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12-03 - 小 + 大
shou光伏“重磅事件”:隆基VS中环相继大幅降价。 从产业端到金融圈,解读众说纷纭,老樊第一时间在【交流圈】作深度解读,但看到市面上的有些解读不着边际,为此老樊剖出独家观点: 第一,硅片的降价是在预期之内的。 因为2元/W的组件,将潜在的装机需求挡在门外,所以硅片、硅料的降价预期早已存在,龙头的隆基作出表率,中环跟进本就在预期之中。 第二,中环与隆基,降价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最为热议的,有人说恶性价格战开打,硅片将进入到无底价格乱战中。但老樊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情况下才会爆发恶性价格战,老樊认为主要有3点: 1)产品供过于求,现有玩家想要保住或者扩大市场份额; 2)产品本身具备大幅降价的空间,没有降幅空间的产品,除非资本助力,要不然没资格这么操作; 3)价格战的产品,仅限于主流产品,否则价格战只是口号,没有意义。 从上述的3点来看,恶性价格战的可能性就很低。 先说产品供过于求,182和210硅片是先进产能。根据最新预测,明年182与210大硅片只能满足全球装机总量70%左右的装机量需求,剩余部分还需要166与N型来补充,所以起码当下看不到供过于求的局面。 再说产品降价空间,硅料价格的暴涨之后,硅片的利润本就不高,所以有降价的空间在,但持续的大幅降价,是有待商榷的。 另外在182和210上的降价,更多是象征性的,未来是否成为降价主流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和验证。 -------- 那降价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呢? 老樊认为二者的相继降价,与其说是“价格战”,更应该是看做对近2年行业新进入者,以及当前还在蠢蠢欲动,要进入硅片行业潜在玩家的威慑,有点类似于今年年初两大玻璃龙头的价格策略。 白话来说:龙一和龙二打架,最受伤的必然是二三线的玩家。 当晶盛机电将单晶炉的设备突破后,硅片的竞争格局就破了,很多新贵携全新的设备杀入,但是新进入的玩家,想达到原来龙头硅片企业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学习曲线还是很长,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这次调价,反而是打了它们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库存越高,受损面积机就会越大。 ------- 那对隆基和中环而言呢? 老樊认为尽管短期偏空,但中期偏多。因为是主动通过利润的下滑,来换取未来竞争格局的优化,这才是有魄力的企业作出的最佳选择。 这里面隐含一个核心要点:低成本优势,降价的底气。 前期老樊在挖掘隆基和中环价值的时候,就强调过这个最核心的逻辑点:低成本优势,因为硅片是同质化产品属性,产品属性偏差,所以只有低成本护持,才能扩张成长。 一路走来隆基和中环,因为低成本成为硅片行业成本曲线最左端的先进产能。 也因为产品属性的不好,所以降价是必然性的趋势,但只要低成本优势在,就是有超额收益在,大不了就是利润下滑,但对于其他玩家可是实打实的亏损。 这会优化未来的竞争格局,这才是关键所在,毕竟光伏行业的高速成长仍在继续,好格局才有好未来。 就比如年初的光伏玻璃,在光伏玻璃价格崩盘后,福莱特最多下跌幅度接近腰斩,但过后又再创新高,就是低成本优势护持。 ------- 此次硅片龙头降价,也让大家看到了“好产品”、“低成本优势”的重要性。 就比如逆变器、胶膜这类好产品,同为光伏产业链的细分环节,可没有价格战这种担忧。 再说低成本优势,这个概念或许大家不陌生,但大家会发现难以运用和掌握,就像是基本面的选手,都言必称,选择好赛道、好公司,那究竟又该如何挖掘好赛道和好公司呢? 10个选手又会有10个回答,且不知道正确与否。 就像是老樊挂在嘴边的好产品。 所以老樊开设课程,讲解“好产品积分卡”,通过标准打分的打分方式,让大家准确掌握这个工具的使用,这样对于好产品的判断,就是统一的,易操作的。 对于低成本优势这个概念,亦然。 如果不能将低成本优势的根源拆解,是无法理解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这个优势的,所以在“唯产品论”课程选股篇的“好公司”中,老樊和大家系统性拆解“低成本优势”的构成。 学会之后,大家就能够独立去分析和挖掘,具备低成本优势的好公司。 在二期课程上,老樊会增加低成本优势的新知识点,因为低成本优势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对其学习要循序渐进。 在小密圈,老樊就是将课程框架、投资机会、学习方式融合为一体,这样大家的学习提升才会更快,而且这种正反馈的学习方式,大家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加充足。 比如投资机会上,挖掘的三元前驱体的低成本龙头,在持续新高,再比如学习方式上,老樊给大家分享的《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查漏补缺的材料,也建议大家重点读研读。 最后,提醒下大家,“唯产品论”二期课程的第一期直播课,将于明天晚上8:30上课,这节课将系统性讲解第一大好产品属性(好产品属性1:产品是to C还是to B、to G),希望各位同学准时参加。 |
上一篇:太内卷了
下一篇:跌出机会,准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