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8-12 - 小 + 大
昨天7月份的社融数据出了。 老樊没提,在交流圈就和大家说过,我对宏观是不感冒的,因为宏观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虽然重要但不可测,因为宏观要看的维度太多太杂,很难辨别出谁是主要矛盾,况且宏观经济不好的年份,流动性都是有支撑的,比如2020年、2014年等。 股价=EPS×PE,在宏观不好的年份,通常流动性很好,大白话就是放水,所以PE会抬升,而对短期的行情,PE肯定更加重要,所以2014、2020年,即使宏观数据很差,但流动性极好,所以大盘走势超出一致性预期。 就比如这次的7月份社融数据,社融增量仅为10600亿,大幅不及预期,带来的结果就是货币供应量M2同比仅增了8.3%,这么难看的数据,大盘也就小幅调整,逻辑也很简单,市场在看施压复苏逻辑,即流动性收紧不了。 这也是为何老樊甚少谈宏观数据,正反都能说,跌了就是7月金融数据不好,没跌就是差数据,有倒逼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 ----------------- 近期,氢能和燃料电池主题,再度爆发。 市场对这个产品的关注度颇高,特别是像美锦能源等个股逼空式上涨之下,高偏好资金在跃跃欲试。但老樊认为,氢能处于主题性投资的早期阶段,赔率虽然高,但胜率很低。 这和“产品生命周期”是紧密相关的,老樊在第四节直播课中,和大家重点分享了这条属性。从定性角度来看,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产业要经过4个可被清晰定义的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就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从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这些阶段是以产业销售额增长率曲线的拐点划分的,产业的增长与衰退由于新产品的创新和推广过程而呈现“S”形,所以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就是S曲线。 而目前的氢能,毫无疑问是处在启动期,或者说是导入期。在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率先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新技术,这个时期的产品设计新颖,但质量有待提升,成本高,且用户是相对较少的,所以市场规模不大,因为产品的原创性,所以价格普遍是偏高的,呈现出高价格、高毛利的特点,该时期内,基本上是处于垄断竞争结构中。 但在这个阶段,投资的不确定性是非常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路径非常不清晰,往往是快速切换,很容易出现后来者居上。 这个时候,还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你离产业端越近,越有可能跑偏。因为产业界的人士,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过度相信自己的技术优势,是每个人的通病,这就像某个产品涨价,你去问下游,下游企业大多数时候都会说,这次原材料的涨价空间不大,不会侵蚀企业的利润,但实际上,大多数产品的涨价空间,远远超过下游企业此前的预期。 而技术路径的颠覆,基本上宣告了先行者的淘汰,所以这个阶段的投资机会,大都是赔率高,因为赚的不是业绩的钱,而是估值拔升的钱,故事讲得越大,远期市场空间越高,估值200倍都不是问题,但胜率低,技术切换是常态,一旦切换,“龙头变小弟”。 况且,最舒服的、最具爆发力、最具持续性的主升浪,并非是在导入期,而是在真正的成长期,就比如最近2年走大牛市的“锂电环节”。以前电动车产业链各环节,也是导入期,看的是主题性的机会,政策一有利好,估值直接翻一倍,但持股体验很差,政策一转,泥沙俱下。 目前氢能产品周期想往成长期切,痛点有很多,比如说谁去修加氢站,基础设施怎么完善,如果没有加氢站,不能补充能源,谁会去开氢能源的车?更何况目前制氢的经济性,运氢的成本,加氢的安全保障都还有巨大的路要走。 老樊认为,上述痛点解决好,下游的应用场景才能彻底打开,大规模的民用才会启动,这是导入期向成长期切换的关键所在。 所以目前的氢能,主题性投资机会,是重博弈,高偏好的选手,还是要清醒,毕竟一轮高潮过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未来当氢能产品走入到成长期,才是下重手的机会。 -------------- 当然,这里同时会引申出来一个新话题:成长期,为什么估值中枢更稳定。 老樊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的竞争优势逐步清晰化,这会带来更加持久的增长,所以估值中枢是上移的。 比如说这轮的电动车产业链的上涨,最夺人眼球的就是锂电,宁德、恩捷等,除了好产品属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好公司,而好公司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低成本优势,这和看好光伏龙头的逻辑是相同的。 但在产品周期的早期阶段,成本优势是不显著的,说白了就是成本拉不开差距,都在工艺上做优化,在设备上搞自研,在原材料上做文章,只有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在“点”上的优势,才能扩张到“面”,进而建立起低成本的综合优势,直接拉起高壁垒,后来者才追赶无望。 对于氢能产品,也是一样,当下的玩家还谈不上竞争优势这一说,所以很难阻止新进入者,后发优势反而更有优势,有新技术、新设备,还能避免老玩家踩过的坑。 总的来说,未来判断氢能某一环节好坏,简单可以看3点:避免技术迭代过快、做不出差异化,没有壁垒的环节。
|
上一篇:接着浪,还能涨70%!
下一篇:160亿涨停!锂资源又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