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4-03 - 小 + 大
周五着实有点忙,趁着清明假期,老樊把昨天的复盘,给补上。
实际上,盘面的波动节奏,很清晰,一个词足以概括市场表现:涨价。白酒和芯片,这一“奇葩组合”,能够在同一个交易日,联袂大涨,究其本因,二者均是受到“涨价催化”,提振了行业的短期景气度。
先看白酒,当下开始进入到酒企业绩释放期。以酒鬼酒为例,其预告的一季度利润为2.5亿-2.7亿,同比增长160.22%至181.04%,大超市场预期。尽管说此前市场对白酒一季度高增,有一定的预期,但行业景气上行,业绩仍旧是出现了超预期的动作。
除了说部分“指标白酒股”验证景气上行外,春糖催化在即,价格上行期逻辑在强化。根据机构的最新调研数据来看,渠道端反馈目前高端白酒的量价坚挺,五粮液的挺价很顺利,普五这轮挺价,已经站稳1000元的价位带。
再看芯片股,在周四《大佬喊话,价值超高!》中,老樊就明确点明:芯片缺货,可能为维持到21年四季度,这次的博弈,还能继续走一段时间。 目前来看,半导体品种的供不应求,导致新一轮的涨价潮再次开启,瑞芯微、胜群等芯片厂商,纷纷宣布从4月1日起上调产品价格。
二者虽然均是受益于涨价,带来的短期行情催化,但二者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长周期受益于涨价,后者是短周期受益于涨价;前者涨价带来的是未来盈利能力提升,后者带来的是短期业绩增速的提升;前者重质,后者重量。
所以因为内在涨价属性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二者内在价值的不同。总而言之,挖掘的高端白酒,继续看好,芯片股,则是小仓位etf作博弈。 ------------------------------ 顺着产品的涨价逻辑,老樊给大家分享一组产品属性,即“产品价格”。
好产品的价格,具备完美的抗通胀属性,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好产品的价格中枢,不断往上抬升,而差产品的价格,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的。
前者,公司的盈利持续性和稳定性很强,后者,天生的“盈利缺陷”,需要不断创造新产品,或者进行产品升级,才能维持原有的盈利能力,二者投资价值的高与低,跃然纸上。
当然,产品价格,能够持续上涨,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最好的产品,是产品天然具备涨价属性,次优产品,是后天因素催化的,比如说竞争格局的优化、商业模式的转变、中周期供需的错配等,这些后天因素向好而动,也能带来产品价格中枢的上移,而差产品,则是产品在向下走的趋势中难以自拔。
一、好产品——价格价格中枢上移,产品的“先天因素”而定。
从传统经济学的需求定律来看:产品价格降低,产品需求增加,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所以价格与需求,是呈反向关系的,最完美的情形,就是在需求与价格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有这么一类产品,超越了这层传统的需求定律,这类产品,被称作是凡勃伦商品,这类商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需求量与价格成正比,即随着价格的不断提升,销量是往上走的,最典型的产品,就是奢侈品,比如高端白酒为什么能够成为优秀的投资品,核心就是在于其产品是面子消费,是品牌消费,产品的价格带天然很宽,最高可以到上万元,天然具备提价的能力,抗通胀能力非常强。
高端白酒,一直号称是奢侈品中的快消品,快消品中的奢侈品,能够看到,尽管高端白酒的终端售价,是在不断上涨的,但其销量却从未下滑。
而高端白酒,其天然具备提价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有产品天然的社交属性决定的。与单纯的功能性产品不同的是,当产品有着很好的社交属性时,就超越了普通功能性的价值,其消费场景是社群行为,其群体消费的特性决定了,消费者是有“社交溢价的需求”的,其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非常低,反而会出现产品价格越高,其销量越高的情况。
大部分的社交产品,从功能性上来说并不能支撑高昂的价格,但是其社交属性,决定了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直接的、功能性的需求,而是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交地位,获得社交认可,所以产品的提价能力是天然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反例,就是产品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产品价格趋势向下是难以避免的,即半导体品种(模拟芯片例外)。其就是典型的差产品,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于行业自身的规律所累,就是“摩尔定律”。
这个定律,最早是由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至18个月。
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倍,或者这样来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产品,每18个月,价格会降一半。
所以说行业的固有定律,决定了产品价格就是在不断下降的。对终端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福音,但对于芯片制造企业来说,却是噩梦。
在这个行业想要存活的企业,就是需要不断投入巨量的资金搞研发,试图在下一轮的技术路线上,能够继续保持优势,也就是为了保证产品价格,还能继续保持原来的水平,但半导体的技术变化太快,技术迭代太频繁,一直不被淘汰出局,着实很难,所以看到即使是英特尔,这些年的股价,也真的是没涨。
大A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的半导体一哥“汇顶科技”。从股价当中能够看到,其于2020年2月见顶,随后不理大盘,独自买入了慢慢熊途,去年核心资产龙头是加速走牛大年,但公司却丝毫没有享受“核心牛”的待遇,我行我素,独自入熊。
回看历史,2019年,屏下指纹芯片正式爆发,汇顶经过5年研发,终于造出这款高毛利的产品,价格10美金,相比于国外15美金的价格,可谓是物美价廉,当年采用汇顶评下光学指纹的商用机型,超过100款,给汇顶带来了暴涨的营收和净利,其当年的市占率一度达到80%。
股价更是一骑绝尘,但好景不长,指纹芯片高盈利背后,引来诸侯混战,摩尔定律开始发挥作用,叠加产品技术的壁垒不是那么高,所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指纹芯片价格,从10美金一路掉到了3、4美金,2020年股价至今,更是一度杀跌65%,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说,产品价格天然是具备下行趋势的品种,即使是管理层优秀等优势加身,仍然是难以抵挡这种产品劣性,所以这类产品的投资机会,都是阶段性的,其关注点不在于产品端,而在于短中期“产品的放量”。
即使放眼全球,在芯片赛道上,最近几年表现优异的,也就台积电和德州仪器,前者是Foundry模式,赚制造芯片的钱,因为竞争格局在不断优化,赚了“好结构”的钱;后者是模拟芯片产品,其价格基本上不受降价的冲击,所以盈利中枢不断上移,成就了芯片赛道上难得的大牛股。 所以不管是白酒,还是芯片,亦或是其他赛道,分析产品的价格属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对产品价格变化趋势的判断,就能清楚辨析哪些是好产品,哪些是差产品,远期投资价值,也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好产品,即使买错,只要周期拉长,总是会有获利出局的机会,而对于差产品,往往都是博弈性的机会,比如市场风格往上面倾斜,或者出现了新故事、新题材,但这类价值毁灭型的机会,需要做好高抛低吸,更不可买在高点,因为一旦站岗深似海,从此解套是路人! |
上一篇:JP摩根、高瓴,押注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