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业股大涨,很多人认为是缺粮,其实先知早就在前面文章说的很清楚,农业核心逻辑是通胀,他和缺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用数据说话: 2019年国内大米产量约1.5亿吨,进口约为255万吨,出口约为275万吨,中国属于大米净出口国。玉米2019年产量约为2.6亿吨,进口不到500万吨,出口量不超过10万吨,进口占总供给不到5%。(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大豆主要用于养殖,而不是食用。) 虽然我国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但大米出口的量大于进口,妥妥的“净出口国”,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即便在2020年的特殊背景下,国家今年就提出了要恢复早稻的种植,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国家在推动一个更加保证水稻和小麦供给的政策。)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既然我们的粮食是能够满足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进口呢? 用粮食进口和美国去做科技技术上的交易,划算不划算?用粮食进口和高度依赖粮食出口的国家去搞好关系,划不划算?或者再说细一点,倘若那天作为最大粮食进口国的我们,不再进口了,这些高度依赖粮食出口的国家怎么办。在中美关系紧张时,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增关税,美豆农场主们众筹喊话特朗普的样子仍历历在目。 所以,粮食进口是一笔投资,一笔在国际局势上稳赚不赔的投资。我国并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也别再鼓吹粮食危机了! 那么既然不是缺粮,归根结底推动农业板块上涨的还是因为通胀。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一二月份CPI同比涨幅超过5%。 基于新冠肺炎导致的经济风险加大,预期我国在上半年将维持高通胀水平。 在上周3月24日《通胀,来了!》一文中,我们就前瞻性地预判了农业板块的机会: 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下,就股票市场而言相较于黄金,农业是更好的资产。 因为黄金股票就像稀土股票一样,对情绪与预期还有价格的反馈比较大,但最终的产品现货早已被公司给套期锁价了,期货短期内的涨价波动不一定带来业绩兑现,除非是长期持续的行情。 但农业板块在通胀下,不仅仅是具有涨价预期,并且其后期实际业绩可以兑现,更适合股票市场,更容易获得资金的青睐,也更符合先知对投资的价值观。 所以在当下,我们依旧坚定认为通胀是支撑农业的核心逻辑。 因为市场看待农业的态度与它的基本面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由于目前还未海外疫情拐点认为,受海外疫情影响较大的供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农业而言,农业产业作为刚需产业,受疫情影响小,抗风险能力强,叠加通胀背景下的涨价预期,让农业板块成为了风险加剧背景下的资金避风港。 在短期内,当市场出现较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海外疫情可控见顶,市场才能明确见底)资金便会涌入当前风险偏好低、最具确定性的板块里进行避险。 倘若接下来,海外疫情明确出现可控制的拐点,那么国内外市场信心就会迎来修复,就会住筑底攀升,部分避险资金也会根据市场信心回暖、风险偏好增加、赚钱效应出现而将仓位从风偏低的版块而去选择机会更大风偏更高的板块,所以也会从农业板块中流出来重新抉择。 所以短期内,市场对于农业的态度已转成防御性板块,成为了部分资金的对冲选择。 但是就中长期来看,由于农业的基本面在通胀逻辑的背景下,仍然出现了一定的积极向上的变化,比如一季度业绩的确定性,涨价带来的业绩弹性,猪周期下半场的机会,使农业板块在当下也成为了部分机构配置的对象。 综上,如若从短线交易机会来看,我们应将农业板块视为当前较好的避险资产。如若从中长期来看将会是较好的资产配置选择。 一、农产品与种业:疫情强化价格上涨预期 自新冠疫情全球发酵,为应对经济衰退,以欧美为代表的政府开始货币宽松。3月中旬以来,伴随多国货币放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 根据数据显示: 工业用途偏弱的农产品如橙汁、咖啡、小麦、稻谷、大豆、豆油价格上涨10%~25%,涨幅领先,工业用途偏强的玉米、棕榈油价格上涨3%~5%,涨幅落后,棉花下跌了10%。 我们认为:必须消费品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小,一季度农业板块业绩确定性高。如若粮价上涨兑现,则有望带动地租、种植收益、乃至农资投入的提升,提振土地板块及农资板块。这是我们反复重申看好农产品的核心逻辑。 并且在近日,尤其是在今天被市场进一步发酵的是: 受疫情影响多国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禁止出口粮食。国内进口农产品可能受到影响,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预期被进一步强化。 尽管从基本面分析,我国主粮的对外依存度极低且库存高,价格大涨的概率不大。但对外依存度高的产品可能受海外疫情影响,价格有阶段性波动,比如近期的豆粕价格上涨较快。 具体而言: 1.小麦和稻谷国内供给和库存较为充足,所以其价格趋势性上涨可能性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其可能受种植结构的变化、库存的去化、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具备上行动力。 2.玉米受到进口的影响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为病虫害多发年份。印巴地区新一轮沙漠蝗正在孵化,国内草地贪夜蛾爆发概率大、小麦条锈病发生为近十年最重,有望推升其价格。 3.受到进口影响的品种,主要是大豆。 2019 年从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占国内大豆总消费量比重为 55.62%、8.49%,我国的大豆进口依赖度超过80%。因此若两国采取限制措施或延迟发货预计将导致国内大豆、豆粕价格出现一定波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通胀预期以及疫情影响进口的背景下粮价有较大概率向上,价格上涨预期是支撑农产品上涨的核心逻辑。目前国内粮食供应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新冠疫情、虫害等自然灾害、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回升,都可能会导致粮食的供需偏紧、从而带动粮价的上升。 此外特别还需注意的是:粮食安全的风险日渐凸显背景下,转基因玉米的推广将更具迫切性。 粮价上涨预期下种植业投资机会: 受期货市场传导的影响,国内糖、油脂和粮食价格有望上涨,粮油种植和加工板块将受益于产品涨价逻辑和库存增值逻辑,重点关注标的有天康生物、苏垦农发和道道全。 粮价上涨有利于上游种子价格上涨,叠加技术升级逻辑,种业板块重点关注标的有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和荃银高科。 二、养殖业与动保:低估值,高景气 动保与养殖板块作为当下低估值、高景气的代表行业,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其作为刚需,将成为抗风险和抗通胀的主力资产。 猪肉:要因近期压栏大体重猪出栏,消费端低迷所致。随着下游餐饮复苏加速以 及部分省份学校确定 4 月份开学,我们预计 4 月中旬之后猪价有望重新开启上涨。中期来看,能繁存栏中较大比例的三元占比或使得产能的恢复不会一帆风顺,预计 2020 年全国猪价仍将高位运行 禽肉:鸡价和苗价近期持续反弹,当前阶段鸡苗市场供给量继续恢复,虽然鸡苗需求量在逐步改善但整体需求仍不如往常,同时不少养殖户担忧以现阶段成本补栏未来利润空间或不大,,所以二季度受产出减少影响,预计白鸡价格有望继续反弹,不排除再度冲击去年高点的可能。 水产:重点关注水产饲料龙头海大集团,中长期成长逻辑不变,核心竞争力铸就壁垒,市占率不断提升;短期重点关注养殖户塘鱼出塘节奏,若国内疫情稳定不会边际恶化,预计今年水产养殖周期弹性将逐步兑现,一季度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动保:下游养殖集中度提升带来行业扩容,行业进入研发和产品创新驱动阶段,未来非瘟疫苗商业化将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持续重点关注生物股份(研发能力强,已获得P3实验室和非瘟疫苗研发资质;产业化能力强,业内最强生产工艺);其次天康生物、中牧股份、普莱柯。 以上内容便是我们对农业板块最新的跟踪。 最后,先知想说的是:“在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轻易被某些言论而左右。我们思考得越多,得到得也就越多。” 推荐翻阅先知历史文章(点击蓝色字样可直接浏览) 抓拐点,守龙头!点击在看! 是先知团队不断创作的动力! 是对先知团队最好的支持! |
上一篇:过过这劫 必将报复性井喷
下一篇:明日,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