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10-28 - 小 + 大
今天市场突然出现一个新概念: 消费类投资设备。 这个概念新到什么程度,是官方文件第一次提,连卖方研究员都称“很迷糊”。 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生产消费类产品和服务的专用设备。比如说餐饮设备、饮料包装设备、冷链设备、休闲娱乐设备。 更有段子手戏称,自动麻将桌迎来了“政策红利”。机构更是被“赶鸭子上架”,推出一批票。 回看卖方列举的这批票,股价走势很统一: 大幅高开,一路下行,振幅巨大,牢牢套住一批短线资金。 这也是老樊以前强调的: 短线博弈纯题材,是高赔率的游戏。 错误一次,可能就会荡平3次的盈利,回顾多笔操作会发现,大概率是被“割韭菜”。 类似消费类投资设备题材,之所以市场“不买账”。 主要是2方面原因: 1)交投情绪阶段性很差; 2)题材很宽泛,难以形成资金合力; 老樊认为“纯题材类”机会的介入,要在多头情绪较强,且有“聚焦效应”的时候,可以择机参与。 后续随着催化剂的逐步兑现,会有新资金以更高的价格接住。 击鼓传花的游戏,当没有新催化剂时,大都是“被割收场”。 纯题材与主题性机会,最大的区别: 在于后者会有业绩的兑现,但前者基本上是有“纯讲故事为主”。 这也就导致,主题性的机会,即使在相对高点参与,总能在业绩兑现时的第二波机会中离场。 ---------------------- 东方电缆Q3季报,再度展现出“财报解读能力等级”重要性。 先看数据: 22Q3公司实现收入18.05亿元,同比减少24%,环减12%;扣非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减30%,环减11%。 以“超or低于预期”来看,公司业绩差强人意。 很多投资者,快速盲目定义为“业绩暴雷”。但再看股价的表现,低开高走逆势上涨。其中缘由是什么? 这就是老樊强调的,财报解读第二等级: 穿透数据背后,看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VS折射出来的信息。 比如说产业趋势、行业景气度、竞争格局等核心变量。 就以东方电缆公司为例,圈子中老樊明确强调2点: 1. 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 Q3业绩主要受广东海风建设事故、演习、台风等多因素影响,海风业务交付不及预期,使得收入下滑。 从这点上,能够看出Q3季度不佳,是短周期因素,而不是趋势的破坏。 2. 隐含2大超预期的因素。 即在手订单超预期+毛利率超预期。 前者,在手订单超预期,既有订单总额的充沛,又有高盈利订单占比的提升。且从交付周期来看,都是2023年交付,锁定明年的增长。 后者,公司海缆毛利率约为45%,明显超出预期。 此前市场担忧,尽管海缆放量趋势明确,但迎来要是崩塌式下滑,业绩同样会很差。 但这个毛利率,直接击穿这层担忧。 通过这份财报能力的解读,能够看出: 财报很重要,但解读能力是核心。如果解读出现偏差,反而会被“财报所累”。 当方向错了,可能是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 昨天的复盘中,老樊就讨论了本周很热的一个重磅话题: 为什么宏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说白了,就是以前“自下而上分析框架”是不是失效了?是不是要转变为“自上而下投资模式”。 就比如近段时间火爆的信创板块,业绩很差,股价很猛。自上而下模式去挖个股,很容易错过信创板块的上涨。 老樊认为: 宏观因子,并非是一个“全新变量”。 而是宏观因子对投资赋予权重在上升,而上升的背后。 站在“唯产品论”视角来看,是其影响“产品的环境”。 产品环境变化,主要是2个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短期对估值有影响,中期对eps有影响。 这块内容,将在圈子中进行系统性讲解。 看个例子,这轮信创上板块涨,市场直接用“政策自主可控”等政策变化来解读。 但老樊认为,最为关键的,是“业绩提前抢跑”: 看产品需求,信创产品因为短期受疫情影响,在施工上发生错配和滞后,导致明年的增速,会逐季回升; 看产品供给,前几年行业扩张,人员成本费用上升,但往后看会持续下降。二者一上一下,人均创收上涨,带roe和利润率回升。 宏观因子于信创,仅是作用在“估值”上,但“业绩变化”才决定中期趋势方向。 最后一句话总结: 当下市场被悲观笼罩,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极度悲观都在底部时发生。 框架更不要随意漂移,根据环境变化“迭代完善”就好。 |
上一篇:爆仓!?
下一篇:惊了!大佬重仓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