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研报社社长 游资研报社 2021-02-02 - 小 + 大
两市走势强势,早盘回踩后明显有资金介入,随后一路走高。今日共成交9010亿,较前一日略有放大,到收盘,沪指涨0.81%、报收3533点,深成指涨2.07%,创业板指涨2.17%。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入33亿。 个股涨停101家、跌停38家,市场赚钱效应大幅好转。板块方面,汽车、食品饮料、有色金属领涨,银行、煤炭、传媒领跌。 同时可以关注到抱团品种明显走强,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央行连续多日展开逆回购操作,节前流动性最紧的阶段已经过去,同时导致市场信心有所修复。后续继续关注逆回购操作。 ************* 上周末文案中特意提到盛和资源和五矿稀土,可以看到标的今日走势强势,盛和资源尾盘更是强势涨停,昨日低吸可以收获近是15%以上的收益。今天聊聊稀土背后的预期差。 之前社长也和大家聊过,现在稀土板块不单纯是以前的对冲逻辑(下午有部分品种是在指数下跌的时候启动的),而是逐渐转为基本面逻辑,实际从氧化镨钕的价格数据可以窥探到板块的内生变化。价格从2018年的30万元/吨,涨到了现在的46万元/吨,涨幅53%,背后主要还是供给的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速度。 另外前段时间(1月15日)工信部发出《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稀土开采、分离等实行总量管制,这更是增大了企业增产的难度。这也是近期盛和资源(有海外的布局)涨势明显强于其他标的的原因。 其次是缅甸这部分问题的出现又给市场带来新的催化,现阶段从缅甸进口的稀土矿占总进口稀土矿的23%,从缅甸进口稀土矿2017年-2020年进口量分别为6209吨、15081吨、20197吨和20060吨,目前的进口量占到总进口量的23%。 那缅甸主产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稀土原料来源,2020年,中国从缅甸进口约2万吨ROE,占比国内稀土ROE开采指标的14.3%,全球稀土矿山供给8.3%,全球稀土ROE总供给(含回收)6.8%,其中,镨钕供给占全球总供给比例约4.6%。 不少机构认为缅甸局势紧张,对全球稀土ROE总供给可能影响约6.8%,对镨钕供给可能影响约4.6%。现阶段市场本身还是对于基本面的放大,因为现阶段仍在封关之中,当前政变带来的实质影响较小,但未来随着政变加剧,或将影响稀土供给。回顾历史上三次封禁(2018.11-2018.12,稀土进口量下降75%、2019.5-2019.9,稀土进口量下降77%、2019.12至今,稀土进口量下降70%)都导致价格上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因封关、疫情等因素,缅甸稀土供给频繁波动已是常态,但从未出现过断供。当前我国六大稀土集团因具备合法开采资质,仍可正常进口缅甸稀土矿。 另外,本次政变为政府军主导,而稀土矿主要由地方军管制,政府对稀土矿管辖力度较小,当前缅甸事件对中重稀土矿和辅料的进出口直接影响较小。 不过,短期的缅甸事件可能对市场情绪的影响较大,叠加目前稀土本身供不应求,库存较低,南方稀土再度上调周度挂牌价,或将提振市场情绪。 标的方面前期提到的盛和资源和五矿稀土都属于基本面非常不错的标的,其次像北方稀土和广晟有色也可以重点关注下。 ************* 光伏板块今天有部分新逻辑跟踪,简单聊一下。 现阶段来看供应链紧张利好中游龙头公司,前期我们聊过2021年光伏潜在需求极高,导致硅料和光伏级EVA树脂短缺,所以导致中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重要性提升,龙头公司具有优先采购权,小企业因为原料短缺被淘汰,类似于4Q20玻璃紧张导致组件小厂淘汰,以硅料为例,2021年隆基公开采购长单22.8万吨,占公开长单总规模的58%。 另外,硅料这部分又超预期,可以关注到公开长单规模达39.2万吨,看了下机构统计数据,现在2021年硅料公开长单体量约39.2万吨,约占2021年总供给量56万吨的70.0%,大部分硅料长单已经锁住。 前段时间资金认为一季度可能会低于预期,现在看有超预期的意思,数据上国内竞价和平价项目陆续释放,包括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平价规模33.1GW,同增124%,2020竞价总规模26GW,同增14%,2020年国内装机48.2GW,同增69.1%。海外主流地区交付和安装逐步正常,12月组件出口同增44.2%,持续超预期。 拿一下机构对后续市场的看法:市场担忧短期价格影响需求,机构认为需求的重要意义是保证产业链的利润,动态平衡后的价格或高于2Q20,成本曲线斜率陡峭环节盈利均会改善,此外价格波动是短期供应短缺导致的,不改变行业长期过剩的市场化经济状态,不影响产业需求驱动因素和平价长逻辑。 同时关注三条主线: 1)竞争格局稳定,龙头优势明显,长期成长性标的:硅片(隆基股份),胶膜(福斯特)。 2)供需边际向好或者短期偏紧:玻璃(亚玛顿、关注福莱特、福耀玻璃、信义光能)、EVA树脂(关注联泓新科)。 3)行业趋势下结构性机会:大尺寸电池(爱旭股份),海外逆变器(阳光电源、关注锦浪科技、固德威等)。 ************* 今日上机继续跌停,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明日如果继续跌停可能会出现第一次短线抄底位。 拿一份纪要给大家看下。 1.是什么因素让两家公司那么快地达成协议?展望下北京、广州的情况? 其实还是跟要出业绩预告、年报这些披露有关系。双方的财报也是要早点确定的,所以后期双方的谈判也加快了进度。比原先预计的时间要更快,是跟要出业绩预告有关系。上海机场之外的其他地方目前还没有一个结果。上海历来事情都是走在前面的。 据了解首都机场也在研判上海机场的这个公告。广州机场的情况不太一样,广州的体量和规模比较小,保底全拿也没问题。 北京的情况存疑,我觉得首都机场的协议像上海这样修改,基本没有可能性。我宁愿其他机场不学我,这是拉开差距的好机会。 2.上海机场为什么让步让这么大?中免会给什么补偿么? 上海机场考虑不止考虑疫情,更多地考虑是整个行业格局的变化。如果保持原有租金,机场免税和线上直邮、离岛免税相比毫无优势。只有降低扣点比例,使得你在我这里赚的比线上直邮赚的更多,你才会把东西放在我这边。给运营商传递信息:你在我这里做的规模足够大,那你在我这里的边际成本就会越来越小。2020年之后,如果我能手握一个500亿、600亿的市场规模,我去和运营商谈的时候要有底气的多。 另一个角度,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看到500亿、600亿的规模。对于我来说,我看中的不是扣点比例40或是30,我看中的是未来的市场规模下,我的收益可以有150亿、180亿。 从历史上来说,免税确实给机场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口岸免税店确实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如果我在这个时候不做一个主动的变化,我未来的业务是难以为继的,可能80亿就是一个封顶的利益水平了,可能运营商会放弃上海机场这个口岸了。现在有利的一个点是持牌免税商越来越多,我们有一个想法是把上海机场做成免税经营商手中的一个杀手锏。 这个点也恰恰证明了这是一个好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是有战略眼光的。 3.北京的可能不会跟上海这样,可能它还是要更多的一个比例,对免税商的吸引力就不如上海对么? 我觉得北京可能也看重眼前的利益,跟免税商多要一点;但是它的竞争力会比上海机场低很多。 如果北京不跟进上海的节奏,未来它和上海机场的差距会更大对么? 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我是战略布局,我会进一步拉开和它的差距。 4.1月份整个日上的销售情况怎样? 1月份不是特别好,1月份没有特别多的促销活动,而且海南也有很多新店开业。另一方面,1月份全国疫情有反复,也影响到了大家的消费。 从什么维度判断出来大家消费需求不太好? 没有去做这个调研,但是从身边的人也可以看出来。因为疫情期间大家也屯了很多的货,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这些东西的。 5.今年全年日上上海的规模是怎么判断的?主流来看还是在线上是实现这些增长么? 我觉得10%-20%的增长还是要有的。从疫情情况来看应该还是要依托线上。 6.500到600亿的市场规模有时间表么? 其实500亿、600亿我是倒推的。2025年疫情影响应该会消退的,如果这一年它做不到500、600亿,那么上海机场给它的封顶以后的让利,就没有实现,这应该是中免不能接受的。 从客流和客单价来看,如果要到五六百亿,那客单价要翻两到三倍,因为什么实现这样的增长呢? 一直以来上海机场都有这个想法:希望免税店里的香化比重不要那么高,希望精品百货能够到20%-30%。如果这个补充协议对中免日上是有用的东西,那就要做到五六百亿;如何实现这种增长,就只有把精品百货做进来。这个做法背后的指引方向就是要把精品百货做强做好。 7.上海市内店、海南免税品牌会进驻;对于精品品牌来说,上海机场渠道是有吸引力的么? 所有的免税商,新店开张主攻的方向都是香化领域,没有那么快会转到精品百货。不像上海机场,发展了那么久,可以顺理成章得转到精品百货那边去。 现在招商方面,对于精品的引进有实质进展么? 这个工作一直都没有停;由于现在补充协议的情况,会推动这部分工作的进展。 从国际大机场来看,精品占比大概是多少水平? 基本可以占到30%左右,对上海机场来说空间还是很大的。 8.上海机场未来招标可能把各个标段拆开来去招么? 以目前各个免税经营商的经营状况判断,我个人觉得不应该去选除中国中免以外的其他经营商,因为他们的差距太大了。 9.中免和上海机场的协议,里面提到的客流、面积系数,这个系数在公告后是否还有变化的可能?去年倒推的系数可不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呢? 我觉得这个系数表应该是固定的。我觉得这个应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未来客流逐步增加,可能会有变化。季报出来大家再去倒算就行了。 10.日上直邮这边,今年品牌和日上直邮的合作和去年相比是变强还是变弱了? 去年的话,品牌方对直邮业务还是有一些抵触的。今年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据说2月6号的直播就要开始卖货了。 11.日上北京那边的情况你了解么?它的保底是和客流量挂钩的么? 是的,北京机场的保底是和客流量挂钩的。 销量这边你了解么?线上部分怎样? 销量肯定也不会好,因为客流也不高。线上部分的也是弱很多, 因为北京做的跨境通是走跨境电商综合税,不是日上这边的一般贸易,所以北京那边人均是有额度的。全年一个人26000,每一单不超过5000。可能上海这边一个用户的一个单子就超过那边整个的额度了,所以销售额整体不再一个量级上。 12.中免想成立一个线上平台,线上的整合是指供货供应链整合,还是流量入口整合? 我觉得整合的是流量入口和网上的销售平台,包括各个地方的销售策略、定价。供应链的部分应该还是留在各地。 现在线上是分散的,整合后总部会收平台服务费么? 应该会,平台服务费应该是要收的。 整合平台今年迟一些会有些进展么? 应该会。日上这边也是一点点在测试品牌的底线。 13.我们和爱马仕的合作有什么动态么? 爱马仕的协议本来已经签好了,最晚今年是要落地的。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应该会要装修,22年应该是开得出来的。 有没有说国际客流恢复到什么程度,他们把店开出来? 没有,这个时间就是在持续推进落地的这个事情。 爱马仕和上海机场的LV大概是什么条件(租金费用/经营模式)? 大致应该是:日上跟他进货销售,会约定一个进货价格。目前价格不会太优惠,销售模式是代销,不是买断,也就是卖掉了才会结算的。供货的价格会稍微贵一点。人员都是日上配,爱马仕初期可能会放一些有经验的店员过来。日上后来跟LV不太接触,因为LV不太愿意在机场里面开。 代销费用的比率大概是多少? 这个我不太清楚。 |
下一篇:这票躺赢,闭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