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10-10 - 小 + 大
节后首日“开门黑”。 有股友戏称:罕见的“战争赔款行情”。 历史数据显示的,节后上涨大概率,并未兑现。原因在昨天圈子中的深度点评上,老樊也重点提示: 国庆假期,海外因素利空偏多。 所以节后市场会短期反应假期外围因素的变化,会有小规模的冲击,即主动反应悲观变化。 并且强调:短期观察美联储和疫情上有没有变化,这两个重要变量,这是决定短周期市场,是否会从震荡寻底,走出的关键。 当然老樊从3点系统性分析中,再度指出: 短期继续寻底的动作,不会改变当前是“底部区间的事实”。 当下是要“心中有光”,而不是被接连出现的“各类突发利空因素”,牵着鼻子走。 信心比黄金重要,正如在假期复盘中老樊强调的: 每次回首市场的极低点时,事后去看,都是匪夷所思,肉眼可见的不合理,但这样的情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 所以没有必要,太纠结于短期。 -------------------------- 养殖股逆势大涨,但短期股价驱动因素,却不尽相同: 1)白羽鸡上涨,主要系海外禽流感冲击。 欧洲疾控警告,当前正经历最严重的禽流感疫情,欧洲是主要白羽鸡产销国,禽流感的爆发,将会影响国内祖代的进口。 “预期供给短缺”,叠加行业低迷2年,是短期股价躁动的主要原因。 在此前的复盘中,老樊就强调过,白羽鸡的“周期性”是相对混乱的,因为有“强制换羽”这个黑箱存在。 不过白羽鸡板块股价在低位,因为供给受限的因素,股价脉冲性上涨一波,并不意外。 2)生猪养殖股上涨,刺激因素系猪价迭创新高。 截止10月8日数据,全国生猪均价达26.2/kg,较节前9月30日均价24.12上涨打8.32%。 卖方机构相继作出,猪价上涨超预期的原因点评,但浙商农业团队的点评,倒是“吸睛无数”,人家用的标题,可不一般: 外部乌云密布,猪圈是你归宿。 但老樊认为原因很简单:猪价创本轮新高,背后的核心,就是“产品供给短缺”。 从历史上来看,国庆假期并不是消费旺季的代表,今天国庆大部分消费品数据低于预期,更是相互需求端的拉力,很有限。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供给短缺造成的。 供给短缺,是产能实际去化的幅度超预期。 根据机构的推演来看,行业母猪存栏最低水平,大概率是2022年4月份前后,以十个月的生产周期来看,明年1月份,很有可能是供需最为短缺的阶段。 所以猪价上涨,仍有空间。 对于生猪养殖股,老樊反复强调:重位置,轻节奏的策略。 “猪价演变节奏分歧”,会贯穿本轮猪周期,所以按照“猪价”推演“股价”,总会被左右打脸。 但结合股价的位置,去分析利好和利空,反而豁然开朗。 -------------------------- 当全市场调整阶段,即使是“好产品”,也很难“置身事外”,进而会引发少部分朋友的一个疑惑: 那好产品的价值,又在何方呢? 老樊正好借用一组圈子中的留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3季度调整行情中,有一支标的-瑞丰新材却迭创新高,有位同学想让老樊基于“唯产品论”视角,去解读背后的原因。 但实际上,早在创立圈子前的公号上,老樊就剖析过公司主营产品“润滑油添加剂”的好产品属性(《大瓜背后,新机会》)。 即“产品的高壁垒性”: 1)体现在生产端,高技术壁垒、工艺壁垒和严格保密的配方体系,三重壁垒,确保产品的高盈利能力,抬升了新进入者的准入门槛,中小玩家切不进去。 2)体现在销售端,因为添加剂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所以在完成API等高难度的技术认证后,通常会和下游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客户粘度很高,一般不会轻易切换新的供应商。 当时提示时,就明确提出: 可以将瑞丰纳入股票池,这个位置出手性价比不高,好饭不怕晚。 而当瑞丰作为次新股,经历一轮明显的“杀估值行情”后,却就此展开一轮2倍股行情。 我想瑞丰的例子,能够给大家带来2点思考: 1)好产品的价值,可能在某个阶段,会被市场忽视或误解,但价值的发现,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2)好产品遇上好价格,可以穿越市场波动。 当好产品是高估值时,会有阶段性的杀估值动作,但当估值合理时,好产品的价值能够有效抵抗市场的冲击。 |
上一篇:股王大跌
下一篇:又是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