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阿拉斯加会谈结束了,结合情况谈谈机构的看法。 虽然第一轮口水战较为激烈,据了解第二和第三轮的闭门会议气氛并没有那么糟糕。整体而言,美对中的态度是有意而为之,但可能对中国的反应估计不足。美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谈的表态给国内民众和盟国一个对中国强硬的印象,而中国也想通过这个机会向世界传达“这次不一样”的态度。后续中美的沟通窗口50%的概率最早7月会有高层的会晤。 中国对美国强硬的原因,首先中国对美国的不满有很多,比如会谈前的制裁,新疆问题,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等;其次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修复上现在更有底气,主张平等,实力外交;最后美国自身有很多问题值得诟病,比如国内的种族问题等。 而美国对中国强硬的原因,拜登想改善和同盟国的关系,这是个战略问题(和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团队采取联合盟国的战略),而对中国强硬是加分的。美国想要给国内和同盟国一个对中国强硬的印象(国内两党和民众一致的诉求)。 中国表示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就新冠上会推进更多的合作,后续有可能会重开在成都的美 国大使馆。美国表示对澳大利亚的保护可能,两者在全球事务上之后会有更多的合作,包括像阿富汗、伊朗问题。这次会谈中国比美国得到了更多的实质性的东西。 中国提到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的支持令人感到恐慌,内部民众分化已经到了很极端的地步。党派方面,共和党本身就很分裂,共和党的建制 派对特朗普的不满是明牌,现在还是很反对特朗普。民主党内部高度团结。再过 1 年半中期选举,3 年半大选,美国的政治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两党很难再紧密 合作(目前民众和政客是不谈道理,只讲立场)。人口问题、种族问题、贫富分化的问题非常大。 会后有机构对美国经济也进行了分析,美国肯定会加税,年收入4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税负会增加。企业所得税是否会从 21%提升到 28%不能肯定。据了解,未来两年利率(政策利率) 的变化不会很大,美国自己认为通胀不是大问题。至于能不能筹集资金做基建得 分情况,清洁能源,新能源预计可以;铁路、公路和机场这种传统基建的资金筹 集难度很大,政治体制的问题。美国经济 80%是服务业,可能会有报复性的服务 类消费。美国经济没有那么差,但困难也很多,目前就是靠印钱来维持。 对中美关系的展望,机构认为两党的差异很大,共和党(特朗普团队,有一定的白人至上主义)要把中国置于死地,全面脱钩,和中国彻底决裂。台湾问题,特朗普是强硬支持那边的,并准备要用冷战的方法来打败中国。而拜登团队不支持和中国的全面脱钩,中国不是敌人,影响美国选举的是俄罗斯不是中国,是竞争而不是冲突或者对抗。同盟国上,对中国有压力,美日印澳,芯片联盟,对中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同盟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科技上的竞争还会有,毕竟这是直接挑战了美 国最关注的领域。拜登执政的四大议题,新冠、经济、气候、社会矛盾,和中国 都有关系,需要和中国互动。 而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命题本身就有问题。中国的国力和过去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回去。中美关系冲突也不是必然的,中美作为大国本身的混乱对全球都是不利的,美国目前的混乱对中国就不利。 核心结论: 1、关系没有明显恶化,交锋是正常的,表明各自立场,后面两轮还可以。 2、拜登政府并不急于重启两边谈判,短期并不急于表态。美国国内疫情还没过去,短期内最重要的是经济修复和疫情防控,美国内部撕裂和分化的困境会延续,整体的对华政策还需要进行检讨,制定个系统性的政策。短期内取消关税概率不大,只是初步接触,改善关系的时机还没到。 3、大的趋势是竞争为主的关系,但不是对抗的关系。预计未来经贸和军事不会是两方的冲突领域,而科技会是美国遏制中国最重要的领域。赶超科技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拜登会更加聚焦,不会放松,大概率更加精准打击。意识形态问题上也会加大打击力度。 4、但合作的领域同样会有,尤其是气候、碳中和问题,大概率会成为合作的领域,成为关系的压舱石。包括非核心技术领域,需要中国的市场,也会有一定放松,但时机还没到。 5、美和欧日也很难形成全面统一战线,只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一致性,都是利益交换,我们巨大的市场谁都不想放弃。所以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最后关于市场看法,继续维持我们近期连贯的策略观点,美债收益率上行仍是长期趋势,核心资产后续可能还有第二阶段调整:寻底(空间和时间都未到位) + 出清微观结构矛盾(赎回和减仓尚不充分)。目前核心资产反弹只是前期错过减仓调仓的的机会,这不是底也不容易做,趋势性的大机会还要等,核心资产还有一个市场底。 市场也在持续验证我们的判断中,近期股市交易趋向谨慎,两市成交额持续缩量,新基金发行亦渐渐放缓,在风险偏好的压制下呈现存量博弈特征。海外层面,尽管美联储基调偏鸽,但新兴经济体为应对通胀压力已开启加息进程。利率上行使权益市场估值受到制约,现金流不充裕及估值过高的科技类企业更容易受到冲击,配置低估值、现金流较好、超跌滞涨的中小盘成长股。另一方面,优质资产的回调也是再次给予中长期布局的机会。 现阶段行情虽然鸡肋,但随着风险正在释放,机会也在酝酿,我们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中长线可为的地方,而不是放在短期市场的表现上。短期市场的底部由最恐慌的人选择交出带血筹码来决定,用理性似乎无法精准测量,但是只要我们看好公司的价值仍在增长,逻辑仍未兑现,那么短期股价的表现更多为可控的波动,现在受市场交易层面的扰动调整下去,后面还能受情绪的恢复再涨回来。顺应大趋势,逆着小趋势。 晚安。 |
上一篇:重磅,明天重点干这三只补涨票!
下一篇:周一,金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