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2-03 - 小 + 大
进入到2月份以来,银行间的流动性,预期之内的缓步宽松,隔夜拆借利率从3.2820%,下滑到1.8590%。 老樊一直强调,这是影响大盘短期走势的核心变量,总的来说,流动性继续紧张,反弹的动力就会比较弱,这还是取决于央妈的态度。 给糖多,市场就得嘚瑟,给的少,反弹就弱,跟着央妈的动作来。 不过,最近这10年来,有个惯例,即春节前到两会这个时间窗口,市场总能给个红包,人称“春节躁动行情”。 以前老樊就和大家说过,底层的原因,是这个时间段,处于数据的真空期,不管是宏观数据,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 因为数据真空,所以不管讲什么故事,都很难证伪,反而会猜测两会前,有没有利好出现,这个期间,更是有全年流动性最好时刻的加持,所以指数上冲的概率偏高,老樊拉了个数据,发现也就中证500指数,确实兑现了。 ------------------- 近期银行和稀土板块的走强,比较惹人注意。 银行板块,老樊在《大涨,走向半山腰!》中,粗略的提到过,短期看的是业绩超预期,长期看的是减值费率下降,带来的盈利拐点,这个减值费率红利趋势,有2-3年的时间,平安VS招商,是走在减值费率最前沿的,所以股价领涨。 再说稀土板块,现在机构对这块“颇为上心”,老樊也是听了2场机构会议。机构非常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和以前政策,或者供给端扰动不同,这次或许是实打实的需求端在发力,比如说这次的缅甸局势紧张,对供给带来的冲击,大家没有那么关心。 而是关注,到底新能源车,对磁材消费量的拉动,有多大,现在有机构说,增量拉动是60%。之所以重视需求端的持续发力,是因为稀土以前更多是围绕在炒情绪上,主题炒作氛围浓,这个板块缺业绩,价格总是在盈亏平均衡线附近,一年好一年差。 但现在如果是稀土行业首次立法,加速非法产能的出清,需求端还有新能源车潜在持续增量需求拉动,那稀土的春天,或许真的来了。 这点在产品涨价周期上,也有点苗头,比如17年和19年,也是有涨价的,但时间都比较短,没超过半年,而这次的涨价,是从2020年5月份开始的,涨了8个月了。 从策略上来看,这轮稀土行情,确实有可能是有业绩支撑下的行情,喜欢博弈的朋友,可以打点底仓,反正老樊还得再观察观察,建议产品属性认知,这一步迈过去再说。 ----------------------- 近期老樊挖掘的周期成长股,继续强势表现,万华化学、中国巨石再创新高,牧原股份更是强势涨停,三一重工亦剑指新高。 再来带大家回顾一下,老樊分享的周期成长股投资策略,用“唯产品论”的视角,看如何站在产品的维度,区分纯周期股,还是周期成长股,周期成长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周期成长股,能够出现明显的估值溢价。 7月22日《复苏的“抢跑者”,很强!》 首次明确提出,与其去博弈纯周期品价格的涨跌,去预测周期品种的拐点,不如去抓住周期中的成长股,这才是周期股中的“核心资产”。 且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周期成长股超额收益也很惊人,指出三一重工、万华化学、牧原股份等是市场稀缺的周期成长股。 7月28日《抗跌品种,威力猛!》 在上篇内容讲解纯周期股,与周期成长股的划分方法后,老樊首次提出周期成长股的筛选框架3大要素,且以三一重工为例,手把手案例教学,三大要素如何套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11月13《机构,新共识!》 站在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强调之所以能够成为“周期成长股”,最核心的一条在于:你是不是这个赛道上,低成本优势的NO1,这也是能够穿越周期的本质,如果没有低成本的优势加持,在下行周期中,没有行业红利,那只能是泥沙俱下,而如果是低成本优势加身,即使是行业逆境,依然能稳定获利,牧原股份、中国巨石等,就是最有力的表率。 11月17日《周期股,2点思考!》 基于“唯产品论”的视角,再次从底层的深度逻辑出发,强调为何纯周期只能博弈即期价格的涨跌,周期成长股,为何能穿越周期,核心就是在于,后者的产品具备“明确的正反馈机制”,所以低成本优势构建起确定性且持续性的护城河。 1月8日《重要,两件事!》 系统性回顾看多周期成长股以来的逻辑点,再次强调,不管市场如何切换,不管板块如何轮动,必须要去坚守自己底层的“投研框架”,不要漂移,是按照你的底层方法论来寻找投资机会,而不是根据市场热点,来随意篡改你的投资框架。 记住,投资框架是基石,是随着时间的演变,不断迭代和升华的,但逻辑主线不能变,它是根据市场的进化,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否则诱惑太多,总是会根据短期的一些变化,做出随意的决策,回过头去看,往往都是错的。 --------------------- 当然,周期成长股的牧原股份,万华化学,近期市场关注度颇高。 牧原股份是四大周期成长股中,累积涨幅最差的,核心就是在于,其处于周期下行阶段,但牧原依然能够通过低成本优势,对抗下行周期,将低成本优势贯彻到底,而温氏股份等却没有抵挡得住周期。 老樊认为养猪,本身还是制造业,是同质化的产品,成本为王,自繁自养的模式,尽管资产模式较重,但能够最大化的降低成本。 而温氏采取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尽管看似是轻资产运营,但管理半径是有限的、效率提升空间是有天花板的。当然,牧原在下行周期趋势下,能够显示出竞争优势不意外,但股价迭创新高,确是在老樊意料之外的,也充分展示出,市场对于周期成长股的信心。 ------------------------ 以万华化学为首的化工股,成为21年年初以来涨幅最高的板块,妥妥的年内涨幅第一,万华今年的累计涨幅也在35%左右。 先来看一下,为何化工板块突然异军突起,核心在于3点:格局优化+景气上行+机构配置向中枢靠近。 格局优化,体现在环保等压制之下,行业的门槛在提高,竞争者的数量在减少,能够扩产的,只有这些龙头企业,它们也占据了行业内更多的份额,10年前固定资产top5的利润占比是10个点出头,而现在占到了将近40%。 景气上行,看的是淡季不淡,按照常识来看,春节前后,化工产品的价格都是比较平淡的,但是今年却很反常,像纯碱、MDI等均在1月份有所上涨,价格的向上变动,说明下游是在补库存的,所以没有出现淡季价格的回落,市场在为旺季打提前量。 另外,现在公募调仓很被动,细分龙头均是在估值高位,能让机构加仓的,必须是处在景气高位,且持股没有饱和的领域,那化工板块,因为重仓持有的化工股,占股票投资总市值比例,还未到中枢位,所以,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阶段性得到市场的青睐。 总的来说,周期成长股的估值,虽然相对于自身历史水平而言,也是处在相对的历史高位,但如果和其他板块对比,估值还不算贵,这也是机构加仓的原因,所以已经上车的朋友,不要着急出手。 |
上一篇:又又又又又...崩了
下一篇:一个不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