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1-09-15 - 小 + 大
周期调整,市场再度回归成长主线,依旧跷跷板。 近期,风电板块成为机构最新“瞄准方向”,表面看似是风光大基地、风电下乡等事件的催化,但本质上是产品层面出现改善,这点在圈子中早已强调。 简单来说,是产品降本和产品增量需求,二者出现明显的改观。 风机价格的腰斩是远超预期的,所以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再说说压制成长持续性的土地资源有限问题,大基地和分散式也都在推进,所以长逻辑在不断走顺,而风电板块平均估值20倍出头,估值有性价比,所以估值先行很好理解。 延续圈子内观点,长逻辑走顺,博弈性机会继续,下半年装机量不悲观,当下是系统性提估值初期阶段,后续会看到各环节盈利的变化。 -------------- 最近新财富的事很热闹。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比,号称“资本圈的奥斯卡”,18年因为某研究团队拜票方式“太过辣眼”,加上圈内乱象频发,当年引发监管层下场窗口指导,取消新财富评比。 尽管波折之后,新财富在机构圈含金量有所下滑,但毕竟底子厚,所以现在的新财富上榜者,还是妥妥站在C位的,身家也是水涨船高。现在拜票方式低调了很多,顶多是这个期间开始推“独门票”、“爆发力强股”。 值此期间,老樊正好和大家聊聊研究与投资的区别,或者说卖方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区别。 老樊非常喜欢白金分析师刘元瑞一句话,当然因为研究能力超强,人家早已成为长江证券的总裁,其在新财富的颁奖现场,分享过这么一段思考: 研究不论得失,投资却有对错。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却不能混为一谈。 研究做加法,对有限的内容做无限的扩展,投资做减法,对无限的范围做有限的选择。 ------------- 说实话,老樊对这段话是深表认同的。 以这段话为载体,老樊就和大家展开聊聊,研究和投资为什么不能混为一谈。 在机构圈,卖方研究员是为买方机构提供服务的,比如为公募基金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服务,卖方共同的“策略”在于广覆盖,卖方研究中高能力的选手,在于“加法”上有独特数据和逻辑。 老樊还是通过几组案例的方式,来和大家讲清楚。 比如说今年最火的“电新”研究员,站在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毕竟电新团队覆盖锂电和光伏赛道,这二者成为今年大牛股的集中营。 现在卖方的电新团队,去机构拜票的时候,不说今年已经挖掘出5只翻倍以上的大牛股,都不好意思开口,就以锂电为例,从正极,到电解液,再到隔膜,都是牛股辈出,所以有的电新团队直接提出“6中军”、5缺口的概念。
就这还没有包含“光伏赛道”,要不然还得来一个X中军,Y缺口。研究的基础能力是“广覆盖”,但进阶能力,则是“做加法”,怎么来理解这一点呢? 比如从去年9月份以来,锂电主线中最强是“部分品种的涨价”,典型代表,就是去年9月份启动的“六氟磷酸锂”,以及今年7月份的“PVDF”,涨价是股价驱动最核心的因素。 这个逻辑谁都懂,但优秀的研究员要能在“涨价的逻辑主线”上做加法。 最简单的加法三部曲:缘何涨价、涨价时间和空间、业绩和股价传导。 先说缘何涨价,要能够正确解读,当前为何涨价,是供给收缩,还是需求激增,亦或者二者同时发力,未来供给新产能释放节奏,当下库存水平等; 再说涨价时间和空间,要去判断供给新增产能释放节奏,以及需求的持续性,进而复盘这轮涨价和历史涨价的异同,再去判断这轮涨价目前所处位置,以及未来涨价的幅度。 最后,基于涨价判断是否会向业绩传导,传导的周期是怎样,以及当前股价是否已经price in。 比如去年四季度爆发的有机硅涨价行情,短期新安股份和合盛硅业单月涨幅突破50%,但随后涨价逻辑被证伪,产能投放下涨价破灭,股价暴跌,但反观今年这一轮,工业硅涨价成为主导,有机硅涨价为辅,造就二者大牛股走势。 同品种不同阶段的涨价,为何走出相异的走势,能够在类似这种研究上“做加法”的研究员,才称得上是称职的研究员。 ---------------- 说完研究,再聊投资。 研究视为投资服务的,但投资是要去做减法。 还是以“电新板块”为例,作为一位基金经理,电新研究员过来路演,推荐6中军、5缺口,就这起码10个票不止,这人家还没和你汇报光伏赛道的大机会呢,再来10个光伏好股,20个电新票甩你面前了。 你要是感兴趣,再把化工、机械、有色的同事喊过来,毕竟这波新能源大牛行情,这几个板块也是受益的,很多品种是联合覆盖的,又是10个票,现在是30个票打底了。 作为基金经理,又该如何选择呢? 不可能是每只个股均配的,那这样就是个etf,优秀的基金经理,是在自己的“投资框架”内做选择,即做减法,选择符合自己投资框架的品种,而不符合的品种,顶多是做博弈。 比如说重竞争格局的基金经理,会布局电池、隔膜、逆变器等;重产业拐点的基金经理,会布局六氟磷酸锂、PVDF等,重创新驱动的基金经理,会布局正极、电解液、HJT等新技术的公司,重护城河的基金经理,会布局每个板块中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公司。 所以能够看到,投资是在无限的范围内做有限的选择,在比如老樊,一直是在“好产品”、“6好价值因子”的框架内做选择。 一个电新行业过来路演,是这么选择,如果钢铁、煤炭、有色、大金融、地产、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研究员统统过来路演,还是这么选择,重竞争格局的,也是选择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中,竞争格局好的品种。 实际上,每一位成熟的投资者,都是自己的基金经理,大家要去学会做选择,比如说最近大火的周期品,为什么机构选手配置不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期品不符合大部分基金经理的框架,人家不会选择,而且就算买,也是买自己框架内的周期股。 A股机会千千万,诱惑很多,不成熟的投资者,总感觉每天错过几个亿,但只有优秀的选手才明白,只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在自己投资框架之内,做有限的选择。 最后,要提醒下大家,原本周六的直播课将提前到明天晚上8:30上课。这节课非常重要,重点和大家讲解,如何去判断“演变好格局”,最近1-2年,“演变好格局”走出大牛股,所以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抽出时间准时参加。
|
上一篇:【CRO】医药外包三季报业绩前瞻
下一篇:重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