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大地震!

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2-25 - 小 + 大

这几天牙疼的难受,今天去医院看牙,做了治疗,还得装个牙套。


一看牙套价格2800,好吧,真贵,老樊用亲身经历,合理解释了通策医疗的股价,为啥走的如此强劲。


趁着今天补牙的这个契机,老樊简单和大家聊聊医疗服务,实际上真正值得投资的细分赛道,无非是眼科、牙科、体检。除了体检的美年健康,因为股东阿里以及经营瑕疵的问题,股价表现不佳以外,眼科的爱尔和牙科的通策,成为过去3年名副其实的大牛股。


以三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是典型“好产品”的聚集区,但为何老樊从未提过呢?那是因为从去年6月份,老樊初创公号之时,其估值就已不便宜,当时爱尔和通策的估值,均在150倍pe附近,尽管是好产品,但同时还是缺失了“好价格”这个因子。


老樊说过,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好产品的公司,但150倍PE去买入,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虽然说后面又错过了最高1倍+的涨幅,但老樊不会觉得遗憾,因为以非常高的价格买入,一旦遭遇回撤,不仅短中期的回报,少的可怜,甚至会遭遇永久性的损失,性价比太低了。


三者,之所以称得上是好产品,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具备“量价齐升”的特性,龙头市占率很低,具备很广的成长空间,随着产品品牌的积淀,定价权在逐步增强,所以产品正反馈机制明显,未来的进入壁垒会越来越高。


这其中产品属性最好的,当属眼科,适度轻资产,不依赖于医生,能够快速复制,产品结构集中,比如爱尔就主打“三把斧”,lasic手术,视光配镜、白内障手术,盈利强,竞争格局还好。


牙科次之,因为夫妻老婆店业态分立,竞争格局没那么好,毕竟随便哪个牙科医生,自己花个20、30万,买一个牙椅就开张了,所以能看到只有通策有20%的净利率,其他牙科连锁不挣钱,被较高的销售费用,把利润吃掉了。


体检最末,除了说股东阿里的问题,以及前几年经营瑕疵,导致的品牌美誉度下滑外,核心还是体检产品,本质上是to B的,也就是说体检是自己工作的单位帮大家购买的,但去体检的是你自己,所以决策部门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其是本着性价比的角度做选择。所以客户的粘性会差,价升的动力会弱,比如眼科和牙科,大家肯定不会去买低价的套餐,都是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用最好的。


言归正传,看到高估值的核心资产调整,老樊内心欢喜,老樊一直在等好产品的“好价格”,以眼科为代表的医疗服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流动性收紧之下的真正杀估值,希望可以等到合理价格的上车时机,美年倒是第一个可以重点布局的品种,再跌可以小仓位,打个观察仓。


---------------------


今天是地产研究员,扬眉吐气的一天。久违的地产股联袂大涨行情,万科A更是封至涨停板,领涨低估值板块,说地产,是人心思涨不为过,与核心资产的人心不稳,形成鲜明对比。


地产板块的大涨,核心是受到“最新地产政策”的刺激,号称是地产供给侧改革的2.0版本。老樊给大家详细说一下,这个被称为“地产大地震”的事情,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此以后,全国主要城市的土地交易,一年最多卖三次,集中公示,集中招拍挂出让。


地产圈一直有个说法,那就是:房价,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长期,人口红利的丧失,早已成为市场的明牌,2020年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早就为未来房价敲响“当头一棒”。短期的金融,且不表贷款政策,去年的“三道红线”,就已经强压房企,降低负债率,防范地产的灰犀牛风险。现在终于开始从“土地”层面,进行深度的地产调控。


----------------------


该次的“地产新政”,核心词,就是:双集中,3批次。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且直接涵盖22个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北上广深+18罗汉,妥妥全国房价走势的风向标。


老樊是听了下卖方的电话会议,也找了地产圈的朋友,深度聊了聊,得到的统一结论:地产进入低周转的存量时代,于投资端而言,地产股将正式进入到赚竞争格局钱的时代,这也才今日地产龙头爆发的核心逻辑。


为何得出这个判断呢?核心还是围绕这次的地产新政来看,以前每个城市的土地出让节奏,是各省市自行把控,比如上海,今天一块外环的地块,下周又出现一块中环外的地块,应接不暇。


但最新的政策,是要去双集中,3批次,比如天津,一年3次供地时间为3、6、9月,这个政策将实质性改变开发商拿地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之下,资金实力欠佳的小型房企,会逐步淘汰,而大型房企,因为有资金实力、且重精细化管理,将会在市场竞争格局优化的背景下,赚利润率提升的钱,类似于海螺水泥的上涨逻辑。


之所以淘汰中小玩家是必然趋势,是这次的“一年只卖3次”,以前中小玩家,采取高杠杆、快周转,小股操盘的模式,不断回款,不断拿地,但现在是集中供地,靠时间错位来打时间差,高杠杆的模式走不通了。


这次才是真正考验开发商的现金流管理能力,以及融资能力,以及对市场和城市的研判能力,既要在主要城市推地的时候,你的账上有钱,还要在拿地的时候,合理创新加杠杆,同时,这笔钱不是普撒了,而是要擦亮双眼,集中阵地,拿下最具潜力的地块。


新政下抬升的三大门槛,无形中将会淘汰中小玩家,所以想看黑马崛起,想要弯道超车,已经不现实了,况且集中供地后,也会带来项目上市时的供应量激增,所以买家会选择有品质的楼盘,稀缺性不再,所以说向头部集中,不在是纸上谈兵。


--------------------


当然,关于这个逻辑,老樊早去年在7月2日《藏不住的地产股“猫腻”!》中,就已经说过,当时就明确指出,短期大家看的是估值处在低分位,叠加公募低配,所以拉起来一波估值修复行情,但地产股真正的投资价值,是集中度优化后,寡头竞争,赚利润率抬升的钱。



在1月28日《杀跌的锅,谁来背?》中,老樊再次指出,未来地产股挣钱,大概率就是2种模式:要么是龙头集中,赚竞争格局的钱,要么是地产转型,赚自由现金流切换,先转估值切换,再转现金流的钱,这块老樊点出的新城控股,成为明显的风向标。



从今天地产股的股价表现来看,完美验证老樊的判断逻辑。至于说有机构资金看到估值低分位,有估值修复的动机,这只是看的短期而已。


老樊的观点依旧未变,因为地产的产品属性决定了,竞争格局的优化,是偏长期的,不是一个政策,就立马兑现的,地产转型的逻辑,也是同样,没有一蹴而就。


所以在这个位置介入的,是买在相对的低位,但要看中长期,老樊偏向于,见了兔子再撒鹰,不会计较于买的晚,这个位置顶多是小仓位,博个估值修复机会。




上一篇:一周43%,涨疯了!

下一篇:炸裂,涨到疯狂...

老樊研究院 的最新文章:

再度爆发!

原创2022-12-09

突发,好消息?

原创2022-11-24

集体爆了!

原创2022-11-23

新变化,重视!

原创2022-11-22

魔咒,要躲开?

原创2022-11-21

超级震撼!

原创2022-11-18

高调看空了!

原创2022-11-17

血流成河!

原创2022-11-16

大佬:主升浪开启!

原创2022-11-15

逻辑生变?

原创2022-11-14

关注老樊研究院公众号
老樊研究院的微信号:xmsg77

价值投资者,好赛道,好产品,好价格,好结构,好预期,好公司!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