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06-13 - 小 + 大
当前2个话题热度很高,一个事关“2组数据”,一个关乎“2个猪观点”。 一、2组数据: 即5月社融数据超预期,PK美国CPI创纪录8.6%增速。 5月社融数据,比预想的好,但是不足以支撑“宽信用”的落地,因为总量超预期,但结构不佳。 总量好,是源于短贷和票据的大增,但是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却是同比少增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在继续回落。 大级别的上涨开启,【中长期贷款见拐点】很关键,不见兔子不撒鹰。 美国CPI 8.6%一出,创出40年新高,大杀四方,美股直接跪了。 把美联储的脸,都能打肿,通胀再这么高下去,可能已不是滞涨的问题,而是奔着衰退节奏去了。 本周美联储加息概率极高,现有预期是75个基点,甚至可能是100个基点,本周这一重大事件,要格外重视。 ------------------ 二、2个猪观点:猪价反弹VS阶段性反弹 短期猪价反弹,引发市场出现2种完全相反的观点: 一个观点,是当前猪周期反转到来,且产能去化,足够下半年猪价超预期; 另一个观点,现阶段,是猪价的阶段性小反弹,下半年猪价不会太高,会继续去产能,并且明年还有第三次探底。 老樊是倾向于认为第二种观点,产业端认为“行业最差时刻过去了”,但当前产业端的一致性预期,出错的概率反而更高, 因为去年一季度的时候,产业端,就误判了猪价的趋势。 所以三季度之后,猪价大概率会再次回落到较低的位置上,产能趋势性去化加速。 当行业进入绝望状态,猪价真正的反转,才会彻底开启。 对于生猪养殖股,老樊延续前期观点,“重位置轻节奏”。 当前从猪价、能繁母猪存栏量、头均市值等量化指标来看,股价就在底部区间。 叠加“市场抢跑特性”,生猪养殖股的股价,上行趋势已然建立,继续慢速上涨。 ------------------ 挖掘“智能驾驶”各主线,继续新高,老樊认为这轮智能驾驶零部件的短期爆发,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被市场忽略掉: 电动车的“销量数据”,从悲观走向“乐观”。 这是这轮智能驾驶零部件,相当强势最重要的一点,因为3月份智能驾驶,再创新低,就是被这个因素“拖下水的”。 这里面隐含2个逻辑点: 1)电动化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 电动化是上半场,电动化渗透率越高,智能化“下半场机会”带来的时点越快。 在“掘金智能驾驶,新浪潮之巅”专题课上,老樊就系统性和大家讲解过,为何电动化,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 主要是2方面的原因: 一是电机的反应速度,比发动机再带动电机要快很多。想要实现Level 3以上的自动驾驶,必须要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二是电动化,更易于满足高压高导需求。 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电子化的产品,包括电子电气的架构,会重新搭建,耗电量会更高。 比如汽车连接器,未来高压高频的连接器,单车价值量是不断跃升,以前的单车价值量是1000元左右,未来上升3-5倍是大概率事件。 高压高压需求,和电动化的紧密性更强。 当然,老樊想要重复指出在3月3日《提示,一个风险!》复盘中的一个观点: 智能驾驶,不单单是挂钩电动车。 智能化,是和整车销量所挂钩的。 传统燃油车VS电动车的“较量中”,不管渗透率节奏如何演绎,智能化均会受益。 智能化是车企之间的胜负手,智能化程度决定汽车的差异化。 ------------------ 2)电动车销量,为何被上调。 此前,市场对电动车22年销量,就有很大的担忧,比如对锂价上涨冲击担忧;再比如IGBT等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能能否跟上等等。 叠加上海疫情冲击下,供应链出现新bug,更加加剧22年电动车销量悲观预期。 特别是微观上看到迹象: 电动车涨价后,陷入到持续跟踪订单、销量的循环中,然后基于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订单的下滑,开始对全年销量忐忑不安。 但复盘1-4月份电动车销量数据,却发现“超预期”。 这种超预期,用中信建投电新首席朱指导的话说: 蚊子肉也是肉,毕竟蚊子多。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之所以超出预期,是不在卖方分析师视野中的众多自主品牌的集体贡献。 因为这次的超预期,不是市场熟知的头部车企、主力车型所带动,因为这些是焦点,市场跟踪很深。 订单、销量,甚至于规划,市场把细节都扣得很紧,透明度太高了,但是市场没有预料的,是电动车的“百花齐放”。 不是头部玩家,才能放量,而是众多自主品牌,皆在快速堆量。 老樊认为,纠结于22年电动车销量是550万辆,还是600万辆,亦或是650万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能够深度认知到,未来电动智能化,是未来10年最精彩的产业方向,才是重中之重。 看懂产业趋势,才能知道智能驾驶产业链各环节的机会,不是以月度为单位,而是以季度、年度为单位的。 智能驾驶,是星辰大海。 不单要看到眼前的苟且“浮盈”,还要看到诗和远方的“重大机遇”。 |
上一篇: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