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4-25 - 小 + 大
沪指3000点保卫战,以多头毫无抵抗而告终。 严重破位暴跌,且跌的毫无抵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期多重利空”,均出现最新的变化。 比如说疫情的各地冒头,北京又出现新增病例,导致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对经济的放开是没有信心的,机构对老樊反复提示的【宽信用何时到来】更加质疑,甚至说少部分机构丧失信心。 又比如“美联储加息节奏的问题”。 上周海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美联储6月单月加息75个BP的概率,一周之内从30%飙升到70%,这个预期非常极致,也非常夸张。 自90年代美联储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以后,只有94年出现过一次单月加息75个BP。 这也是为何道琼斯指数连续两天大跌,加息交易更加悲观,美联储缩表细节尚未落地,这也使得成长股在短期估值端上是更加承压的。 再比如部分企业一季报不达预期。 特别是宁德时代,推迟一季报披露,更是将“优质龙头一季报不及预期的担忧”,顶上风口浪尖,各种负面消息是接踵而至,有说业绩差实锤的,有说宁德发现定增发不出来,干脆把业绩做烂点,好给下游涨价的,还有说宁德弄了镍套保,亏麻了的。 目前看到相对靠谱的解释是:“上面高层几乎都隔离,这两天才陆续上班,推迟两天属于一般操作”。 ----------------- 当然,大金融方向,仍旧是试图护盘的,证券和次新银行股,盘中都是逆势拉了一把的,只感叹空方的炮火太猛烈,情绪面杀伤过重,多方子弹太有限了,扛不住。 至暗时刻,银行股的抗跌属性凸显。 现在已经有不少机构,将银行股拔升至2022年投资业绩“胜负手”的地位了,核心在于当前经济处于混沌期,3-4月份疫情的反复,重创成长景气赛道的基本面。 业绩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在增高,不确定性周期在拉长,相较之下,银行股的业绩确定性反而在增强,比如圈子中挖掘的南京银行,股价再创新高,20%+增速的一季报是很重要的助推因素,且在可预期的1-2年时间内,增速维持在20%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优质银行股的业绩,市场的信心是在增强的,特别是资产质量比较好的银行,因为拨备率是很高的,未来可以从拨备这个地方调节利润。国家也出了这样一个指引,包括五大行在内的银行,拨备率得降低点。 这里老樊再和大家分享一组Q1机构银行持仓有何变化: 22年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重仓银行板块,占比为4.01%,环比上升1.07个百分点,主要是股价相对变化,带来的市值占比提升,机构实际加仓是不多的。 目前机构仍然是大幅低配银行的,持仓比例处于低位,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会使得银行股行情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 总体来看,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股价稳定性会更高。 目前疫情各地多发,继续承压经济,但银行业相比其他很多行业,受影响的幅度要小。同时经济压力越大,稳增长大概率会贯穿全年,这使得银行可以“以量补价”。 -------- 短期暴跌加速,是判断个股是否走出“股价底”最好的试金石。 个股也是存在业绩底、股价底的顺序问题,但当前能够看出部分品种在走出股价底,因为业绩底尚未到来,但大盘是无差别杀跌模式中,这个时候能够抗住杀跌,本身说明个股的底部区间得到认可。 就以海天味业、中国中免为例,在业绩承压、市场暴跌的时刻,股价表现出相对的抗跌性,说明筹码抛压的力量不多。 最后,老樊还是要强调,“当下情绪的稳定性,重于一切”,在这一刻,大家比拼的,不是投研能力的高低,而是能否秉持更加客观的投资情绪,连各路大佬都很无奈。 但回顾历史:每一次的恐惧和暴跌,市场都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极端事件的冲击,和非理性的恐慌,反而是孕育出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在短期恐慌情绪支撑的大A,希望大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扛过至暗时刻,大家比机构投资者要幸运,因为扛过去就是黎明,但对很多机构选手来说,可能这次的暴跌,直接宣告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
上一篇:下跌走势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