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6-15 - 小 + 大
愉快的端午三天假期,过得太快了! 看了一些端午的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可比口径增长94.1%,国内旅游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能够看出出游人数在恢复,但人均数据上不去,所以消费增长的内部结构,还是有问题的。 假期还发生一件重要的事,即G7峰会,市场的焦点,都是集中在美国带节奏,G7联合对抗中国,但这已经是明牌,没有出现增量的信息,反正是没出现幺蛾子,况且G7只占到全球4成的GDP,早已不是过去那种统治级别了。 G7峰会上倒是对通胀的态度,有了些许的变化,毕竟通胀很大程度上影响大盘短中期的走向,2月份大宗猛涨,美债收益飙升,通胀预期激增,市场担忧全球货币政策的转向,导致全球市场调整一波,顺势引爆大A高估值所谓核心资产的杀跌。 这次峰会上对通胀的微妙变化,集中于2点: 其一是决定启动价值40万亿美元的全球基建计划,印钞的路子不变,继续推高通胀; 其二,是支持绿色革命,还是碳达峰、碳中和,这势必会推高未来能源的成本,进而向通胀传导。 通胀继续高企的态度,这才是本轮峰会上“最重磅的事”,目前外围还是无心,或者说无力引爆,尽管支撑市场不回落,但这颗大雷早晚会有爆的一天,短期可能会出现通胀预期转变,带来大盘波动的放大。 -------------------------- 再来跟踪下锂行业的动态信息。 昨晚赣锋锂业公告,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作价1.3亿美元,收购荷兰SPV公司50%的股权,SPV的主要资产,是通过全资子公司LMSA持有的非洲马里Goulamina锂辉石权益。同时约定赣锋国际可视具体情况为SPV全资子公司LMSA提供不超过4000万美元的财务帮助,以帮助其锂矿开发。 改份最新公告中,透露出几点非常重要的信息: 1.赣锋持续加码布局锂矿的决心,上游资源为王。这次拟收购的马里锂矿,是露天矿,资源量大,388万吨LCE,品位1.45%,一期将于2024年投产,一期产量是45.5万吨锂精矿,折合LCE是5.7万吨,预计生产成本是313美元/吨,而二线澳矿的成本要到450美元左右,成本优势很明显。 回顾过去2年,赣锋不断在底部买矿,阿根廷的2个盐湖、墨西哥的黏土矿,青海盐湖,再到这次的马里锂矿,有机构预计,25年公司的自由矿山产量会突破22万吨,比现在的3万吨增长6倍,如果算上包销的话,总产量会突破30万大关。 2.龙头α的诀窍-低价收矿,并购后盈利巨变。在《假期,三件大事!》、《爆发了!》等重点强调紫金矿业的投资价值,随后紫金从6元最高涨至最高15元的位置。 和市场单纯看重资源优势,以及价格上涨带来的弹性不同的是,资源股的龙头阿尔法,主要体现在其战略高度及执行力上。比如紫金,很明显能够看到,紫金并购项目后,并购前后盈利能力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才造就了好公司。 再比如赣锋,这次用1.3亿美金,拿到2.8万吨左右的LCE权益产量,这样的并购能力,如果没有对行业的极致理解,是很难做到的,小3万吨的LCE,在A股的报价要在300亿人民币以上,这是将近30倍的差距。 除了说拿矿能力强,拿矿成本低以外,开矿能力、运营能力都是必须跟得上的,这涉及到公司对矿种的理解高度、工艺能力、金融运作能力,执行能力等诸多方面,所以行业龙头的α,易学难精,时间长了自然对二线梯队拉开差距。 赣锋的家底殷实,碾压行业,未来电池级氢氧化锂会持续紧张,而作为自由矿保量报价的少数玩家,会持续被市场所青睐。 再来说下天齐,盘中出现较大波动,主要系交易所问询函的再次延期,因为前段时间,各路资金开始博弈IGO的交割,问询函的延期导致市场对IGO的猜测众说纷坛,前面老樊说过,IGO交易预期确定,事件的扰动不会改变好产品的属性,天齐的短期调整,不改未来未来新高的趋势。 ------------------------ 再简单聊下最近遭遇炒作的“计算机小盘股”。 有位朋友在留言区谈到,说鸿华为鸿蒙产生一个万亿级的大赛道,为何老樊避而不谈对应的投资机会,老樊明确表态:这是纯题材类的机会,被游资爆炒,老樊不会沦落到,要为游资抬轿子。 先来说这次计算机的短期起爆逻辑,无非是华为鸿蒙为代表的概念股鸡犬升天,鸿蒙确实给了很好的想象空间,毕竟主题大,相关票也多,容易有板块的赚钱效应。 当然,这村主题炒作的深层次的背后,还是计算机板块估值很便宜,一大把估值十几二十倍的小公司,叠加机构持仓又非常低,所以成了游资的最爱,既有主题的想象空间,拉起来一倍涨幅都不算贵,还没有公募砸盘。但主题投资的后半段,还是要落实到基本面上,没有业绩的上涨,终究是“过山车”,最终都是哪来的回哪去。 再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计算股的长期投资价值,都很低,要不然卖方计算机的研究员,也不会喊出“过去一年计算机股票的投资是地狱难度”,从老樊“唯产品论”的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以说,计算机股的弹性很高,一波主题,或者政策转向带来的大订单,相关的公司会出现“戴维斯双击”,既赚短期业绩爆发的钱,还能赚高估值快速拔升的钱,但难度系数太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1-2年,机构持仓的占比越来越低,少数好品种,老樊有机会会和大家聊聊。
|
上一篇:涨停吃肉!机构爆买!
下一篇:不好!主线龙头大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