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晚上好。 今日市场再遭重挫,不瞒大家说,先知是含着泪在写这篇文的,因为我们在今天也被市场狠狠教育一次,按照自己的风控法则对自己的持仓狠狠砍了一刀!(不仅是我们,据先知了解尾盘市场的再度杀跌,也是因为不少机构在做风控。) 或许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理念不是抓拐点,守龙头吗,为什么先知你也减仓了,难道是手中的个股逻辑出了问题?” 不是逻辑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风控,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人们常说故事中明星常有而寿星不常有,在股票投资之中,风险控制是放在首位的!可以这么说,投资就是风控!控制住了风险,也就保障了收益,否则再多的收益,也终将因风控的短板而消逝散尽。 在先知机构从业的多年生涯里,把如何进行风控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事前风控:通过宏观、市场、行业研判找到拐点行业,找到龙头公司,来保证持仓优质的成长空间。 2.事中风控:判断个股的估值与未来成长空间的测算进行投资组合构建,通过仓位的配置,进行风险的规避。 3.事后风控:通过对行业个股的基本面情况持续跟踪与验证以及业绩与估值评价,做出止盈止损的决策。如若持仓遇到超过15%的大幅回撤,即便是确定企业未来能够继续成长的前提下,也要强制减仓! 在今天的盘面上,先知手中虽持有的均为拐点下的龙头企业,但我们部分持仓的回撤已超过了15%,便坚决执行了交易风控! 既然今天我们机构做了风控,所以我们借此机会来聊聊具体怎么做风控! (机构投资管理流程决策图) 其实对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而言,想要做好事情风控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但对于先知研报而言,先知研报的每一篇文章的观点、所选取出的行业,个股都是在帮大家做事前风控! 为什么事情风控这么难? 因为事前风控我们除了要分析当下宏观环境的风险因素,还要研判市场风格的主要矛盾,只有清楚了宏观的风险和市场的矛盾,满足了投资可行性的条件,我们才能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股深研。 做到何种程度才能符合个股深研呢?买入一个公司前,你必须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公司是否真正具有赚钱能力?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在哪里?而非账面上的流入,比如康美康得新阿胶等公司,没赚钱还用借来的钱坚持分红。 二、这家公司里面资产构成是什么?如果全是存货和应收,那么这不是你的赚钱能力,因为你东西卖出去了却拿不到钱。对应的资产构成与负债情况是怎么样?财务负担重不重。 三、业务发展情况与行业竞争格局如何?竞争对手是谁,公司这块业务发展如何。 四、管理层是否努力进取,诚信务实?总说自己赚钱,但就是不给股东分红。现金流是否与业务收入相匹配,做出的账面是否干净透明? 这些问题我们要去从财报里面去寻找,看完财报后,我们还要进行行业与公司还有市场调研,问专家,问董秘,做访谈,打电话,试产品来印证这些问题的答案。 结合这些答案,然后我们将这个公司的各项业务价值结合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增速再给与相对应的估值,加起来后便是目前这家公司应有的估值。 所以对个股深研的程度,决定了你对这家公司了解的深度,也将决定后期在建仓和加仓时的信心,以及等待与坚守时的耐心。 所以跟上先知研报,你就已经做好了事前风控! 经过个股精研搞清楚了公司的价值和应有的估值,纳入到了股池中,就到了我们的事中风险控制环节。我们会根据前期市场风格的判断以及对行业的研究,在股票池中挑选相对现有价值低估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与进行建仓准备。 在构建组合配置前,我们会充分发挥机构的各项专业优势,来根据各行业研究员对行业拐点的信息数据跟踪与重点龙头公司的挖掘,充分结合不同行业之间的拟合程度与风险匹配,来分散所投资的行业与个股对系统投资造成的风险,一般单个行业不超过总仓位20%,避免某个行业过于集中而造成发生行业危机时对净值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且利用选取各龙头公司的分散配置避开类似于中兴这样的公司黑天鹅事件对净值造成重大打击的风险。 在构建的投资组合中,要做好的就是仓位控制。预判哪个标的未来的成长空间更高一点,那给与其对应的组合仓位就会更多一点,比如对应中长期100%的上涨空间,可以给与8-10%的组合仓位,对应中长期50%的空间,可以给与3-5%的组合仓位。平衡远期的收益与短期的风险,才能让净值有更多可持续成长的空间。 构建组合仓位后,开始进行建仓,建仓的顺序与时机,我们会在公司应有价值有相对应的市场价格折扣大小,也就是依据低估空间的基础上,逐渐分段式建仓,比如打八折我们开始打底仓,打七折可以加仓。不去追高,耐心等待机会,这样的建仓方式不追求买在市场底部,但可以用时间来换取更多空间,获取更多低位而高赔率的机会,为我们管理的客户资金争取在更小风险下而又有更多的收益。因为一旦初期追高,所面临的回撤风险和安全垫的缺失,会造成客户本金损失风险,从而造成信任程度和专业水平的下降。 构建投资组合与建仓完毕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事后的风险控制,包括了股票池中的行业与公司经营情况跟踪与基本面的持续研究、持仓过程中面临行情波动和基本面变化情况而做出的止损止盈交易、以及应对系统性风险时的流动性评估与决策、和保持与产品投资者持续的顺畅沟通。 在事后风控中,对行业信息与数据以及一致性预期的评估跟踪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事关于拐点行业是否能够持续提供向上的成长趋势和风口空间,一旦观察到行业信息与数据受外力冲击或行业发展过程中问题与矛盾积累而爆发导致行业投资逻辑破坏,那么首先要评估其影响深度与广度,如造成长期发展价值的破坏那么相对应的就要做出减仓或清仓动作 如只是短期冲击股价和数据而不改长期趋势,那么可在回撤程度可接受的程度上根据整体组合情况进行加仓或选择继续持有 如只是因某件突发个体事件而影响当下预期且产生的负面情绪经过恐慌放大冲击影响了行业整体的资产价格,而不改变行业整体格局和内在发展逻辑,那么便是对此行业及个股进行建仓或加仓的绝佳时机。 而在整体投资组合面临系统性风险时,例如08年金融危机、18年贸易冲突,一定要在正确评估风险与经验观察后抛开任何的侥幸并果断止损,因为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再好的资产也将无一例外地遭受强压打击,而且往往市场对系统风险的恐慌难以理性地进行量化分析与测算评估,而所面临的集体抛售带来巨幅资产价格下跌将是产品与客户承担不起的。 所以如果基于我们认为短期赚钱时机不明朗,不争一时之长短的判断,我们将适当控制仓位,精选长线品种,减少短期博弈,耐心等待机会。也感谢我们的投资者一直以来的支持,许我们以耐心,我们共同成长。 那么什么才是上面提到的可接受的回撤程度呢?这将取决于产品合同约定,多数机构产品的个股止损线在15%附近,因为如果你建仓完毕一只股票后产生了15%的亏损,就算是基本面的把握没有问题,至少也算是没有正确评估出建仓期内在价值与现有价格的偏离程度,所以应该对此投资计划进行重新审视。 在我们交易风控中还有对杠杆使用的严格限制,除了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在小部分场景中利用安全垫作为杠杆补偿来争取一些把握较大的日内风险可控的超额机会,平时我们是很少用到杠杆,因为添加杠杆的情况下按照上面的止损线去执行风控会亏损更多的本金,而且本身有的股票因为我们早期的风控到位,还可以从后期的机会中继续介入而涨回去后我们即能够锁定更多的收益,但如果是杠杆平仓,那么将有损失敞口覆盖不了机会空间的风险,而造成永久性亏损。 为何要严格执行交易风控?因为多数产品净值回撤到0.85就触碰了预警线,此时基金经理要向客户致信说明下跌原因与整体计划中选股和操作的失误,而一旦净值跌倒0.7,产品就打到了清盘线,此时托管券商会强行平仓并将剩余资金按照合同约定归还客户,产品就算是失败了。 而止盈计划是如何进行呢?短期的战术性计划一般会在打到盈利目标后进行获利了解,而长期的战略性投资一般是根据基本面的变化与评估,在严重偏离基本面该有的估值与价格时进行分批卖出,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适度参与阶段行情而带来风险偏好收益,一方面也避免了超额收益最终不足以支撑超额风险的泡沫破裂,因为泡沫终将是不可持续的,不必去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傻子,而选择复利增长与风险控制,才是投资长跑的正确之路。 下图为每100万的年化复利价值增长收益图: 想必看完这些,朋友们一定会明白在当前的行情下我们面对的是: 事后的风控! 根据上文我们的风控体系,先知认为: 如若手中持有的个股,事前风控尚未做好,坚决止损! 如若手中持有的个股,事前风控已做好,如若行业拐点向上趋势不变,但因疫情影响而短期受阻,且亏损大于自己的止损线(机构标准:15%),则卖出!(此类行业主要包括:受海外疫情影响较大,对外出口的外贸产业链。) 如若手中持有的个股,已做好事前及事这篇能够风控,如若行业拐点向上趋势不变,且亏损少于自己的止损线(机构标准:15%),则继续持有!(此类行业主要包括:国家内需拉动,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如新老基建等。) 如若手中持有的个股,已做好事前及事这篇能够风控,如若行业拐点向上趋势不变,但亏损大于自己的止损线(机构标准:15%),则卖出!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机构是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所以要有明确止损线,是要定量的。所以说,我们的回撤幅度也尽量控制在15%以内。我们有专门的风控部门,帮我们把关,一旦回撤接近15%,无论我们是多看好这只股票未来,也会被动止损。 但对于大家而言,由于个人的承受能力,抗压能力不同,参考的止损标准不同,所以各自心里的止损线也各不相同。先知认为,判断最适合个人的止损标准是:持有某只股票是否能睡得安稳,如若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持仓今天明天的市场走势,那么便是该止损的时候了。 以上便是我们机构风控体系的详细介绍。今天心情不是很好,还要赶着去安慰客户,也就不多说了。 推荐翻阅先知历史文章(点击蓝色字样可直接浏览) 抓拐点,守龙头!点击在看! 是先知团队不断创作的动力! 是对先知团队最好的支持! |
上一篇:孙哥笔记:寻找国家的强烈意愿
下一篇:今晚 从一条留言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