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现在推送规则改了,我们每天发完的时间大概是在每个交易日的21点~23:00之间,周末文章顺延到周六或者周天!,大家如果没有及时收到文章推送的话,可以按照下图指引把公众号设为星标并添加在桌面,并且多点点"再看"或者转发,这样就不会错过你喜欢的文章了
![]()
今日导读 一.专精特新:超额股池来了!重磅! 二.新能源:一个预期差方向梳理! 三.研报金股:电话会议的增量信息,实力强才是真的强(坚朗五金) ![]()
一.专精特新:超额股池来了!重磅! 近期多机构覆盖专精特新相关的企业,市场资金认为该方向有望成为未来的成长潜力新星,值得重点研究。
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从重点领域、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申报条件做出严格要求。三批次共计评选约4900家企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补短板、锻长板”的关键细分领域。经机构初步筛查,约400家上市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由此构建出的 “A股小巨人指数”今年以来大幅跑赢创业板指13%;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小巨人”主要为具有硬科技的中小盘成长股,也更符合今年以来的市场风格。部分中小盘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实有明显改善,对中小盘的价值重估也正在进行,中小盘成长风格有望延续。机构指出,A股上市公司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值主要分布于50-150亿的中小市值区间,普遍来看,此类“小巨人”普遍是隐形冠军、细分行业的小龙头。需要更多融合“自下而上”的角度,从行业、企业发展自身阶段角度入手,同时也需要关注公司积极横向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的特有逻辑去挖掘。线索一:行业供需缺口下的国产替代加速/国产优势提升供需缺口的背后是“小巨人”公司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疫情以来工业品价格出现一轮普遍上涨,原因一方面在于疫情或政策对与某些产品的海内外供应能力的抑制,另一方面来自于部分行业需求的持续旺盛;供需缺口持续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或维持高位。供需缺口带来的不仅是短期量价齐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部分“小巨人”公司加快国产化和高端化进程。部分中小盘公司有望借此机会打入行业主要厂商供应链、提升产品市场份额、加速国产化和高端化进程,从而中长期受益。对于某些行业和产品而言,成本投入在前期往往是相对刚性的,体现为高额的设备折旧、研发开支以及市场拓展费用;对于某些产品线相对单一或处于转型期的“小巨人”公司而言,这往往意味着一段时间内的财务表现不佳。但如果产品足够好,随产品的推出和商业模式的稳定,公司于细分行业中建立起品牌和技术壁垒,需求逐步起量而固定成本维持相对稳定,从而有望带来业绩的非线性释放。 二.新能源:一个预期差方向梳理!
新能源运营是碳中和下高成长赛道,经济性+稳定性提升新能源运营崛起。 自去年九月以来,我国碳减排相关政策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推动新能源运营赛道进入发展期。同时,全国碳市场已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交易,2021年首批纳入电力行业,倒逼高排放发电企业增加新能源装机,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历程进入新阶段。截至2021年6月,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到24.3%,经测算,我们预计到2030年有望接近50%。目前陆上风电和光伏已基本实现平价,海上风电由于成本较高离平价尚有距离,有望在“十四五”末实现平价。尽管补贴取消将对公司新投产项目的盈利能力造成阶段性影响,但有利于应收账款率改善,盈利质量显著提升。风电方面:陆上风电发展较为成熟,据IRENA数据,陆上风电LCOE持续下行,到2019年已降至0.047USD/kWh,未来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成本持续下行的同时单机功率提升,有望进一步增厚项目盈利水平。海上风电处于发展初期,单位造价较高,未来降本空间较大。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化发展,据《“十四五”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关键问题》预测,我国海上风电初始投资工程造价有望下降20%左右,项目盈利能力也将持续提升,逐步实现平价上网。光伏方面:上游各环节持续降本增效,据IRENA披露,2012-2019年期间,用户侧光伏发电LCOE由0.162 USD/kWh下降至0.067 USD/kWh,工商业侧光伏发电LCOE由0.147 USD/kWh下降至0.064 USD/kWh。随着硅片大尺寸化趋势叠加电池转换效率提升,光伏建设成本将持续下行。我国风光资源较好的西北部地区消纳问题较为严重,弃风弃光率高,在电源侧调峰+特高压线建设持续推进下,弃风弃光率大幅下降,发电稳定性提升。未来随着风电光伏规模的扩张消纳问题依然面临挑战,“风光储一体化”将成大趋势,储能行业装机规模的扩大有望进一步解决风光消纳问题。![]() 1. 去年2季度有口罩收入,剔除后这部分后2季度收入增长是35%而不是25%,并没有低于预期。2. 从结构来看,新品类增长40%以上,智能门锁上半年已经超过2亿,卫浴也有1.5亿,扩品类顺利。3. 因为疫情影响,占收入10%海外业务没有增长。本来根据公司的计划,去年和今年已经是海外业务的收获期,但是受到疫情阻碍,如果不是海外业务拖后腿,收入增长还能更高。目前公司在东南亚几个国家已经是五金品类第一,海外的经营策略与国内一致,首先是自建仓库增强响应能力,信息化系统提高效率,雇用本土业务人员提高渠道粘性。公司是中国消费建材公司中最早布局海外市场的公司,也是最有潜力出海赚钱的公司,未来市场也会更关注海外业务。现金流方面,应收账款和票据有所增加,导致收现比下降(收到现金少了),但是公司也成功把票据转移上游,付现比也是下降的(付出去的现金也少了),所以如果看净现金流和净利润比,其实与去年同期一样,至于信用减值,是正常按照会计准则计提、跟去年比例相当。注:部分信息来自券商和公开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文章内容。文章内容仅为参考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