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2-05 - 小 + 大
今日腊月二十四,尽管南北方,时间上有差异,但小年一到,这年味就浓了起来,老樊在这里,先住大家小年快乐! 银行板块,成为本周最亮眼的仔,那句歌,怎么说来着,“野百合也有春天”,本周银行etf上涨6.11%,算是在近期频频闪崩股下,独立于行情震荡的港湾。 银行股的走强,核心逻辑老樊讲到过,短期核心拉力在于“业绩催化”,中长期看的是,减值费率下降,带来的盈利拐头,未来还有2-3年的减值费率红利。 除了减值费率走在前列的招商,邮储银行近期更是走出“现象级”的走势,主要是背后有大咖加持,被誉为“芒格衣钵传人”的李录,连续加仓邮储银行H股。 老樊认为,银行股的走势,本质上是分化的,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优质股份行,基本面优秀,抢发业绩下,进入到PE中枢抬升阶段,互相比拼。 而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行,则在演绎估值修复行情。当然,这轮估值修复,能否有延续性,还在于2月下旬的监管数据,这里面有大型银行的四季度的利润、不良等数据,相当于业绩快报了,前面股份行的领跑,就是业绩催化的,2017年,银行股的行情,就是2月份的监管数据引爆的。 -------------------------- 继续跟踪下,光伏板块的最新基本面的变化。 持续挖掘的光伏龙头隆基、通威早盘走强,主要系今日隆基官网,上调硅片价格,且158/166产品厚度由之前的175um变薄为170um。在昨日中环,也上调单晶硅片2-3%的幅度。 硅片龙头的紧密提价,确实超出产业端的预期,因为此前市场的预期是,硅片的价格是调整的,平价已经是好事了,但现在却相继提价。 这也在不断印证,老樊从1月19日《这个风险点,要留意!》以来,就持续强调的,21年光伏产业链,最被忽视的,是“硅料紧缺”。不管是硅片龙头的相继涨价,转移硅料上涨对利润侵蚀,还是隆基降低产品厚度,削减单位硅耗,都充分展示出硅料的紧缺性。 ----------------------------- 今日最为重磅的事情,莫过于快手的上市,上市单日暴涨160.87%,盘中股价突破300港币,新的巨无霸,再度来袭。 从市值角度来看,快手的市值,已经相当于茅台的1/3,腾讯的1/6,位列港股第八,更夸张的是,它的市值是整个A股的传媒行业之和,算是给低迷5年的传媒行业,重燃生机,真正扬眉吐气的一天。 难怪有朋友开玩笑,说A股的传媒研究员,要改名了,应该叫“快手、字节跳动及B站研究员”。如果问我,对于快手上市首日的股价怎么看,我只能说,市场太过疯狂。没办法,在港股大热的背景下,这种稀缺性的资产,势必得到资金的狂热追捧。 ------------------------------ 当然,快手的上市,再度引发机构间,对于互联网公司估值的讨论,不同于传统行业,都是用PE、PB、PS来估值,互联网公司,如果用这类估值方法来看的话,早已明显高估,那互联网巨头又该如何给估值呢? 通常来说,是按照单用户估值的,简单来说,就是市值/用户数的,比如说,在快手IPO定价的时候,给到115港币,对应是4400亿元左右,也就是600亿美金左右的估值。 但一些机构就有疑问,为何B站可以有400亿的市值,是不是严重高估了,之所以机构有这个疑问,那就是在于B站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是5000万,但快手,是坐拥3亿的日活用户的,所以,单用户估值,明显B站是高估的。 但老樊看到申万传媒组的研究员,提出一组新的观点,讲到了这种单用户估值的决定因素,非常有价值的,分享给大家。 那就是决定单用户估值差异的,核心是由3点决定的:用户增长潜力、全生命周期价值LTV、用户粘性。 老樊按照这个思路,来给大家讲讲,为什么B站,能给到高估值。 先说用户潜力增长,B站以前是二次元的用户群体,被定义为非主流的社区,但2020年开始出圈,用户数不断增长,包括老樊,偶尔也会在上面,浏览浏览财经类的内容。 再说,全生命周期价值,通俗点来说,就是平台从用户上赚到的钱,这取决于用户的消费能力、消费的周期性、消费的内容形式,毫无疑问,B站的用户群体是最年轻的,20岁平均用户粘性,这块看到60岁没问题;从内容上来看,已经从只做游戏为主的变现模式,向直播、广告、电商三大领域,同时发力。 而从用户粘性上面来说,相对于短视频,更偏向于消费泛娱乐化的信息,用完即走,但B站是社区,具备社交的粘性,社交属性强的平台,它的用户时长、用户的留存率都很高。 所以从上述角度,就能够看出,为什么B站享有的估值,是高于IPO定价时的快手的。 老樊重点和大家聊过这块的干货,核心是想表达2点: 1.对于新行业、新巨头、新机会来说,大家要有研究迭代的能力。不要所有行业,都盯着传统的估值方法,就用PE、PB、PS等估值来看,在这个市场,如果你不进步,想要持续赚取超额收益,真的很难,而且不现实。 2.研究要去抓取核心变量。比如说刚刚和大家分享的“单用户估值”的方法,如果你没有找到影响这个估值的三大核心要素,你无法去产生深度的分析内容。 比如说,大家一直在说去找好赛道的好公司,那怎么定义好赛道呢?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的呢?核心,还是要圈出核心的变量,比如老樊的“唯产品论”,就是从产品属性,来定义好赛道、好公司,比如说也有机构投资者,从行业的景气度、商业模式等,定义何为好赛道,这样研究就=才有深度,才能挖掘出好公司,在市场巨幅调整的时候,依然不恐惧,上涨的时候,机会拿得住,不至于卖飞了。 这也就为什么老樊花不少的篇幅,来和大家讲这块的干货的原因,核心是想让大家明白这2点,希望在老樊的公号上,大家不仅能挖掘到好机会,更能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 |
上一篇:泯灭人性的创新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