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07-15 - 小 + 大
6月乘用车产销量,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大幅超出市场 与此同时,6月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渗透率达到25.6%。 在宏观经济承压,疫情扰动等多维利空下,渗透率再破新高,再度展现出其“不可逆”的成长性。 上个月老樊就已强调:当前新能源车的放量,并非是巨头玩家销量超预期,而是百花齐放,是众多自主品牌销量的联袂暴走。 电动化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当电动化如火如荼之下,智能驾驶,再度站回C位。 但圈子中一位同学的问题,我想代表很多投资者的心声,不少朋友陷入到一个怪圈中,总是将不同标的,进行“简单粗暴”的比较。 比如光伏板块上涨时,通威股份相对跑输,但1个半月的时间,直接上涨近1倍,超越行业平均涨幅; 又比如风电板块,海缆环节率先创出新高时,塔筒、风机滞后,市场开始担忧是不是逻辑错了,结果后者紧跟其后,创新高。 再比如智能驾驶,德赛西威率先新高时,大家又在忧虑“智能驾驶其他好产品主线”,是不是隐含业绩雷。 不同产品间,股价的粗暴比较,太过武断。 --------------------- 老樊一直在和大家强调,对于挖掘的4大成长景气方向中的“好产品主线”,要始终围绕一个策略: 顺大势,逆小势。 唯有在对“好产品”有深刻的认知时,才知晓何为大势,又敢于逆小势出手。 进而看淡短期股价的波动,否则大家只能以刻舟求剑的视角,陷在“追涨杀跌”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比如一个好产品,你可能觉得估值太贵,总觉得价格不好,然后可能会看着它一直涨,一直不敢买。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微逆和储能逆变器。 从2月份以来,老樊就率先挖掘,且圈子中紧密,挖掘二者翻倍+行情。 但如果看不懂二者“产品占优的属性”,就很难理解为何在光伏占据高估值地位,且在高估值上一路拔升。 难道估值没有天花板? 再比如一个行业或公司,终于等着它跌下来了,大家可能又会觉得,它会一直跌,越跌越恐慌。 这一轮的风电板块,就很有代表性,3-4月份的快速杀跌,如果选不出好产品主线,是很难在低位区间入手的。 先看好产品,再有顺大势,逆小势的策略。 --------------------- 风电板块继续逆势大涨,“风电四大好产品主线”,更是轮番破历史新高。 从6月份的海缆,到风机,再到今天的塔筒环节。塔筒的短期强势,核心点在于圈子中反复重点强调的: 出海逻辑占优。即周二复盘《谣言,暴跌!》中,老樊提示的: 出海逻辑越顺的品种,短期会领跑。 基于“产品安装属性强弱”对比来看,铸件和塔筒,是风电零部件,出海先发优势最显著的。 先说铸件: 这个行业高耗能+高人工成本,美国当地,几乎是没有风电铸件企业的。 即使说叠加运费和关税等成本,中国产品出口美国,仍有优势,美国想要扶持本地的供应商,是很难的。 从日月股份的历史数据上,能够得到佐证: 2019年,美国对中国进口风电铸件征收25%关税,但这并未影响公司产品对美国的进口。海外产品毛利率,依然是高于国内产品20个百分点。 再说塔筒: 国内成本优势的占优,和较好的海外竞争格局,是国内塔筒龙头,加速出海的关键。 就以海外竞争对手,韩国的CS wind为例,2021年CS Wind塔筒的全球平均售价为6.07亿韩元/套,中国工厂交付的均价为2.98亿韩元/套。 二者相差一倍,可见中国企业的塔筒出口,在价格上是极具竞争力的。 当然,塔筒海外较优的竞争格局,更是有助于出海。 比如说欧洲的单桩,目前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其他玩家的实力都是不够强劲的,国内龙头出海的机遇,更加清晰。 总结来说,出海是业绩加速的“又一砝码”: 首先,是量的弹性,特别是欧洲海风未来的高速成长。 其次,是利升弹性。塔筒出口的单吨价格与利润,均是高于国内销售市场的,出口占比越高,盈利弹性越大。 --------------------- 当然,市场短期对风电关注的焦点,是“原材料价格”下行,刺激未来1-2个季度的业绩弹性。 6月20日《相当火爆!》中,老樊就系统性和大家梳理: 原材料价格变化,对风电各环节盈利的影响。 当时基于2个方面(原材料在各环节上的成本占比+风电各环节的定价方式),得出一个结论: 当钢价下跌时,受益程度排序: 铸件>锻件(主轴)>塔筒>海缆。 当前铁矿石主力合约,再度大跌10%创新低,螺纹钢同步大跌。 更加强化钢价下跌,将会带动零部件盈利回升这一逻辑。 这里老樊要强调的是: 目前钢铁期货价格的下跌,向现货市场进行传导,大概是2个月左右时间,现货价格的变化折射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又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原材料价格的先行,最早折射到业绩上,起码要到3季度。 当前股价,是在提前反应这一逻辑。 复盘风电板块的半年度行情,波动性很高,老樊有2点思考: 第一,风电对“好预期因子”,更敏感。 风电板块从大幅杀跌,再到逼空暴涨,背后更多是预期的快速转变,而把握住课堂上“好预期”的三大要素,很关键。 第二,风电板块的β机会。 既然是β性机会,要学会优中选优。 所以老樊提早挖掘出的“四大好产品主线”,是领先于板块创新高的,包括圈子中新晋挖掘的风电品种,依旧是围绕在“好产品”上找α。 |
上一篇:有个被低估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