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09-06 - 小 + 大
昨天,央行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8%下调至6%。 有乐观声音: 将央行的“突发出手”,解读为“降准”,在昨天圈子中,老樊就第一时间提示: 未免太过乐观。这仅仅是为稳住汇率的正常操作而已。 大家首先要明白,外汇降准是什么,这和人民币降准很类似。说白了,就是给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 银行上交央行的钱,变少了,投放到市场上的外汇就增加了,那么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外币就会贬值,人民币升值。 从这次央行的本意来看,想给市场传递一个强信号: 这个位置,不想贬得太快,接下来要管管了。 但这次市场反应有点平淡。 上一次央行调整外汇储备,是在5月15日,仅是从9%调到8%,比这次的力度小一半。但立竿见影,旋即出现一轮人民币阶段性升值。 而这次却“不怎么为所动”,说明市场将“破7 预期”打满。 再加上央行出手压制,可见汇率贬值对市场的冲击,已是“尾声阶段”了。 市场短期出现的反弹,更多是内生动力引发的,就如7月份以来的调整,是趋势性上涨后的技术性向下修正。 而当下跌力量,通过股价主动性回落的方式消化后,自然又具备反弹的诉求。 总的来看,在10月份的大会召开前,市场宽幅震荡为主,涨一波,回落修正。 ---------------------- 9月5日,通威210/182/166电池片分别调涨2/1/1分/W,3种电池最新报价1.30/1.31/1.29元/W。 该次上调价格,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核心在于: 硅片价格没动,但电池片又涨价了! 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尺寸电池的供需紧张”,由此引发电池环节议价能力的上升。 这也是4月27日老樊首次挖掘“光伏困境反转主线”唯二标的-爱旭股份的主逻辑,因为电池环节产品提价,才能带来爱旭的盈利反转。 之所以“大尺寸电池供需紧张”,这是由“产品的快速迭代属性”决定的: 1)老产品投放尾声,新产品量产初期。 目前是光伏电池片,青黄不接的时候,topcon、hjt等新一代技术路线,尚在量产爬坡阶段,而又因为哪一技术路线最终胜出不确定,所以对perc的投入,又相对不足。 2)下游客户偏好N型电池片。 光伏需求装机量,持续攀升,但下游客户更偏好N型电池、大尺寸的新技术组件,加剧新产品的供给不足。 当一个产品快速迭代属性时,很容易出现阶段性的“供给短缺”,因为需求增长是非线性的,但供给释放在某个阶段,是线性的,二者相冲突。 这里老樊要提示一点的是: 光伏电池片的提价,除了看到增厚挖掘的爱旭股份等电池厂商单W利润的同时,亦要看到“一体化组件”会同样受益。 二者不同点,在于: 电池片→【供需紧平衡】,涨价受益; 一体化组件→【电池自供】+未来顺价受益; ---------------------- 8月23日《爆拉,扩散!》中,老樊就提示短期化工股,会反复躁动: 催化剂系: 部分欧洲产能占比高的化工品种,会因供给受限,催生涨价动作。 当时列举几组市场高关注度品种,MDI、TDI、维生素、蛋氨酸,上述化工品种,欧洲产能占比都在30%以上。 而当前热议的北溪一汽,完全停止供气后,当地企业的开工率,不同程度上都会有影响。 以MDI为例,根据机构最新统计来看,欧洲具备260万吨MDI产能,但目前部分老装置,已经将开工率将至最低的7成左右。 对国内化工玩家来说,受益的,不仅是产品供给受限后的涨价,还有国内外价差拉大后,国内化工品出口量的加速,是“量价双升”的预期。 有机构做了一组“成本统计”: 欧洲能源价格的上涨之下,推升其维生素的成本,将增加1倍以上,这可能会导致欧洲维生素的产能,有大面积亏损风险。 而一旦成本过高而停产,全球需求量的有效补充,国内玩家是首当其冲的。 目前以新和成、万华化学为代表的化工玩家股价频频躁动,是“上述预期的驱动阶段”。 后续仍多要看“产品即期价格波动”,因为价格上行,才会印证预期是有兑现的高概率性,将会彻底打开这一轮化工股的上涨空间。 否则,仅是预期推动,这一轮的上涨走不远。 |
上一篇:国家队出货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