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调研!锂电池产业链梳理—中游(一)
原创:研报社社长 首席调研 2021-11-28
- 小 + 大
本号是由各大首席的组成的精英调研团,致力于把最深度、最前沿的一手调研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送的你的手上,帮助投资者理解题材的逻辑潜力,挖掘牛股预期差机会,欢迎关注置顶另外!公众号现在推送规则改了,大家如果没有及时收到文章推送的话,可以按照下图指引把公众号设为星标并添加在桌面,并且多点点"再看"或者转发,这样就不会错过你喜欢的文章了 上一期我们聊了下产业链的上游,实际上中游大家应该也相对比较了解,本质上就是以电池位发散的部分。电机电控成本占比相近,电机和电控分别占据10%以及 11%;而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 60%,大幅超越传统整车。四大锂电材料组成电芯,许多电芯串联在一起构成模组再联加上BMS等构成电池包就可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芯材料的上游又涉及到了以镍、钴等为主的矿产和化合物前驱体的生产,下游组成电池包之后应用到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中,再加上废旧电池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以及中间电芯生产中的电池设备厂商,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目前来看电池环节成本占比最高,技术与成本核心在正极;对于成本占比最高的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与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放电时锂离子与电子从负极脱出,电子经由外部电路达到正极,而锂离子则通过电解液进入正极。锂离子、正极材料以及电子在正极重新结合完成电流传到,隔膜主要是将正极和负极隔离从而防止短路。新能源电动车相较传统整车的核心优势在于能源结构与成本,短板在于续航里程,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提升主要源于降成本与提里程。续航里程主要由正极材料的容量决定,而正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容量(续航里程)、寿命等多方面核心性能,因此正极材料是电池最重要的子环节,成本占比区间高达 30-40%。隔膜环节技术壁垒与成本均较高,难点在于微孔结构成型技术与基底材料,目前成本占比约占 20%。负极材料主要以石墨为主,电解液主要以六氟磷酸锂为主,成本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 15%与 10%左右;正极材料主要是为电池提供锂离子,在充电时正极材料锂离子脱离到负极,放电时锂离子经过电解液回到正极,使得负极材料在获得与释放锂离子时相对正极材料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工作电压。正极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以及三元锂;其中三元锂分为镍钴锰 NCM 以及镍钴铝 NCA,其中镍钴锰三元电池依据各个元素的相对占比可细分为 NCM333、NCM523、NCM622以及 NCM811,由于三元材料使用钴等贵金属,因此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是指镍盐、钴盐、锰盐三种成分进行不同比例调整组成的正极材料,因此称之为“三元”。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的优点,但安全性相对较低,在高温作用下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现象。目前三元正极正在往高镍化方向发展。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较小,但具有耐高温,安全性强,循环性能更好的优势。且磷酸铁锂生产的主要成本由氢氧化锂、硫酸亚铁和磷酸二氧铵构成,不含贵重金属元素钴和镍,因此成本低廉。这两个电池的区别就是,三元锂电池含钴,而磷酸铁锂不含钴,三元贵,磷酸铁锂便宜。正极材料有两条主流的技术路线:三元材料正极和LFP磷酸铁锂正极。格林美:格林美2020年有13万吨三元前驱体年产能。另外格林美率先攻克了高镍NCA&NCM811前驱体与单晶前驱体制造技术,并大规模产业化,高端前驱体产品合计销售占总出货量的75%以上,产品主要供应三星、宁德时代和容百科技。中伟股份:截止2020年年报,中伟股份已有约11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市场占有率约为18%。下游客户主要有LG化学、容百科技等。当升科技:国内锂电传统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全球前十大锂电巨头均是公司客户。锂电池产品应用最广,在出口方面,连续两年成为国内动力多元材料出口量占比第一的企业。但其在高镍三元正极方向上的进展较慢。基金持股市值:33.76亿 德方纳米:主营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行业内龙头企业。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为宁德铁锂主供,占宁德需求超 50%,并且独家供应亿纬锂能,今年正式供货比亚迪。 国内首家纳米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深耕十余年, 2019年销量2.34万吨,市占率29%占据龙头地位。锂电池负极内部活性物质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导电集流体则是使用厚度7-15微米的电解铜箔。从价格上看,负极材料中石墨的价格有所下滑,但电解铜箔价格涨幅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整个负极材料行业的产能充足且格局分散,且负极在锂电池的成本占比仅6%左右,需求量较少,根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的测算,供给约为需求的2.5倍。而铜箔价格取决于铜价的同时,目前电解铜箔市场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头部企业年内订单已经排满,电解铜箔加工费较去年年底平均上涨近5000元/吨。贝特瑞:贝特瑞作为新三板一哥,在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几乎全面布局,但为了聚焦负极和高镍三元正极业务,把磷酸铁锂正极业务卖给了龙蟠科技,目前有负极产能13.3万吨/年。杉杉股份:杉杉股份全面布局锂电材料板块,负极、正极、电解液全面发展。公司在全国拥有六处负极生产基地,已建成产能15.40 万吨/年,出货量仅次于贝特瑞,位列行业第二。 嘉元科技:锂电铜箔龙头,嘉元科技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产销,主打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目前,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等知名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为其锂电铜箔的核心供应商,占领了锂离子电池用高档电子铜箔35%以上市场份额。诺德股份:锂电铜箔龙头之一,2020年底公司铜箔总产能为 4.3 万吨,其中锂电箔 3.5 万吨。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 化学等主流锂电池企业有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隔膜的作用:一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是将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从而防止两极接触发生短路,也为电解质离子提供流动通道。锂离子的传导能力直接关系到锂电池的整体性能,其隔离正负极的作用使得电池在过渡充电或温度较高时具备微孔自闭保护作用从而限制电流的升高,防止电池短路引起爆炸。隔膜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因此也会影响到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常用的隔膜材料:主要分为聚合物膜、无纺布膜;聚合物主要包括聚乙烯 PE 和聚丙烯 PP,无纺布膜主要包括玻璃纤维、合成纤维、陶瓷纤维等。在四个细分行业中,锂电池隔膜的行业集中度最高,CR5达到82.1%,仅龙头恩捷股份市占率就达到44.1%,行业壁垒较高,基本达到寡头垄断格局。隔膜的扩厂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目前市场上没有太多的新增产能。因此供需方面,从2021年下半年起隔膜或将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将推升隔膜的价格。恩捷股份:恩捷股份自2018年收购上海恩捷之后便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是隔膜行业内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在国内湿法隔膜领域市占率为44%,全球市占率为15%。星源材质:国内干法隔膜龙头,目前在从干法转型湿法,国内市占率约为20%,更具有增长弹性。今天梳理下中游最核心的部分,下周继续带大家梳理其他产业链。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不构成个股推荐。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
上一篇:恐慌周一,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没时间盯盘,最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