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3-03 - 小 + 大
酒店、餐饮、景区等复苏行业,成为短期强势领涨主线。 导火索系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正在积极研究退出新冠“清零政策”方法,据悉最早今夏会在指定城市探索开放措施。 市场买账的原因,并不单单依赖于外媒的“捕风捉影”,从近期国内媒体透露的消息来看,当前确实是在探寻“中国式共存”路线。 2则消息,可以看出端倪: 1)根据中工网报导,2月28日中国流行病学专家、首席防疫科学家曾光发文提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同时他亦强调:“当前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实施与病毒共存,对中国而言风险很大,不宜随之起舞。”上述言论明确提出了国内抗疫在“动态清零”外的路径可能。 2)3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探讨“动态清零”策略为何能成功,并在总结时提到:“动态清零是目前最佳的防控方式,但策略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未来会根据特效药、疫苗接种率、医疗救治能力”等形势适时调整防疫策略。 ----------- 开启“中国式共存”的探索,催化酒店、景区等行业业绩恢复预期,复苏行业股价亦在不断新高中,但老樊却想提示一个风险: 受益疫情放开的主线,后续弹性可能低于预期。 为什么得出此判断?核心在于2点: 1.股价反应过于超前。就以酒店行业为例,疫情逐步弱化之后,酒店行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指日可待,盈利触底回升也可以预期,但酒店行业的股价却已来到历史高位。 不只是股价,从估值角度来看,PE、PB估值均在历史高位,股价隐含的预期,是疫情消退已全面放开,可以看出股价领先基本面N个季度。 即使是考虑到,疫情期间酒店龙头企业逆势扩张,中小玩家相继出清,格局优化集中度在提升,但股价太过超前,透支未来基本面向好预期,导致性价比在降低。 航空股也是类似的情况,中国国航还在超大规模的亏损,油价更是不断新高中,但国航的PB已经来到历史的最高点。 2.未来变数太多。即使是全面放开,疫情受损的行业,基本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也是一个缓慢的行为,只要疫情对人体有伤害,出行产业链的恢复情况都是未知数,可能第一阶段是低于预期的。 直白点来说,如果出去旅游等人数数量低于此前预期,这会带来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叠加相应板块上的资金浮盈比例很高,很容易出现基本面确实在向上,但股价向下的剪刀差走势。 所以从这2点来说,对于疫情复苏主线,追高是相当不可取的策略,即使选择疫情受损,未来会受益路线,也要在股价,或者估值相对低位区间入手,这是抓住复苏受益板块的“第一要义”。从这点延展开来,机场和免税,性价比会相对较高。 ----------- 智能汽车板块,今日股价遭遇重挫。就短期因素而言,还是在于对智能零部件的载体“汽车销量”的担忧: 比如说去年缺芯的问题,今年能不能缓解,当前俄乌冲突,特种气体的供应是否会成为芯片缓解路上的“绊脚石”;再比如,欧洲是汽车的重要产区,战争是否会波及欧洲。 当然,市场更为担忧的因素,还是电动车3月份后的逐月销量,是否会持续低于预期,当前碳酸锂三单价格毕竟50万,车企被迫调价,负反馈是否是车企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向消费者转嫁,是否再度拖累销量低迷。 几重利空担忧之下,对汽车销量的担忧,就开始向智能汽车零部件环节传导,叠加前期股价不断新高,但智能零部件业务占比在20%以内,短期成长难以消化估值,风吹草丛之下,股价大幅波动,很正常。 特别是部分环节上,还有个股利空,比如说HUD上的华阳集团,市场担忧竞争对手抢单,其竞争对手与市场沟通,其开始与科技公司华为合作开发HUD。 市场担忧华阳的位置可能被替代,以及竞对获得了BYD的HUD产品订单,竞争力超越了华阳。但现实情况,华为与多家HUD公司同时在沟通技术方案,竞争对手仅仅是参与报价。 BYD方目前机构了解到的是竞争对手并未确定获得HUD订单,而是技术开发服务和部件,而华阳已经获得BYD的HUD定点。 上述这些似是而非,或者短期很难得出明确结论的扰动因素,使得股价大幅波动,但老樊想说的是,电动智能汽车,一定是未来十年最精彩的产业方向。 智能化确实是和汽车整体销量挂钩,不止是挂钩市场高度关注的电动车,还有传统燃油车,汽车行业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只是销量爬坡兑现偏慢而已,未来汽车智能化领域会逐步进入到高速轨道。 智能化程度是车企之间的胜负手,智能化深度,决定了汽车的差异化,对于智能汽车主线,短期的调整,反而在一些格局并非占优,但未来成长相对确定的环节,更好的布局机会。 |
上一篇:本轮反弹结束了?
下一篇:游资大佬净买入22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