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10-27 - 小 + 大
硅料价格,持续高位横盘后,终于迎来“松动信号”。 从第三方平台统计的价格来看: 1)上海有色网(SMM):多晶硅致密料、菜花料均价308元/kg、304.5元/kg,环比上周下降1元/kg、2元/kg; 2)PV InfoLink:多晶硅致密料现货最高价格由310元//kg降至309元/kg。 尽管下降幅度不大,但高位横盘后,不再向上。 某种程度上说明,市场期盼的“下行故事”,进入到倒计时阶段。 因为硅料产能扩产周期1.5-2年,长于光伏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所以市场期待的硅料价格下行故事,迟迟没有出现。 但当下基于各家的扩产节奏来看,2022年底-2023年上半年,是集中产能投放期。 所以硅料价格下行,并不是“纸上谈兵”。 当然,寄希望于硅料崩塌式下滑,不现实。 老樊认为: 硅料价格,会是“温和方式下行”,这也是产业链最好的演绎方式。如果是崩塌式下滑,反而市场会担忧,是不是光伏需求“彻底崩了”。 而至于是这个月底降,还是下个月降,这不关键。 之所以市场一直看重硅料价格下行,是因为会向中下游进行传导,进而拉动装机需求抬升,尤其是地面电站装机的需求。 光伏主材产业链和辅材产业链,都会受益。 此前因为格局恶化的担心、原材料涨价压制、地面电站装机不振等因素压制。 光伏辅材,如胶膜、玻璃,经历了一年左右的调整,部分龙头的估值回到23年eps 20倍出头的位置,此前高估值大幅消化。 站在明年角度来看,明年装机乐观预期下,叠加利空因素通过估值得到消化,中期视角要乐观。 ----------------- 昨天,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 在这20种采购品种名单中,赫然出现“角膜塑形镜”的名字,即OK镜,旋即引发眼科板块的暴跌,首当其中的欧普康视20cm暴跌。 之所以市场反应相当激烈,主要是“此前预期极低”。 OK镜集采,早有传闻,但大家都认为不会发生。 因为OK镜消费属性很浓烈,且是自费为主,不占用医保,被市场认为是“集采免疫品种”。 但河北省将OK镜纳入集采,打破了市场这一预期。 老樊看到卖方研究员,又出来“辟谣”: 河北省占全国市场份额较小,厂商会有不同的策略应对本次集采。 诚然,如果说对ok镜厂商的盈利冲击,老樊认为短期确实看不到。 因为拆分OK镜产业链能够发现,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售价的10%-20%,像欧普康视这类,短期业绩冲击很少。 即使集采杀价,影响的大概率是代理的渠道费用,和中间灰色的服务费。 但“产品属性转变”,却在悄然发生。 即从to C产品向to G进行转变,其在转变过程中,会率先杀估值。 估值的重塑,决定中期股价的趋势。 所以医疗器械集采的差日子,还没有完全走过去。 ----------------- 这进而引申出一个重磅话题: 未来一个阶段,当期业绩依然很重要。 但市场实战中对政策逻辑的赋予权重,将显著抬升。 怎么来理解呢? 周二某大佬在易方达基金的内部路演,在机构圈传开。 路演的核心内容,是站在“政策角度”看投资策略。 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引得一众基金经理的高评。 这位大佬是二级市场大咖,又曾挂职副厅级职务,是少有的打通政府和市场的专家,全文非常值得一阅(路演PPT和文字版见圈子)。 比如说他对白酒的点评: “在新时代的ZZ背景下,白酒到底跟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报告中提出的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呀,没有提消费升级、高端奢侈品消费呀” 站在“政策逻辑”下,去看当前白酒板块的系统性调整,瞬间打开“一扇新窗户”。相比市场担忧的所谓“禁酒令”,能够透过形式看本质。 当然大佬最后指明的方向: 更多要在自主安全、新能源、高端制造、数字化等等政策支持的行当,看看怎么锦上添花,少去想雪中送炭的事。 和老樊持续强调的“硬核成长方向”,不谋而合。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投资者,只是市场的参与者。 要摆正自己位置,做出适应性调整。 |
上一篇:传疯了~
下一篇:这事...太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