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是由各大首席的组成的精英调研团,致力于把最深度、最前沿的一手调研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送的你的手上,帮助投资者理解题材的逻辑潜力,挖掘牛股预期差机会,欢迎关注置顶另外!公众号现在推送规则改了,大家如果没有及时收到文章推送的话,可以按照下图指引把公众号设为星标并添加在桌面,并且多点点"再看"或者转发,这样就不会错过你喜欢的文章了
大家春节过得怎样,先来回顾一下节前最后一天市场的情况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走势弱势,走势整体偏弱。
到收盘,沪指跌0.97%、报收3361点,深成指跌0.53%,创业板指涨0.07%。
成交7983亿,较前一日缩量,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出115亿。 个股涨停63家、跌停39家,市场赚钱效应偏弱。 今天市场整体偏弱,午后一度进一步下跌。赚钱效应很弱。
上周五整体市场走势是偏弱的,可以看到午后明显进行杀跌,包括情绪面整体是不强的。
现阶段因为市场的风偏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和阶段,我们认为还是保持谨慎,算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现阶段需要关注的是外围,整体信息还是比较平面的。
那需要关注外界市场面的走势,现阶段外围走势还是比较强的,这里还是要防守一下高开后的情绪性的下杀,现阶段我们整体处于偏弱势的阶段,所以很难走出持续性行情,谨慎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 近期从产业端可以看到,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然而显示驱动芯片大多数份额仍被台厂和韩厂占据,显示驱动芯片成为面板产业链的最后一块拼图。
目前可以看到驱动芯片全球近千亿市场,大陆已是全球驱动芯片主要需求市场。 根据CINNO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增至138亿美元,增长率将达到56%为近年来的最高峰,也为全球集成电路芯片市场中成长力度最大的细分产业之一。
目前,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短期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稳定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长期需求量的增加。
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需求市场。
同时,中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包括TV、MNT、NB和9寸以上TPC)占总需求70%,中小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智能手机占总需求20%。 在大尺寸和LCD手机领域中台厂占主导地位,OLED领域韩厂因其技术优势份额占优,三星、美格纳和SiliconWorks份额超80%。 2020年中国大陆设计厂商在LCD大尺寸市场份额已超5%,但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面板,
IT领域因产品维度丰富、用量小、技术门槛高等原因不是国内新晋厂商的第一选择,目前突破难度较大。
OLED显示驱动芯片还处于创新发展阶段,晶圆供给基本被韩台垄断,SMIC产能为关键资源。
同时,韩厂在LCD领域的逐渐退出和台厂投资放缓,大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使显示驱动产业链迎来最佳国产化机遇,与之配套的上游产业环节,如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等都将逐步本土化。
对于现阶段产业来看,大尺寸TV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国内厂商率先突破,主要因其标准化率高,需求量大,同时中游面板制造商率先完成了产业主导,我们认为MNT、NB、TPC、MB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突破随着面板厂商在中小尺寸的份额提升有望复制。
另外目前供给的瓶颈主要在于晶圆代工的产能,DDIC的产业链较为简单,大体由IC设计—晶圆代工—封测—面板厂构成,作为显示屏成像系统的重要部分,其所在电子产品中所占的成本约10-15%。
但因芯片嵌入数量较多,故在芯片设计行业中属于毛利较低产品。
而在产能紧张的阶段,显示芯片因其低毛利等特点,往往被晶圆代工厂挤压产能。
其次是DDIC所在的制程分类为高压模拟,虽然已有40nm选项,但2020年前长期低迷的ASP市场,使得中大尺寸TFTLCD用的DDIC无法承担12寸晶圆的高成本线。
其应对方式是转往二、三甚至四线代工厂生产,以联合下游面板厂承包产能的商业模式维持对重要客户的供应。
目前,驱动芯片厂商主要拥有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韩国的全产业链整合模式,一个集团整合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制造、面板厂商和整机厂商。
另一种模式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上下游绑定模式,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可以与晶圆代工厂绑定,形成IDM模式,保障工艺开发及产能,韩厂和台厂的崛起过程中均与上下游形成了绑定关系。 现阶段社长认为显示驱动产业链国产化迎来最佳窗口期,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短期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 同时,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稳定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长期需求量的增加。
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需求市场。
此外,韩厂在LCD领域的逐渐退出和台厂投资放缓,大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使显示驱动产业链国产化迎来最佳窗口期,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环节相关企业经历多年攻坚已在部分领域实现突围。
对于节后行情我们整体是谨慎中乐观,现阶段可以看到市场整体还是处于比较弱势的阶段,所以尽管外界比较强势,但也不建议冒进。 这里谨慎做多,可以乐观,但更建议等市场走出来明显的主线行情后再进行二次博弈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不构成个股推荐。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