月初一就会企稳反弹,现在春节已经过去8天,但发电耗煤还在一路向下,而且还创了新低。 2、长期影响也不小。 经济就像机器一样,停下来需要一段时间,运行起来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疫情过去,有的消费或者投资需求是可以恢复的,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消费是不会再恢复的。比如这一段时间大家都闷在家里不去餐馆,如果疫情过去以后,大家会把疫情期间少去餐厅吃的饭再补回来吗?不会的。再比如,本来春节的时候大家打算出去旅行、走亲访友的,疫情过去以后,你还会把这些旅行、走亲访友补回来吗?也不会。很多服务业、商品消费可能都是很难恢复的。而这些经济需求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就是收入,如果需求的减弱不能恢复,这也意味着一部分人的收入的减少将无法再弥补回来。比如那些开餐馆酒店的、办旅行社的,他们的收入减少了,还能再补回来吗?显然是不能的。而收入的减少又会影响消费或投资需求,影响经济增长。所以本次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是短期的。机构初步测算了下,如果不采取刺激措施,全年实际的经济增速可能会降到5%附近,甚至以下。 3、当前经济和03年非典时完全不可比。 在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我国宏观经济刚刚经历了98-02年的连续通缩,经济开始强劲恢复,也就是说当时经济是处于上升通道的。即使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我国实际GDP增速依然达到了10%,为1995年以来的首次,而且04-07年增速继续攀升。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已经连续火爆四五年,每年17亿平米的销售天量,透支了很大的需求空间,面临较大的均值回归压力。而外部加征关税也对需求构成冲击,可以说本来需求就偏弱,经济有下行压力,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而从微观企业和居民的感受来看,经济上行周期中的负面冲击,和经济下行周期中的负面冲击也不可比。2003年的时候,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达43%,而2019年这一水平为负增长2%左右。 4、不是周期企稳,而是政策积极。 其实即使没有疫情影响,周期也很难企稳,补库存周期也不会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均值回归压力较大。现在疫情一冲击,所谓的本来就微弱、似是而非的补库存周期、周期企稳,就更没戏了。应该期待更加积极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方面,中国的降息周期才刚刚开始。房地产政策会边际放松,国企改革会继续落实推进。所以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机构还是看好经济下行、流动性宽松、收益率下行的逻辑,主要眼光放在成长+债券,周期恐怕难有好的表现,消费也存在结构的高估,需要调整后才能看机会。 二、春节消费疫情短期影响不一,中线并不悲观。 1、食品饮料行业,大部分细分子行业受负面影响的,个别必选食品以及以线上和商超渠道销售为主的休闲食品有望受益。 2020年的肺炎疫情,目前来看仍很严重。现阶段对居民直接的影响:一是导致外出减少、居家防护,二是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上述居民行为的变化,也将导致食品饮料行业不同细分子行业不同渠道销售受到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结果。居民外出减少,群聚活动减少,将直接导致餐饮消费、便利店消费和专卖店消费减少。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将导致非包装类的暴露产品消费减少。 2、具体到细分品类来看,受肺炎疫情负面影响较大的有:受餐饮负面影响的有酒类消费(主要是白酒,一季度本来是白酒消费旺季)、软饮料、调味品和速冻火锅料食品;受便利店流通渠道负面影响的有烘焙面包类产品和定量装为主的休闲食品,以及专卖店销售为主的休闲食品;受街边店随机消费减少以有休闲卤制品等。 疫情正面影响的必选食品有:米、面条(包括方便面),速冻面食,小包装食用油等。面条中挂面和方便面受益较多,一是外出餐饮消费减少,家庭消费增加;二是北方地区面食为主,尤其是生鲜面消费量较大。而生鲜面需要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储存期短。而且生鲜面是暴露食品,疫情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更加重视,也不方便天天外出购买,所以消费者会更多的买挂面和方便面居家囤货,可关注克明面业,自建面粉厂降低成本+肺炎疫情增加家庭消费和对生鲜面替代性消费。此外,餐饮和外卖消费减少,速冻面食去超市大量购买居家囤货;而随着餐饮聚会减少,家庭消费小包装食用油也有望增加。 3、疫情对线上渠道和商超渠道销售为主的休闲食品有望受益。肺炎疫情影响下,休闲食品聚会性消费减少,但居家防护使家庭性消费增加,两者可实现对冲。尤其是减少外出,减少人员接触,线上渠道销售预计会大幅增加,商超渠道休闲食品与必选食品可同时购买,预计商超渠道休闲食品销售影响也较小。同时,因为居家防护减少外出,原本在便利店、专卖店购买的休闲食品,有望在线上和商超渠道购买进行替代。因此,以线上渠道和商超渠道销售为主的休闲食品有望为此受益,可关注盐津铺子,从小品类切入大品类+市场全国化。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有乳制品和肉制品等。乳制品和肉制品主要是日常家庭消费,尤其是婴幼儿奶粉,都是必选食品。 4、白酒春节动销反馈:短期消费场景缺失,逆境加速品牌集中。白酒一季度消费占全年30-40%,春节期间(粗略估计阳历2月以前,2月8日是阴历正月十五)消费占其中50%,即春节消费占全年15-20%,此次春节消费预计消化了1/4,全年11-15%消费量受影响。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从白酒消费终端看,消费场景短期缺失。餐饮渠道的备货在春节前后消化有限;宴席部分取消,很多消费者预订酒水会退回,影响经销商、烟酒终端的团购渠道。家庭用酒因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大量减少,送礼和饮用量预计大量减少,消费者家中库存较高,影响烟酒行和商超的零售渠道。从烟酒行终端反馈看,烟酒行库存压力低于预期。烟酒行春节备货量在节前消化60-70%的居多,节后动销有限,形成库存。当前物流、信息流发达,同时烟酒行老板对资金成本比较看重,进货量更加理性。白酒越囤放越好的品类属性再次凸显,因此烟酒行心态尚可,会选择推后补货,牺牲周转,同时承担一些资金成本。从经销商反馈,乐观预计影响全年10%销量,悲观预计影响20%销量。茅五泸经销商春节前打款30-40%,春节正常备货,但因疫情突然爆发,节后下游补库存推后,经销商承担更大的资金压力,品牌力相对较弱的酒企节后回款难度增大。待疫情边际改善股价将企稳回升。突发冲击不改白酒品类价值提升趋势,行业逆境同时加速品牌集中过程。茅台于春节前主动降低酒圈预期对整个行业都是正面拉动,若非如此,各品牌白酒跟随提价将进一步提高渠道库存,对整个行业的景气周期不利。茅台价格回落有利于增加开瓶率,从而更快的消化社会库存,为将来更多市场动作预留空间。五粮液、国窖批价预计会有回落压力,与库存有关,更与渠道对未来几个月的动销预期有关,预计会加大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共度难关。 三、诸多不确定中最确定的投资机会,继续看多科技板块。 1、消费电子苹果供应链:复工节奏短期扰动,长期逻辑不改,继续看好苹果及智能硬件产业链 1)供给端:苹果供应链主要公司反馈,部分热销产品线过年期间没有放假,紧缺的产品线6成工人在岗,不紧缺的产线4成工人在岗。机构认为不用担心产能利用率的同比数据,同比而言iPhone 11销售更好,另外2020Q1有iPhone SE2。整体而言,如果3月前没有出现无法返工或者疫情爆发的情况,对苹果供应商影响不大,后续企业可以通过加班的手段追赶进度; 2)需求端:短期线下销售渠道将会受到明显影响,具体程度有待需要观察,但根据非典时期的经验,需求只是延后而不是被压制。苹果最新的季报显示,大中华区营收占比已经较低,下降至15%以内,美国和欧洲地区则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因此,机构认为疫情对需求目前影响不大。机构认为如果疫情3月前能及时控制,则对2020年一季度业绩和全年业绩影响不大。机构依然看好苹果产业链的长期逻辑:1)iPhone 11销售较好;2)2020H2苹果将推出5G手机;3)iPhone SE2 拓宽苹果产品线,实现3000-10000元区间全面覆盖;4)以AirPods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全面爆发; 主流标的出现回调就是创造更佳的机会,比如苹果业务及智能硬件业务占比高的标的:立讯精密、领益智造、鹏鼎控股、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 2、疫情对半导体行业影响有限,看好行业景气反转。 针对2020年1月爆发的疫情,武汉企业首当其冲,据沟通,精测电子复工要到2.10号后,具体看疫情发展,而上海精测和苏州精测复工估计要略快一些;长川科技开工先看10号,现在物流不上班,10号以后看情况,武汉短时间是不会去了。 关于武汉三大晶圆厂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和武汉弘芯的运营情况,以及设备厂商最关心的采购招标情况,根据问芯Voice报道,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在武汉封城之后,藉由特殊申报的管道程序,使得芯片维持正常出货,同时上述公司也明确回应目前严格防控、经营正常。设备采购方面,20Q1-Q2武汉弘芯将进入设备搬入高峰,目前已入场设备主要是光刻机,其他设备3月陆续到位,等机台入场后,即进行装机、验机程序,之后密集展开研发,至于武汉封城是否会影响设备到货进度,武汉弘芯回应目前一切正常,是否推迟仍需进一步观察疫情发展状况。招投标方面,由于招投标单位复工时间推迟,可能会导致进度有所推迟,但目前看晶圆厂持续扩产和投入研发意愿非常强烈。 国际组织升级武汉疫情等级,人员、货物流通都可能受阻,短期可能导致国外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供货出现较大阻力,包括已采购设备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都可能会受限,预估下游晶圆厂将加大对本土供应商的扶持力度,对本土设备厂商可能是一次机会。比如精测电子、长川科技。 供给端而言,预计节后第一周整体到岗率较往年下滑10%-20%左右,且由于封测(往年停产)、代工在春节均未停产,因此不存在较大的短期风险,中长期来看要关注需求端的变化。同时由于国产替代加速叠加行业景气度恢复,行业备货有所加强,将部分抵消供应链冲击。 总而言之:在几乎一年的去库存周期下,机构看到反应行业景气度的先行指标(模拟)芯片非产成品占库存比例指标从1Q19、2Q19企稳后,3Q19环比抬升。反应存储器价格DXI指数4Q19从底部反弹27%,表明行业去库存周期结束,芯片价格止跌回升。尤其是2020年进入需求端“5G、AI、汽车电子”多轮驱动,机构认为以库存叠加,需求多元拉动,芯片ASP提升为特点的半导体超景气周期正拉开序幕。因此机构看好2020年景气底部反转的半导体产业链。比如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ACMR)、存储器(兆易创新)、制造(中芯国际)、封测(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 3、通信行业核心观点:复工平均延后约一周,疫情对通信行业Q1影响有限。 2020Q1为5G备货需求高峰期,疫情蔓延对工厂复工带来不利影响。复工时间延后约7-10天,疫情对Q1业务开展影响有限且可控。省级政府层面长三角珠三角省市均划定2月10日起复工,别个地市执行细则上略有差异,对复工的影响稍有不同,通信企业总体看平均受影响为一周左右,武汉当地两周,影响可控。运营商5G二期招标受疫情影响略微延迟,不改2020年景气趋势。我国被列为PHEIC,出口暂时没有观测到受影响,仍需紧密跟踪。 2020Q1为5G备货需求高峰期,疫情蔓延对工厂复工带来不利影响。5G基建领域,由于预期到运营商在2019底到2020年初开启新一轮5G设备的招标,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纷纷加紧备货,部分零部件的招标已于2019年年底完成。所以2020年Q1是基建产业链上游产能爬坡关键时刻,很多工厂订单饱满,节前近乎满负荷运转。另外海外数通光模块,物联网接入端设备需求也相对旺盛。此时疫情的到来肯定对于急于复工生产的厂商来说会产生不利影响。更严重的是,疫情严重地区的上市公司由于预计复工时间较晚,紧急订单交付存在压力,是否会发生转单的情况还需继续跟踪。根据机构的草根调研,通信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暂时未发现有转单现象发生。 根据目前掌握信息,通信行业复工情况最差的为湖北地区,预计影响在两周左右;其他地区大部分企业影响一般在一周左右。另外机构也注意到某武汉当地企业通过节前提前备货,在客户工厂旁建立成品库存,虽然承担了部分的供应链资金占用成本,但是近期供货没有受到影响,暂无转单风险。还有企业复工后可以通过合理排班、轮班来拉升产能追回时间损失。部分委外加工的企业也可以区分订单轻重缓急来指导代工厂在复工后合理安排生产。总体来说,对于通信行业重点企业,此次疫情影响有限且可控,Q1业绩不同程度受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 运营商招标受疫情影响略微延迟,不改2020年景气趋势。根据草根调研,机构了解到运营商内部也执行从2月3日起灵活办公,外地返乡人员需自我隔离的内部规定。这势必会使马上开始的运营商5G二期招标略微延后。但是根据目前对于疫情发展的判断,预计2月中旬运营商将恢复现场办公,并在2月底前发出招标文件,实际影响半个月左右时间。而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国家重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5G建设将在疫情结束后更快、更大规模的展开,2020年景气趋势不改。 我国被列为PHEIC,暂未发现出口收到影响,机构对出口问题持相对乐观态度。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4:30分,国际卫生组织将此次疫情列为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虽然之前被列入PHEIC的墨西哥、巴西当年出口基本未受影响,但是彼时疫情的内外部环境和此刻我国疫情大为不同,所以暂时无法判断疫情对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是否构成重大影响。根据机构目前掌握的出口型公司和跨境物流公司的信息,暂时未有企业或物流公司收到订单取消或者限制进出口运输的通告,暂时未收到增加临时检疫缓解的通告。机构对通信行业出口型公司受疫情的影响表示相对乐观,后续继续跟进。 预计春节期间移动流量增速略降,云视讯成短期受益方向。2017/2018/2019年春节7天假期移动互联网流量分别增长了100%/236%/130%。虽然今年假期时间长、且大众消费者被动地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但是考虑到应用场景偏向于室内固网和WiFi,故判断今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略低于往年。短期来看,由于疫情原因不适合现场办公,提供远程办公解决方案能力的云视讯公司业绩将会受益于此次疫情,建议关注。 4、计算机行业短期招投标受影响,全年业绩影响可控,下游客户预算制的赛道需求更加刚性。 对计算机板块来讲,历史来看,1季度本来就是招投标的淡季,今年受疫情影响,预计招投标可能会朝后延期一段时间,但是稍微以长一点的维度来看,基本都是影响不大的。并且根据机构了解的情况(和一些计算机板块的上市公司也沟通过),多数公司都是3号开始上班,不过节后第一周大概率是远程办公,9号开始可能正式的上班。不过因为疫情严重程度不一样,可能部分公司有差异。所以整体来看,目前情况下,疫情对板块影响的确比较小。 但疫情的影响可能短中期都存在,有些细分板块也会有所受益,机构看好远程视频会议相关板块、偏互联网线上的板块,以及互联网医疗板块。关注淳中科技(高清视频会议相关)、国联股份(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平台)、卫宁健康(互联网医疗)、金山办公(线上办公) 另外坚定看好信创及信息安全产业大趋势,关注中科曙光、启明星辰、浪潮信息、深信服等。 四、疫情环境下开市后机构关注哪些细分的机会。 1、医药: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在SARS 爆发期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主要包括药店、IVD 企业、耗材、器械和抗病毒等板块 近期,机构也关注到,在北京时间1月31日上午,WHO宣布新冠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与此同时,机构也注意到了 WHO 认为中国在隔离病原 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WHO 认为中国能应对此次疫情,同时不建议对中国采取旅行和交易限制。 从医药的策略回顾来看,历史上的例子只有 2003 年的 SARS 和 2009 年的甲流, 其中 SARS 更为典型。 在 SARS 的早期扩散期,医药板块表现很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在个行业中排在后 部的(主要是 03 年 1-2 月份);医药板块表现较为突出的是 SARS 爆发期,主要 是 03 年 3-5 月份,尤其是 4 月份(4 月 20 日记者会报道北京病例大幅增加后,公众对非典病情严重性的认知明显提升,投资者反应强烈,其后大盘单周指数下 跌超过 7%,而医药股则表现强势);在疫情稳定后,医药板块走势则又回归平淡。机构认为此次疫情期间医药板块的表现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当年SARS的过程。 (1)药店类公司:近期可以观测到药店客流的增加和客单价的提升(虽然增量部分以口罩等低毛利品种居多),主要包括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 (2)IVD 企业:这部分标的分为两方面,一是基于 PCR 的核算检测试剂盒;其中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产品已获批,其他公司如硕世生物、凯普生物、 透景生命、热景生物等很多公司均有这样的能力。另一部分是基于发热门诊的检 测项目、POCT 快速检测和 ICU 监护设备,主要包括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 万孚生物 (3)低值耗材与家用医疗器械:主要包括鱼跃医疗、蓝帆医疗、英科医疗等。 (4)与此次抗病毒治疗相关的药品:如东阳光药(奥司他韦),大输液(科伦药 业、华润双鹤、石四药)、血液制品(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 (5)OTC 及部分中药产品:华润三九、以岭药业、同仁堂等。 2、传媒:疫情导致线下娱乐受限,关注游戏、视频和数据智能板块 首先,再次强调游戏板块机会。春节期间线下娱乐受限,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宅家里,游戏公司大都在这个春节加大福利力度,尤其是在调休至 2.9 日后,春节的相关活动也同步延长。从多方面草根调研情况来看,今年1月流水表现优异,整个2 月上旬将有望复制春节期间流水表现,一季度游戏公司业绩同比有望大幅增长。 具体游戏类型而言: (1)社交属性的老游戏表现出彩。由于事发突然,玩新游用户学习 成本高,因此老游戏玩家回流明显。龙头公司产品表现非常长线。腾讯、网易霸榜前20榜单,尤其旗下的《王者荣耀》《阴阳师》等多款老游戏的老玩家回流明显,流水再创新高。 (2)社交性高的游戏,如狼人杀等交友型游戏、《麻将》等棋牌类都表现不俗。 具体投资标的建议上,因整个游戏大盘翻倍的增长驱动,以及 2 月份上旬假期, 同比而言,一季度游戏公司业绩有望大幅增长。整体游戏板块重点关注。标的上,重点关注A股的游族网络、完美世界和三七互娱,三家游戏公司对应20年业绩估值中枢在 20 倍出头,因假期延长 20 年业绩增长保守估计在35%以上。游族网络旗下卡牌游戏《少年三国志2》有前作口碑效应,表现不俗,多日挤进前20名, 一季报表现应该最为突出。 其次,视频板块流量大幅增长,继续重点关注芒果超媒。短期视频板块春节期间 流量的爆发增长,但由于盈利模式受限,因此在盈利上不如游戏那么具有爆发性。 但中长期娱乐消费能力仍具潜力,因此当前阶段更应关注视频板块的格局。当前 仍在抢占竞争排位的阶段,尤其是在西瓜视频推出《囧妈》免费观看的流量竞争 压力下,长视频公司积极应对。本次春节期间芒果 TV 全站免费观看,包括 VIP 内容,且免广告。而腾讯爱奇艺优酷也都推出了部分 VIP 内容限时观看(有广告)。 机构保持当前长视频格局两大两小的格局判断。芒果仍然具备流量增长潜力,春 节期间芒果 TV 独播的电视剧《下一站幸福》1 月 28-29 日分别在云合剧集有效播 放市场占有率第 8 和第 7 位,机构保持对 2020 年芒果 TV 电视剧流量有望超预期的判断,维持重点关注。 再者,重点关注数据智能板块的每日互动。在疫情中,多家互联网公司通过大数 据辅助政府决策。每日互动于 1 月 19 日成立“个医”团队,与李兰娟院士团队合 作,通过大数据,帮助疫情防控部门找到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景。 本次个医是一个公益科技项目,对公司直接财务促进有限,但机构认为公司在数 据智能方面的能力在本次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中长期受益。短期 2019Q4 因宏观 经济和淘集集破产等事件的影响估值较高,但影响正逐步消退。机构中长期看好每日互动数据智能业务发展,2019 年数据智能服务中的公共服务和风控服务等业 务预计全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14 亿元和 7000 万左右,分别同比增长 110%和 150%以上。机构预计 2019-2021 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1.03/2.03/2.84 亿元,对 应EPS分别为0.26/0.51/0.71元,对应1月 23日收盘价PE分别为150/76/54.2倍。 最后,电影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影院暂停营业,恢复营业时间仍不明确,考虑到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票房9%以上,Q1票房全年占比约为30%,预计对电影行业负面影响较大。内容端撤档预计将带来一定业绩增长压力及库存压力,影院端停业,叠加单荧幕产出下滑,预计中小院线将面临更大经营风险。院线及票务影响较大公司: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猫眼娱乐等 撤档影响较大公司:中国电影(《夺冠》《急先锋》)光线传媒(《姜子牙》)猫眼娱乐(《紧急救援》)万达电影(《唐人街探案3》)等。电视剧同样受疫情影响,根据相关通知及国家有关规定,电视剧行业暂停影视剧拍摄工作,一方面,预计将导致电视剧内容生产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内容生产进度放缓对影视公司2020年业绩也带来一定冲击。此外,内容减少“剧荒”现象出现后,库存剧有望得到一定程度消化。电商代表阿里巴巴:短期看,春节期间由于主要物流停运,影响有限,节后考虑疫情对物流、商家复工节奏以及消费者消费、整体经济的影响,预计受一定影响;展望后续,一方面,此次疫情影响较大,有待跟踪后续影响和公司的应对调整,另一方面,疫情有望强化线上消费习惯,推动线上渗透率提升。 五、机构对市场操作策略的一致性预期如何? 1、截至1月31日,富时A50指数期货在 A股休市后累计下跌9.99%, 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下跌7.16%,因此可以预见A 股在2月3日开盘后会出现显著下跌, 幅度应该和上述指数节日期间的表现类比,考虑节前市场悲观预期有所提前反映,开盘负面影响预估在5%左右。 2、回顾 2003年 SARS疫情期间,A股的最大跌幅发生在4月下旬,一周最大跌幅达到7.2%。考虑到节后 A股会跟随港股补跌,如果跌幅接近港股的话,再叠加节前的跌幅,累计跌幅已经超过SARS时,所以说进一步杀跌空间有限。 3、当前与2003 年相比,中国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当时是经济高涨期,仅仅过了一年就需要宏观调控抑制过热,目前是经济增速的相对谷底;当时的中国重化工业刚刚大腾飞,投资和出口占比远超消费。 4、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内需主导型的经济;本次疫情对于消费类行业尤其是餐饮、旅游、酒店、交通等行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会形成季度级别的重大打击,连带引发整个中国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尤其是如果海外投资者基于中期的经济增速判断对持有的中国股票减持,则会导致港股通北上资金形成流出, 北上资金是过去一段时间支撑 A股行情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从中期看机构是谨慎的。 5、但如果再放长一点时间,机构又依然乐观。疫情消退后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但毕竟能够恢复,从历史上看也必然恢复。在 2019年末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稳增长、流动性宽松的政策下,加上制造业库存低,大概率在年内会迎来一轮相对温和的上行修复周期。因此,可以推演疫情过后周期行业、高端制造、与前述景气行业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可望为基金组合提供上行弹性。举国上下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并不会因为疫情而中断。 6、看好互联网、5G、半导体等新经济龙头,中国消费经济的增量集中在电子商务、外卖配送、网上预订、移动支付、线上消费服务;此外,网络社交、游戏、新闻、流媒体、娱乐、即时通信等同时提供了“宅”经济的强大基础设施。 7、疫情肯定会对线下餐饮、旅游、酒店、博彩、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负面冲击,但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旦疫情受控,民众的焦虑情绪消散,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在消费领域恢复正常的速率将可比非典过后快上很多。因此从长期看机构是非常乐观的。 以上内容就是先知团队为您带来的机构视角的市场全面专业解读。很多朋友担心节后市场一致预期的下跌会对账户收益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在应对上可能茫然而不知所措,那么先知想告诉大家:拍卖时,同一件古董,有人估50万,而有人估500万,因为价格最终是由头脑最发热最不冷静的人决定高点低点的。同理股市在当下疫情情况下开盘后,可能不少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都难以实际复工到岗,市场的流动性预计会有所萎靡,任何抛盘都可以打压股价,因此,股价能跌多深往往是由最恐慌的人决定的,所以往往股价上涨时超涨,下跌时超跌。但其实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们应该去感激这些非理性行为,没有超跌,何来价值低估?没有价值低估,何来超额收益?理解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淡然处之并加以利用,这是走向逆向投资的第一步。先知团队相信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大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难战胜疫情,从而迎接市场情绪与经济状况的好转与修复,阴霾终将散去、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祝大家新春大吉,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推荐翻阅先知历史文章(点击蓝色字样可直接浏览)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 |
上一篇:孙哥笔记:既不恐惧也不贪婪
下一篇:明天开盘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