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4-07 - 小 + 大
普跌模式下,投资大佬、基金经理的八卦,是此起彼伏。 先是传基金经理密度最高的小区-上海仁恒河滨城,疫情很重,据说里面住了几百位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 所以他们赶在去方舱医院前,可能会将手里的仓位降一降,毕竟去了方舱,操作就不方便了。 接着就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东吴策略做了个无聊的统计,得出的结论就是:疫情之下被封在家里的基金经理,收益率反而更高。 3/14-3/20深圳全市封锁,深圳主动型公募收益率中位数-0.54%,较北京-0.72%、上海-0.62%表现更优。3/24以来上海浦东封锁持续加码,上海主动型公募收益率中位数-0.91%,同样高于北京-1.05%、深圳-1.04%。 可谓是用“扎扎实实”的数据,诠释出换手率与投资业绩,成反比,毕竟在主线不清晰的快速轮动的反弹行情中,不换手,确实效果会更好。 今天又被中国“风投女王”徐新总,在微信群中团购牛奶面包的消息刷屏了,大家都在感叹,没想到百亿大佬,和大家居然在一个群里,也在忙乎着抢菜的事,罕见一幕。 结果剧情反转,人家是家里住了12个人,叮咚也是立马直接给她解决了,妥妥的新型凡尔赛。 上海的朋友,还是抓紧“抢菜”吧,别在那一直吃瓜了,别菜没抢到,再被“瓜伤了”。 ------------- 天合光能发布Q1预告: Q1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117.19%-160.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5.8亿元,同比+182.89%-241.83%。 从公司披露的一季报业绩来看,是略低于市场预期的,此前市场的预期是全年40亿利润,一季报预期是在7亿元左右,但目前Q1 的上限是6亿。 实际上,当下利润增速仍旧是100%以上的增长,放眼大A是相当亮眼的,但就是市场此前给了更高的预期,才出了业绩很好,但短期股价不买账这一幕。 看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水平,是第一步,作为机构选手,第二步就是拆解营收和利润结构,看清楚背后的原因和产业趋势。 根据业绩拆解:组件出货7.5-8GW,单W盈利6分,贡献4.5业绩; 分布式出货8.7-0.8GW,单W盈利0.12元,贡献1亿业绩; 发电、EPC预计贡献3000-5000万,储能、跟踪支架预计亏损,整体盈亏平衡。 机构最为关注的点,在于单W盈利环比略下滑,但主要是Q1硅片强势,涨价幅度超过硅料,所以压低组件环节的盈利。 从这个角度能够看出,隆基、晶澳、晶科等拥有硅片的一体化组件公司,单W整体盈利水平会略高一些,环比呈现持平状态。 组件出货的环比增长,诠释出当前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在高位运行,4月的排产较3月还是较为坚挺的,证明了光伏需求的刚性。 这轮光伏板块的调整,假设不考虑“机构资金负反馈”因素来看,短期的诸多利空因素,在股价中是得到很大程度消化的。当市场的天平重新向成长景气方向倾斜时,光伏会是其中最夺目的一环。 -------------- 化工部分品种,在涨价预期刺激下,成为市场上短期逆势上扬的品种。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钾肥的亚钾国际,白俄罗斯制裁加剧叠加俄罗斯出口不畅,2022年全球钾肥供给缺口将达到1100万吨,市场预期钾肥价格,将是易涨难跌态势。 再比如说磷肥的云天化,海外能源成本及硫磺成本飙升下,国内外磷肥价差持续拉大,海外磷铵价格大幅上行,市场预期一体化出口企业会很受益。 又比如三氯氢硅的三孚股份,多晶硅密集投产之下,拉动光伏级三氯氢硅价格大幅上涨,市场预期涨价会带好很强的业绩弹性。 化工部分品种的涨价预期,带动少数公司股价逆势上涨,以致于有跟风的卖方机构,已经喊出从板块景气到业绩超预期,Q1只是开始,股价距离08年高点还有很大空间。 逻辑更是简单粗暴,这轮价格有支撑,但是产能弹性是远超2008年的,所以股价上涨空间依旧很大。 老樊认为,在相对低位时,基于价格上行和产能弹性,看一轮阶段性上涨行情,这个逻辑是站得住脚的,因为偏低的位置,股价上行阻力很小,边际增量资金会买账。 但这类化工品种,更多是跟着短期价格在波动,或者跟着价格预期在波动,因为此前市场预期是0,但其实是没有长逻辑的,只是一个短期博弈方向而已,这点看清楚很重要。
|
上一篇:A股历史的绝对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